唐代的飲食文化:吃豬肉是一種懲罰,麵粉很難弄,最愛葡萄酒

若是古人和現在人坐在一起交談,很多方面都談不到一塊去,但是,若是談論飲食,應該有很多共鳴。本文就來介紹一下唐代百姓的飲食。先從一天吃幾頓飯說起吧。

瞭解飲食文化歷史的人都知道,在宋代以前,百姓一天是吃兩頓飯的。早上九點之前吃第一頓飯,下午三點到五點吃第二頓飯。這和我們現在冬天時候農村地區的吃飯時間是十分相似的。因為不忙,也不用早起,身體能量消耗也不如以前大。唐代時期也以兩頓飯為主,但是吃飯這事主要是看自己的經濟水平,富貴人家想吃三頓飯就吃三頓飯,四頓也不是不行,餓了就吃。唐代官員可以吃三頓飯,工作的時候,午飯是由官家提供的。但是唐代大部分百姓還是吃兩頓飯的。


唐代的飲食文化:吃豬肉是一種懲罰,麵粉很難弄,最愛葡萄酒


飲食種類繁多,一時之間也不知要先介紹哪種,就先從最重要的主食講起吧。我們現在的主食是米飯,麵食。但是在唐代,北方地區以粟為主食,也就是小米,南方還是以米飯為主食。那麼唐代百姓是不愛吃麵食嗎?不是不愛吃,是很難弄出麵粉來。麵粉是由小麥磨成的粉,古代主要靠磨盤來磨,能否磨成粉取決於磨盤,因為磨盤發展的問題,還沒有出現可以很好地粉磨小麥的磨盤,是技術限制了飲食。唐代怎麼吃小麥呢?主要是麥仁飯和麥仁粥。當磨盤的技術發展了,到了晚唐時期,之後人們在麵食上開始了不斷地鑽研,吃法也越來越多。唐代的主食裡,雕胡飯不得不提。很多人知道雕胡飯都是因為李白那句詩:“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但是很可惜,雕胡飯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因為百姓發現了好吃的東西——茭白。茭白是因為菰的莖受到了真菌的寄生而形成的,而菰米煮熟的飯就是雕胡飯。原因真實得不能再真實,就是因為這個載體可以產生更好吃的東西,人們對吃的追求還真是一致呢。


唐代的飲食文化:吃豬肉是一種懲罰,麵粉很難弄,最愛葡萄酒


除了上述提到的主食,唐代百姓也很愛吃蒸餅。不僅是百姓,官員也喜歡吃,有個叫張衡的唐代官員,還因為吃蒸餅被彈劾,從而不能升遷。原本張衡都快當到三品官了,在唐代就是宰相級別了,有一天下朝後他買了一個蒸餅,邊走邊吃,被御史看見了,御史彈劾他不顧禮儀,穿著官服在大街上吃蒸餅,武則天也很生氣,張衡便不得入三品。按理說這不是啥大事,但是古代就是講究這些,張衡因為貪吃不得升遷,也是挺冤的。到了宋代,因為蒸和宋仁宗的禎字音相近,於是改蒸餅為炊餅,有沒有很熟悉的感覺?

說了蒸餅,又不得不提胡餅。胡餅有的有餡,有的沒餡。有餡的胡餅中,有一種叫古樓子。要做古樓子要準備一斤的羊肉,放上一些調料,切開餅後是一層一層的,像樓一樣,所以叫古樓子。由古樓子引出下面要介紹的唐代人吃肉的習慣。


唐代的飲食文化:吃豬肉是一種懲罰,麵粉很難弄,最愛葡萄酒


唐代人主要吃的肉是羊肉,這和我們今天不太一樣,現在的人吃豬肉比較多。唐代是一個包容、開放、融合的時代。唐朝人民的飲食不但有中原地區的特色,還有北方少數民族的特色。而且唐代人認為豬肉脂肪太多,吃多了容易得病,對身體不好。《唐六典》中就記載過

每月給羊二十口,豬肉六十斤,魚二十頭。

二十頭羊的肉可比六十斤多很多,足以見得唐代人不怎麼喜歡吃豬肉。說到不喜歡吃豬肉,還有個現代人看了忍不住發笑的故事。

唐代的李載仁為了懲罰打架的兩個屬下,命人拿來餅和豬肉,讓他們吃下去,並且說,你們要是再打架,下次我還往裡面加酥。(就是油)這是被懲罰了?我們現在看來,真是笑得不行。李載仁自己不愛吃豬肉,他就覺得豬肉不好吃,吃豬肉是一種折磨。於是他還把給別人吃豬肉當成是懲罰。雖然唐代人以吃羊肉為主,但是也並不代表就完全不吃豬肉,豬肉也很香的,此處真想放上一些表情,可惜只能寫文字。


唐代的飲食文化:吃豬肉是一種懲罰,麵粉很難弄,最愛葡萄酒


唐代人也很少吃牛肉,不僅是唐代,古人都不怎麼吃牛肉。因為私自屠宰耕牛是違法的,只有牛自然死亡了,才可以吃。這與古代生產力不發達有關,耕牛很珍貴。而且因為要耕作,古人也對耕牛很有感情,即使是耕牛自然死亡了,有時候都不捨得吃牛肉。唐代有很多傳奇故事說吃了牛肉之後會遭受各種不測,以此來宣傳,不要吃牛肉。



飲食,飲食,光說食物了,怎麼能不提飲品。唐代時期,葡萄酒和喝茶十分盛行。葡萄酒算是外來的飲品,但是唐代人已經可以掌握釀造葡萄酒的方法,葡萄酒在我國也是有很多年的歷史了。原本葡萄是很珍貴的水果,一般人都吃不到,更不捨得拿來釀酒了,成本太高。在侯君集征討高昌之後,侯君集吃到了高昌的葡萄,十分好吃。並且帶了一些回來,試著種植。這次種植很成功,葡萄的產量逐漸增加,慢慢地大家都能吃上葡萄,產量多了,就可以拿來釀酒了。“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詩句連小孩子都會背,葡萄酒在唐代是很流行的。


唐代的飲食文化:吃豬肉是一種懲罰,麵粉很難弄,最愛葡萄酒


提到喝茶,大家可能覺得很平常,因為現在人也很喜歡喝茶,喝茶也很平常。可是喝茶就是從唐代才盛行的,在唐代之前,也就是個人喜歡喝點,並且烹茶的方法還很奇怪。很早之前,茶是用來入菜的,我們都知道有道名菜,叫龍井蝦仁,現在也會用茶入菜。在南北朝時期,南方人比較喜歡飲茶,把茶水當成飲品。但是北方人不接受,北方几乎不怎麼喝茶。而且喝茶一開始是在平民百姓之間流行,貴族都不喝。到了唐朝,飲茶的風氣盛行,烹茶也越來越講究。正因為有了唐代的盛行,之後才養成了喝茶的習慣,我們今天才不覺得陌生。


唐代的飲食文化:吃豬肉是一種懲罰,麵粉很難弄,最愛葡萄酒


說了這麼多,卻沒有介紹一些菜餚,是不是覺得有些遺憾?說實話,我也不太瞭解唐代的菜餚有哪些好吃的。還是因為技術上的問題,炒鍋是宋代以後才有的。要想炒菜,鍋的傳熱要好,不能太厚,唐代有沒有炒菜,能做到什麼程度,我是不瞭解的。但是唐代的羹湯,膾,冷淘等做法也算是彌補了炒菜上的不足。

飲食的文化歷史是逐漸傳承的,也是隨著人們的口味變化而不斷變化的。飲食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雖然和古人有很遙遠的距離,但是當研究古人的飲食文化時,我們就會發現很多共同之處。當然也有很多驚訝的地方,比如吃豬肉是懲罰,這就是研究古人飲食文化的樂趣所在,既有相同,又有奇特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