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0岁离婚好吗?

a揽月


对于这个问题,综合多方面考虑因素,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孩子角度,考虑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35-40岁,是一个初入中年的年龄,这时候考虑离婚的话,首要考虑的是孩子的问题。如果有孩子,还要看孩子的年龄。若孩子还在成长阶段,这时候选择离婚的话,将会对孩子造成很严重的影响。

我曾看到一篇关于心理学的论文,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成长阶段离婚,大概率会导致以下几个问题:

  • 父母离异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离异家庭儿童会产生一种低人一等的心理,害怕被人看不起,产生自卑的不良情绪。面对父亲或者母亲的离去,安全感会很大程度降低。倘若在校中遇到亲子活动,自己只有一个家长,心理会因为自卑产生很大的抗拒,会变得不爱说话。

我小时父母也是离异,从我自身的角度看是:当同学们在谈论父母时,我总是闭口不言,明明父母都建在,却感觉离去的一方就已经消失了,也就是我没有个爸爸或者我没有妈妈这种心理。很害怕和同学闹矛盾时,人家嘲笑我没有爸或者没有妈,事实是的确有同学这么做了。这种自卑心理将一直伴随到成年,留下的创伤是一辈子。

  • 造成孩子出现逆反心理

这种逆反心理在青春期时表现得十分显著。在青春期的成长阶段,其实是很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引导的,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若没有父母的正确引导,则很容易走上歧途。青春期时父亲和母亲会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有些东西是父亲没法做到的,而有些是母亲无法做到的。

如果父母离异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会很严重,也许会做一些出格的事情。在青春期时,我曾经很抗拒父亲对我的关爱,也很恨母亲的离去,到了现在我还能感受到青春期时我的逆反心理有多严重。做出的一些出格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抽烟、喝酒、打架、早恋...

  • 产生恐惧心理,遭受校园暴力

面对父母一方的离去,孩子会产生恐惧心理,对周围事物的恐惧,对人际交往的恐惧等等。倘若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其在表现上为蹑手蹑脚,畏畏缩缩,这种行为,即表示弱小行为。根据近几年校园欺凌的案例来看,一般被校园欺凌的对象,多是弱小、无能力的学生。

从前不懂什么是校园暴力,但我却切切实实的目睹过也遭遇过。小学时以及初中阶段,许多调皮的男生专门找那种看起来弱小无能力反抗的人欺负,十几个人对着一个人拳打脚踢。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我的姐姐,被十几个男生围着用脚踢,我无能为力跑去找我年迈的祖母,结果那些男生当着祖母的面踹我,扬言要将我打死。为什么只能找祖母而没有找父亲,因为离异父母得外出工作,没有一直陪伴在身边。

后来过了十几年,有能力保护自己了,我姐和我说,小时候很多同学名字都忘了,唯独那些欺负我的,每一个人我都记得很清楚。我也是。

因此如果父母要考虑离婚的话,首先得考虑下孩子的因素,若非要离婚不可,则得以恰当、疏导的方式进行,同时要考虑到孩子的成长环境,以及受到的关爱程度。

从自身角度,幸福感指数是否降低

抛开其他,从自身的角度看待问题。首先问题关注的是一个年龄,35-40岁,这个阶段离婚考虑的应该是以后的问题,以后是否还能遇到合适的人,是不是要孤独到老等类似的问题。

而我的观点则是,当你的幸福感指数开始降低了,那说明目前这个阶段不适合你。有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幸福感指数开始降低,会加速人的衰老。我认为,只要感到不幸福,不快乐了,是在任一年龄阶段都可以选择离婚的。如果在一起时不幸福,看到对方时心理也不舒服,那么何必和自己较劲,而不选择放过对方放过自己呢?

追求幸福也不是只有年轻人可以做到,在未来的很多年里,即使你变老了,只要你有追求幸福的能力,对爱情有期许,还是能够遇见合适的人的。

如果害怕孤单而勉强自己,这是十分不必要的。人不是除了伴侣就没有其他的了,有时候一个人可能会生活得更好更快乐,自由自在的其实也挺好。

因此,如果你感觉到自身的幸福感指数明星降低了,那么可以考虑下是否离婚,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你已经是个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的人了。

我是徐大人,欢迎有不同观点的人和我交流,谢谢!


徐大人情感说


对想离的,几岁离都好!对不想离的。几岁离都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