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人認為創業成功的關鍵因素是資金和項目本身,我不苟同!


90%的人認為創業成功的關鍵因素是資金和項目本身,我不苟同!


整個中華民族幾千年災難性的事變就沒斷過,歐洲不同,至少有500年沒再面臨人類大災難了。不論0號病人是從哪裡傳出的,這已然是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緊密聯繫,我們拋卻種族、貧窮、政治,剩下唯有對生命本身的敬畏。

我們今天談下創業的幾個關鍵因素:資金、項目和人。

這三者缺一不可,可是至少有90%的人認為只要有合適的項目,有了啟動項目本身運營所需要的資金,找人是最不缺的,而我對此持不同意見。

我認為創業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只有一個,就是人。

在今天包羅萬象的市場中,你難找到一個可以發展成當今BAT的企業的項目,即使找到,也會因為經營項目人的水平問題,最終結果不甚理想。

很多人對創業有誤解,認為創業就得高大上,辦公室得在CBD,公司得是科技型或行業前沿,最不濟也得是大消費類的,項目還得持續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未來會有膨脹型或爆炸式的裂變。

相反,路邊擺個攤、開個小店、甚至微商等這都遠不能算是創業,說這種話或者持有這種想法時他們正在寫字樓的辦公室裡吹著空調、喝著咖啡、吃著零食對一切不上眼的創業行為品頭論足。

即使衣食住行用的各個行業都擁滿了擠進紅海市場的人們,可是我們仍然能在這其中發現商機,一個獨特的屬於你自己的機會。找尋這種機會最好的方式就是複製和變革。

我們做生意,通常是什麼賺錢做什麼,別人做什麼我就做什麼。這是一條思維怪圈,我們總想著齊頭並進,卻不想著掘地三尺,在行業/領域的上下游供應鏈做些開發,這是典型的拿來主義。

我考察過港臺的零售市場,和國內的主動販賣和推銷的做法完全不同。國內服務業永遠是“三客”的商業模式,即“迎客、接客、送客”。不管客人喜歡不喜歡,反正我們的零售傳統就是這麼要求的,我們的銷售員也是這麼做的,我們的消費者也是這麼拽的。

更有甚者,把客戶當上帝這種教條都搬出來,當然我們的顧客不論在任何一個行業消費時這種上帝般優越感都十足,這都是慣的。

90%的人認為創業成功的關鍵因素是資金和項目本身,我不苟同!

我們的銷售員很少會有主動和消費者鏈接的想法,具體做的就更少了,往往是笑臉相迎、一言不合轉臉就問候祖宗,既是如此的低不下頭,何不一直傲嬌著呢。

再來說下資金,資金太重要了,前提是有大量可揮霍資金。

為什麼要用揮霍,而不是投資等字眼?

拿國內的造星運動來說,某明星長居熱搜榜眼,我對於藝人本身沒有偏見,可是這種商業行為已經不是投資這種理性字眼能表述的,只能用揮霍更準確,或者壓根說是拿錢砸出來的。

所以,你說資本對於創業重不重要,太重要了。

可是對於我們許多普通的創業者,又有誰肯為我們買一小時熱點,哪怕僅僅只是告訴別人我是誰?

我並不想出書,寫個長篇大論來論證資金和項目固然重要,都不及人重要。儘管對此我有著充足的證據鏈條。

我們來談談創業中的人。

簡單說創業中的人並不僅指創業團隊,而是團隊鏈接的整個人際圈層。

怎麼理解人際圈層這個概念?

首先,圈層和人脈不劃等號,圈層大於人脈,而我們要找尋一切助益於我們成功的圈層。

按時間順序來說,創業之初找項目、找資金都是基於一個前提:找到創業所需要的合適的人。

就拿我最初創辦QN果業水果店時,我就找了一個非常棒的收銀員。

當年我在杭州的濱江,人流不大,每天晚上我出門溜灣的時候都可以看到她。

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姑娘,捧著一沓單頁邀請路人進理髮店辦卡,一直捧著,遭到無數人的拒絕,我看過她成功邀約過的開心,也見過她被無禮拒絕後的無奈一笑。

我們習慣把這種能力稱為抗壓力,事實我稱之為內驅力。有銷售考核的才叫抗壓力,對於發傳單這種活兒來說,更多時候能看到一個人渴望成功的內驅力。

我找她談過兩次話,邀請她和我一起創業,她並未同意。

直到理髮店生意好起來後,有天她失業了。我請她喝了杯都可奶茶,她聊著聊著哭了,她說開學就大四了,她想在杭州留下來。這就是內驅力的力量,一個人想要掙扎著活下去的動力大過一切業績考核。

但是這頂多算是創業團隊中執行層面圈層中的人員,還不是管理層,甚至是上層圈層的人。

人到了一個城市要想立足,不要輕易的找朋友,哪怕是熟人。這和你好不好面兒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一旦你決定要做些事兒了,那些在那座城市生活、沉澱多年的精英人士一定有著諸多自己的人際和資源,而這一切你要學著借用。

90%的人認為創業成功的關鍵因素是資金和項目本身,我不苟同!

當我決定帶著收銀小妹要創業做水果店時,就拜訪了一個老友,朋友請我吃了飯喝了酒,席間還提了很多建議、分享了很多資源,介紹了一個關鍵人給我認識,而透過這個關鍵人物,我對於老城區的店面及零售生意有了切實的認識,正是在他的極力周旋之下,我以極具性價比的低價拿到一處不錯的臨街門面,這就是我所說的上層圈層,能對你的創業起關鍵作用的人物都是上層圈層,和他的社會地位無關。

類似這種例子還有很多,不勝枚舉,千萬不要用固化思維看人,誰說酒店服務員就不能賣水果,我後面組建的團隊中多數都來自傳統服務業,而作為創業者的你,需要有雙發現的眼睛。

有時間的話,我再分享下如何找項目,如何甄選供應鏈,以及創業中各種牛鬼蛇神,期待未來我和所有閱讀這篇粗淺文字的朋友都有鏈接的機會,嫁接我們共有的圈層、整合資源、為你所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