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殚精竭虑,最终蜀汉政权还是难逃灭亡,给后世怎样的启发?

商山长河


诚以为后人受的影响,对诸葛孔明的能力太高估了,诸葛孔明也高估了自己的智慧,以为单凭自己的智谋就可以一统天下 光复汉统。

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再怎么出色的智谋也是无用的...诸葛孔明不应该虚耗国力累次伐魏,而应该学习前世圣贤的无为而治,韬光养晦,休养生息,把促进在籍人口的增长放在首位。

据《三国志》的记载,蜀汉灭亡时“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这么算来蜀汉大体也就100来万人。但据《续汉书》记载,东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益州有户1517319,口7204877。从永和五年到蜀汉灭亡的263年,间隔了120年。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和军阀混战导致了全国人口大幅下滑,但与其它各州相比,益州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并未遭受大的战乱,甚至还属于人口净流入地,刘焉、刘璋父子虽然没有大的作为,但也绝对算不上暴虐。《三国志》中各地人口举家迁徙到蜀地的记载比比皆是,比如“南郡董和率亲族西迁投刘璋”,”法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

三国时期,百姓和士兵的供养比例大体为10:1...蜀汉灭亡时人口94万,兵力10万,东吴灭亡时人口230万,兵力23万。按照这个比例,可以推算出刘备入蜀时益州的人口: 夷陵之战(此战损失兵力在5-8万)后,刘禅给诸葛亮的诏书中写道:“今授之以旄钺之重,付之以专命之权,统领步骑二十万众”。这么算来,刘备入蜀时,益州能提供的兵员多达25-30万,也就是说当时益州人口是在250万-300万之间的。这个数字虽然比汉顺帝时期少了一半多,但也不至于降到蜀汉灭亡时的100万那么离谱。

那么,蜀汉人口去哪了?蜀汉的人口分两部分,在籍和不在籍。因为蜀汉的赋税和徭役是根据在籍的来征收的,所以推断,为了逃税和躲避徭役,益州的隐匿人口越来越多,这其中既有故意瞒报口数的百姓,也有世家豪族萌附户口、屯田户、兵家、吏家,这个群体是非常庞大的。那么自刘备去世后的40年里,益州实际人口到底是增加了还是下降了呢?蜀汉连史官都不设,遑论做人口普查了。诸葛孔明主政时,忙于南征北战,从未进行过正式的人口统计; 对于新征服的南中地区,只实行羁縻政策,征集金、银、丹、漆、耕牛、战马以供军用,而不征赋税和徭役,自然也就没必要统计户口。蜀汉后期人口增长率应该是很低的,与刘备入蜀之初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增长。蜀汉在三国当中屯田最晚,数万北伐大军完全靠益州在籍百姓供养,无疑会加重百姓负担,导致越来越多百姓脱籍。东吴使臣出使蜀汉回去后报告说蜀汉“民有菜色”,可以想象出当时蜀汉的民力已经被用到了极致。

所以,蜀汉的最后灭亡也就毫不奇怪了。

如果诸葛孔明能够象后世宋高宗那样真正爱民,而不考虑自己的功绩能否彪炳史册,蜀汉的国运应该会延长好多啦。


费恶泼嘞


诸葛亮是自私的,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为了出名,为了展示自己的一技之长,展示自己的谋略,后期的他变成了战争狂魔,不去打仗他不舒服,不把对手司马懿打垮大死也不甘心,到后期,诸葛亮没有得力干将为他拼命了,很被动,再厉害的谋略,没有得力干将去执行,那也废的,比如马谡失街亭、关羽败走麦城。

诸葛亮殚精竭虑,实质不完全是为了蜀汉政权,很多情况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如果不展示出去,天下人那晓得他的谋略天下第一?他平生所学不是白学了?也只有展示出去,他的理想抱负才能实现,他心理才踏实,他的人生才有意义,至于蜀汉政权灭亡与否并不重要了,国家和人一样,早晚都有死的一天,这是符合事物自然发展规律,地球活了46亿年,但总有死的一天,任何事物任何人都逃不过的死的命运,死了又重生,生了又死,如此循环,生死不息,有生有死,那么意义有何在,意义就在生到死的这段过程的体验。

比如赵云,也是要实现自己理想抱负,从小到大练就一身武艺,不用出去,会憋得慌,憋久了要发疯的。

从头到尾看整给三国,这三国长达几十年的纷争,有失败、也有胜利,是是非非,究竟是为了啥?从三国纷乱,到晋国统一了三国,后来又乱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生的意义何在?曹操的人生,刘备的人生,关羽张飞的人生、诸葛亮的人生,赵云的一人,周瑜的人生,各有所不同,也不过如此,过眼云烟。是为了出名?流芳后世?流芳后世就这么重要吗?确实有些人就是为了流芳后世而活着。

扶不起的阿斗,阿斗就是一个傀儡,一个国家的领导如此,容易被小人算计,颠倒是非,领导无能累死三军。蜀国走向灭亡是有原因,第一,封建社会君王采用世袭制度,君王应该由能人来担当,但由于封建帝王思想的固化影响,由这种阿斗级别人物来当,岂不灭国天理难容。第二,诸葛亮不注重培养储备多点人才,到后期没有几个人才可用,国家没有数量级的能担当人才,国家会逐渐走向衰落直到灭亡。第三,天意不可违,诸葛亮设计在葫芦谷烧死司马懿,但这时候偏偏下起大雨,天不灭魏国啊。诸葛亮点七星灯续命,被魏延搅局了,这是天命呐。第四,到后期总感觉整个蜀国靠一个诸葛亮,只有这一个顶梁柱,这个顶梁柱跨了,整个国家就土崩瓦解了,不能多有几棵几十棵几百棵顶梁柱吗?至少跨掉几棵也不至于跨掉整个国家,国家必须人才济济。

总结得出,人生哪,多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吧,多去体验一下人生的种种,过好每一天没一刻每一秒。三国时代,斗来斗去,还不是赢了又输了,输了又赢了,没有长赢也没有长输,只有曾经赢过,曾经输过,曾经这样走过一生,回想三国人物的一生,回想这三国的一世,也就是过眼云烟,一壶老酒笑谈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