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如何預習?這對文科預習有何借鑑意義?

很多時候,我們設計不出好的預習來,是因為我們不清楚預習的目的何在。理科能否預習?理科如何設計預習?這對於我們探究預習的目的有何借鑑意義?


請您耐心閱讀下文——

昨天,有網友問我:理科能不能預習呢?理科預習如何設計?為什麼現在大多數人都強調語文的預習,而不說數學、物理等學科的預習呢?

這個問題問得相當好。在這裡,我試著說說自己的一些想法。

理科如何預習?這對文科預習有何借鑑意義?

NO.1,理科能不能預習?

首先,要肯定的是理科也是可以預習的。而且,理科預習如果設計得好,對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那麼,為什麼理科老師很少設計預習呢?

這是因為理科教學內容相對明確、具體,課堂教學教什麼清清楚楚。這是理科教學的優勢。但是,優勢有時也會成為劣勢。如果理科老師預習設計不好的話,常常會將課堂教室內容變成預習的內容,將課堂教學變成預習。

這會造成什麼結果呢?

一是學生在預習中提前學習了教學內容,如果課堂教學再安排不好的話,就會索然無味,學生的學習動機較低。二是學生在預習中提前學習了教學內容,課堂上不知教什麼,相當於魔術的小把戲觀眾提前知曉了一樣。

所以,理科的預習,對於教師的素養要求更高。只有好的理科老師才能設計出好的預習內容來,促進課堂教學。否則,預習設計不好,反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課堂教學。

理科如何預習?這對文科預習有何借鑑意義?

NO.2,理科預習如何設計?

理科進行預習設計,目的無非有以下幾點:

  • 一是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動機。

這時的預習設計,主要目的在激趣,以此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動機,是謂“扇風點火”。學生在預習中的問題越多,課堂學習的興趣越濃。

記得初中學生初接觸物理的時候,第一課往往是《有趣的物理》。學生初學物理,不要求學會什麼高深的道理,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白物理有趣、有用。所以,在學習這節課之前,物理老師就可以設計一些小小的物理遊戲,供學生在課前實驗。

其目的就在於提高學生對於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課前實驗中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有能搞清其原因的,也有一直懵懂的。這些都不要緊,要緊的是學生的熱愛和興趣。

再比如小學生學方程的時候,設計相關的“雞兔同籠”問題;初中生學相似三角形的有關知識時,設計的不放倒旗杆測量其高度的問題。

這些預習題目,與生活聯繫比較緊密,學生興趣較濃。設計這些預習的目的不在於學生課前能解決相關問題,而在於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畢竟學生的學習動機是相當重要的。

這是理科預習題的一類設計。

理科如何預習?這對文科預習有何借鑑意義?

  • 二是複習相關知識,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理科學習的另一個好處是容易實現所學知識前後關聯,利用前面的所學解決後面的問題。因此上,如果課堂教學中需要運用前面所學的相關知識,而教師擔心學生在學習中“回生”的話,就可以佈置學生提前預習,以備課堂學習時運用。

比如,學習物理中的“二力平衡”時,要運用到“力的三要素”知識。這時,為了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老師可以在課前設計相關習題,複習力的三要素有關知識,以備課堂教學中“二力平衡”的知識學生能順利掌握。

再比如,小學生要學習通分的知識,就要運用最小公倍數的知識。在學習之前,老師也可以出一些題目,供學生練習和預習。

要說的,許多理科老師,其實是將這一部分內容放在課堂上進行的。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先來複習要用的舊知識。其實目的與課前安排相關預習是一樣的。

這類預習,比較注重前後知識之間的聯繫,預習的目的是為新知識的學習做準備。如果課前預習安排得當的話,是可以節約課堂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

這是理科預習的一類設計。

理科如何預習?這對文科預習有何借鑑意義?

  • 三是突破思維難點,為課堂教學提供支架。

還有些理科學習,本節課的難點在於相關思維模式的運用。這些東西,如果單單放在課堂上解決,怕學生接受不了,思維轉不過彎。可以安排課前預習,讓學生先熟悉和適應這種思維模式,這樣課堂教學也會順利和容易一些。

這種預習的作用與第二類預習有相似之處,都是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做鋪墊。但是第二類預習重在解決知識之間的聯繫與鋪墊,而這類預習重在解決思維方法的問題,是要學生在課前熟悉一定的思維方法。

比如,初中物理要學習的“牛頓第一運動定律”,也叫“慣性定律”。它的難點在於破除常規經驗對學生的干擾,要學生學會利用前面的力學知識進行相關推理,從而得出正確結論。雖說,教材上設計了相關實驗引導學生進行推理,但是受常規經驗和生活中慣常思維的影響,學生難以在思維上轉過彎來。故,課前可提供一定的題目供學生預習,先熟悉熟悉這種思維模式。

預習題可以這樣設計:

如果你坐在熱氣球上,這時你懸在空中,你受到哪些力?


如果要你上升,你所受之力的大小要如何?同理,你要下降呢?


這時,如果熱氣球壞了,你會怎樣?為什麼?


這時,如果地球突然沒有重力了,你又會怎樣?為什麼?


那麼,如果這時,熱氣球也壞了,地球也突然失去重力了,你會怎樣?這又是為什麼?

……

先讓學生在課前熱熱身,熟悉熟悉這種思維和推理的模式,那麼課堂教學中要突破相關難點,也就變得容易了。

這是理科預習的一類設計。

要設計要這類預習題關鍵在於老師要在課前能敏感地判斷出學生在學習中的思維難點之所在,然後才能在預習設計中有的放矢。而現在很多老師在教學時,對自己怎麼教,先教什麼,後教什麼考慮得多,而對學生的思維問題考慮得少。所以,設計出好的預習題也就比較困難了。

理科如何預習?這對文科預習有何借鑑意義?

  • 四是學習翻轉課堂的理念,先學後教,以學定教。

如果學生的基礎足夠好,理科老師完全可以學習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課前先學。然後課堂上,只解決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或者對相關知識進行“變式訓練”而已。這是真正的“以學定教”,真正的相信學生,真正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

如果是這樣的話,這類預習就是提前學習課堂內容了。

這要求老師的水平更高,要能設計出比教材更好的學習方案來。不然的話,學生看書自學就行,讀教材就足夠了,做老師設計的預習題目何用?

所以前面才說,理科預習對老師的素養要求更高。

但是,我建議老師們不妨試試。一是這樣的學習,真的可以很好地鍛鍊學生的能力,節約教學的時間,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你想想,課前學生自學了,課堂上只做相關“變式訓練”,再也不用在課後搞題海戰術了。這難道不好嗎?二是這種練習,設計出這種預習題目,真的很能鍛鍊老師的能力。你既要熟悉教材內容,更要能瞭解學生的思維水平,能預先知道學生會在什麼地方出問題,應該如何解決。想想,這樣長期堅持下去,你不就成了教學的高手了嗎?

理科如何預習?這對文科預習有何借鑑意義?

NO.3,文科的預習目的。

說完了理科的預習及預習目的,我們再來說說文科的預習。

  • 文科預習與理科預習的相同之處。

文科預習完全可以借鑑理科的預習設計,要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要麼複習前面的相關知識,提供一定的思維方法,為新課的教學做準備;當然你也可以利用翻轉課堂的理念,讓學生提前學習,課堂上以學定教,或做“變式訓練”。

文科的預習也可以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動機的。

比如,你可以在新課前,給學生提供一些有關新課作者的名人軼事,小小趣聞,或者是與文章觀點相左的其它見解和有關質疑。當然,你也可以引入某些名人對文章的評論、推薦等內容,以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動機,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

文科雖然在知識的聯繫上沒有理科那麼緊密,但是畢竟有些內容的學習是需要複習前面的知識做為基礎和鋪墊的。這時,你在設計預習的時候,也可以在知識或思維上給學生提供相關支架。

比如,你可以讓學生在課前讀讀與新課要學的文章在寫法上,結構上類似的、相同的文章,供學生課前預習,為課堂教學提供鋪墊。也可以回憶有關知識,以利於課堂教學的順利推進。如“託物言志”“小說的三要素”等。當然,你也可以提供同一作家不同寫法、風格的作品,供學生課前學習,用來在課堂教學中比較。這些都是不錯的方法和思路。

同樣,如果你的教學目標非常明確,用這篇課文學什麼非常清晰,也可以讓學生事先學習,課堂只是“變式訓練”而已。

這些是文科預習與理科預習的相同之處。

理科如何預習?這對文科預習有何借鑑意義?

  • 文科預習與理科預習的不同之處。

但是,文科與理科畢竟有不同之處,這就決定了文科預習除了上述與理科預習相同的目的之外,還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一,文科學習的知識面較廣,而課堂學習的時間有限,故文科預習的目的之一是:要學生提前學會自己能學會的,不用教的,將主要的教學時間放在該教的,需要重點學習的地方。

比如,語文教學中的字詞學習,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課堂只是檢測。將教學的重心放在有難度的教學內容上。

二,文科的知識面較廣,老師把握不好學生的問題所在,通過預習瞭解學生的問題何在。

一篇課文,老師可能覺得問題在這裡,學生卻覺得問題在那裡。問題如果把握不準,課堂教學如何有效、高效?因此,預習起“引蛇出洞”的作用,通過設計一定的預習題目,發現學生在學習中的疑難之所在,以供課堂教學準確用力。

三,文科的理解具有多元化,通過預習使學生髮前人之所未見,提高課堂教學的廣度與深度。

一篇文本,常常是多元解讀。老師難免也有自己的認識侷限,如果安排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在深思熟慮的基礎上,能有自己的獨特見解。這一方面會增加課堂教學的深廣度,另一方面也會極大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使他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從而使他更善於動腦,更熱愛學習。

何樂而不為呢?

理科如何預習?這對文科預習有何借鑑意義?

總之,只有我們明確了預習的目的,才能在教學中設計出合理的預習來。很多時候,我們的預習設計之所以無效,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目的不清。通過上面對文科與理科的預習目的進行分析、梳理,相信你對預習的理解會更加清晰。

哪不試著設計一份預習,還等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