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的“坑”與A股的“機”

報告核心觀點


本輪美股的暴跌可劃分為三個階段,每一個下跌階段背後的驅動因素為:第一階段,疫情開始在海外擴散;第二階段,OPEC+會議原油減產協議談崩,原油價格暴跌進一步加劇全球金融市場的恐慌;第三階段,美元流動性危機惡化,進而引發美股新一輪恐慌式殺跌。

為應對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全球央行進入“撒錢模式”。鑑於疫情防控引發市場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各國央行紛紛進入應急式寬鬆週期,紛紛啟動“撒錢模式”。作為全球央行標杆的美聯儲,更是啟動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雷曼式”救市政策,推出一系列政策工具以緩解美元流動性危機,並承諾無限量按需購買美債及MBS資產。


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大類資產觸底的順序:黃金、白銀最先觸底,原油、銅等大宗商品次之,美股最後觸底。

參照08年金融危機時的經驗,資產觸底的一個重要信號是流動性危機的緩解。反映到當下,美元流動性危機一旦緩解,對黃金的壓制作用將減弱,疊加全球央行進入瘋狂“撒錢模式”,黃金將是首選的配置品種。


疫情衝擊下全球金融市場陷入暴跌模式

本輪美股崩盤的速度刷新各種歷史記錄

在過去1個月左右的時間內,市場在不斷地見證美股的歷史。既經歷了2周內4次觸發熔斷的慘烈景象,也見證了美股以15個交易日的時間刷新跌入“技術性熊市”的歷史記錄。從跌幅上看,在不到1個月的時間,美股全部回吐了自2017年2月特朗普上臺以來的全部漲幅。可見,本輪美股崩盤的速度及短期殺跌的幅度均為歷史之罕見。

美股的“坑”與A股的“機”

在本輪金融市場暴跌中,風險資產和避險資產集體遭到拋售

從近期全球金融資產的表現來看,全球股市同步下挫,輪番上演“熔斷”。大宗商品也上演殺跌潮,素有避險資產之稱的黃金和債券也都表現為殺跌。

全球風險資產和避險資產共同下跌的背後所反映的是美元流動性危機。一方面,全球避險情緒升溫,“現金為王”美元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大量金融機構面臨追保,投資機構大量拋售資產。

美股的“坑”與A股的“機”

美股的“坑”與A股的“機”

本輪美股的暴跌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短短1個月的時間,美股遭遇重挫,本輪美股崩盤的速度及幅度均刷新歷史記錄。按照美股暴跌背後的驅動因素劃分,本輪下跌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疫情開始在海外擴散;

第二階段,OPEC+會議原油減產協議談崩,原油價格暴跌進一步加劇全球金融市場的恐慌;

第三階段,美元流動性危機惡化,進而引發美股新一輪恐慌式殺跌。

美股的“坑”與A股的“機”

美股下跌的第一階段:疫情開始在海外蔓延擴散

2月24日,美股跳空低開,正式拉開暴跌的序幕。直接的導火索是海外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勢開始惡化。

當時韓國和日本疫情出現大面積爆發的跡象,甚至是此前毫無前兆的伊朗也爆出確診病例。疫情初現全球擴散、蔓延的勢頭。

在國內疫情逐步轉好之際,國外多國出現了大的疫情擴散風險,進而引發了外圍金融市場的恐慌。

美股的“坑”與A股的“機”

美股的“坑”與A股的“機”

美股下跌的第二階段:油價暴跌加劇市場恐慌情緒

3月6日,OPEC+會議結束,原油減產協議談崩,俄羅斯和沙特之間挑起石油價格戰,沙特大幅調低石油價格。此後,短短兩週的時間,WTI原油價格一路跌至20美元/桶附近。


美股的“坑”與A股的“機”


原油價格的持續暴跌,加劇了全球金融市場的恐慌情緒,進而導致美股的再度殺跌。受此影響,3月9日,美股再次跳空下跌,開啟第二輪快速殺跌。

美股的“坑”與A股的“機”

美股下跌的第三階段:美元流動性危機惡化

3月16日,美股再次熔斷跌停,開啟第三輪暴跌模式。觸發美股第三輪大跌背後的導火索是美元的流動性危機。美元指數自3月9日觸底以來,開啟一輪大幅上漲,最高價漲至103附近,距離2017年1月初創下的103.82歷史高點僅一步之遙,在2周不到的時間漲接近9%。


美東時間3月15日美聯儲突然宣佈大規模降息100BP,並推出7000億美元QE的大規模量化寬鬆計劃(QE4),以保護經濟免受病毒影響。美聯儲迫不及待救市行為的背後更加坐實了美國疫情的嚴重性及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之大。

美股的“坑”與A股的“機”

為應對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全球央行進入應急式寬鬆週期

鑑於疫情防控引發市場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各國央行紛紛開啟降息潮,進入應急式寬鬆週期。


據不完全統計,3月份以來已有逾30個國家及地區,累計降息逾40次。其中,美聯儲2次採取緊急降息,現已將基準利率降至0附近,為金融危機以來首次。

美股的“坑”與A股的“機”

美股的“坑”與A股的“機”

受制於利率下降的空間,歐美日均施展出了金融危機時的招數

美聯儲已將基準利率將至零附近,而歐洲和日本深受負利率所累,歐美日進一步降息的空間有限。在這樣的背景下,歐美日只能另闢蹊徑。

日本不斷提升ETF年度購買目標和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購買目標。

歐央行雖未進行降息,但不斷在追加資產購買規模,並同時啟動新的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

美聯儲開啟第四輪QE,並推出恢復商業票據融資機制(CPFF)、建立初級交易商信貸安排(PDCF)、緊急創設貨幣市場投資者融資工具(MMLF)等非常規流動性工具,以緩解流動性危機。


此外,美聯儲還協同各主要央行,增強協調性央行互換安排,以保障美元的流動性。本次疫情給企業經營帶來較大的負面衝擊,美聯儲支持信貸流向僱主、消費者和企業,在原有工具的基礎上,創設了用於發行新債券和貸款的一級市場公司信貸融資(PMCCF)和用於為未償還公司債券提供流動性的二級市場公司信貸融資(SMCCF)。

美股的“坑”與A股的“機”

美股的“坑”與A股的“機”

為暫緩股市的下跌,多個國家“禁止做空”政策再現

海外疫情持續擴散,全球避險情緒升溫,各國股市慘烈殺跌。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已有超過10個國家推出禁止股票做空的政策。

從過往的歷史看,禁止股票做空的機制通常在市場出現持續大跌的情形下才會考慮推出。最近類似政策推出還要追隨至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及2011年歐債危機時期。

美股的“坑”與A股的“機”

08年禁止做空政策只是降低了股市下跌速度,但未改變下行的趨勢

2008年金融危機,全球股市暴跌,全球近30個國家下達了賣空禁令。

2008年9月17日,美國禁止裸賣空,但是裸賣空市場規模較小,影響不大。2008年9月18日,證監會決定停止797只金融股的賣空,為期10天。股價拋壓下降,但並未扭轉股市下跌的趨勢。

美股的“坑”與A股的“機”

全球政策底已然非常明顯,市場底究竟在哪?

然而貨幣政策無法遏制病毒的傳播,也無法解決疫情所產生的生產和消費問題。全球央行的緊急降息反而推升了市場的恐慌情緒,全球股市跌跌不休。

當前美股已經跌去了近3年的全部漲幅,抄底資金蠢蠢欲動。全球政策底已經較為明顯,市場底在哪成了當前市場最為關注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認為可以從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大類資產價格走勢中尋找一些參考的規律。

美股的“坑”與A股的“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