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其实祸根早已埋下

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惨败,代价更是惨重。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几年的财政收入啊,简直是把裤衩都赔掉了。

更重要的是,经过甲午战争一役,让小日本看到了清廷的软弱与无能,小日本的狼子野心呼之欲出,加剧了日本对中国侵略的步伐。

在整个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朝代都与日本交锋不断,唐朝的时候,因为朝鲜半岛上的百济国欺负新罗国,新罗向唐朝求助,唐高宗出兵打趴了百济,百济向日本求助。中国和日本的第一交锋开始,结果唐朝完胜,小日本被打怕了,1000多年没敢染指朝鲜半岛。

明朝万历十八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又开始蠢蠢欲动进犯朝鲜,朝鲜国王向明朝求助,万历皇帝毅然决定出兵,派副总兵祖成训率五千骑兵入朝,开启了长达时年的抗倭之战。虽然代价惨痛,但是也打退了小日本。

清朝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其实祸根早已埋下

鸦片战争后,各国列强纷纷来割大清的“肉”,小日本也是蠢蠢欲动,但是鉴于被打了两次,他们没有轻举妄动,但是也没闲着,不断制造小摩擦,不但没有得罪大清,反而捞了不少好处,比如1874年借口琉球渔民被杀一事,敲诈了清政府50万两白银,顺便还把琉球占为己有,改为冲绳县。

不仅是甲午中日战争,自从1840年后,清政府和列强打的每一仗都是以割地赔款告终,如果要追究责任,那么这就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整个清政府统治的问题。

首先,是清朝最高权力中枢的责任

打败仗,清朝的最高统治者慈禧首先就难辞其咎。总是以天朝上国自居,从来就没有对日本重视过,认为日本是弹丸小国,不足为惧。在整个战争中一直是被动应战,从来就没有主动出击,更没有完整的战略部署,甚至连一个军队的总司令人物都没有。仗怎么打,打还是不打,没有人敢说话,全凭慈禧一句话。

有史学家认为大清朝是没有人才的,有的只有奴才,这与清朝的起源是有关系的。清朝在入关前,基本处于半农奴制半封建社会,入关后把这种奴隶制度也带到了中原。从雍正开始设军机处,国家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朝中大臣只有听命,没人敢言。尤其是八旗官员更是以当爱新觉罗的奴才而沾沾自喜。

纵观整个清朝是从来不重视海防的,让沿海渔民全部内迁30里,设立禁区。自以为自己可以把大门关住,殊不知敌人是可以轻易的打碎你的大门的。

清朝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其实祸根早已埋下

慈禧时代,李鸿章积极筹备海军,但是筹备了多年也没有打过一仗,从慈禧到朝中大臣都认为李鸿章是在浪费钱,视海军为可有可无之物,从1888年起停止购进军舰,1891年起停止拨付海军弹药军费。兵器还大肆挪用海军军费给慈禧修建颐和园。造成北洋水师十余年没有购买、更换设备、炮弹。结果开战后,主力舰定远舰打出第一炮后,竟然把自己的舰桥给震塌了,北洋水师主帅丁汝昌竟然在自己的船上给震伤了腿。

在甲午战争之前,英国Armstrong船厂找到李鸿章,想把刚刚建造好的世界最先进的四千吨级巡洋舰卖给李鸿章,但是李鸿章一摊两手,耸耸肩,没有钱。结果英国人转身就把这艘巡洋舰卖给了日本,就是后来在甲午战争中非常出名的“吉野舰”。

其实当时日本也没有钱来买,但是日本人深知这艘舰的重要性,于是发动全民捐款,日本的明治太后不惜把自己的首饰都捐了出去。反观慈禧老佛爷,为了自己的六十大寿,举全国之力给自己修一个破园子。同样都是太后,这做人的差距咋那么大呢?

其次,清军的腐败至极是直接原因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但是清政府养的可不是兵,而是一群大爷。据冯玉祥的回忆,甲午战争的时候,他在保定当兵,当部队接到命令调往大沽口防御日军的时候,整个军营像晴天霹雳一样。部队开拔的时候一片苦地喊娘的。有目击者称,这支绿营军,战士面黄肌瘦,战马瘦小,士兵还没走出南城就汗如雨下,这小体格,怎么上阵杀敌。更可笑的是还有不少士兵拿着大烟枪,提着鸟笼子。没有一点打仗的样子。

清朝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其实祸根早已埋下

再说海军,虽然李鸿章勉强买回来了几艘军舰,当着光绪的面大言不惭的说是远东第一海军,但是其实真是是纸老虎一个,难怪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他真是给大清糊了一个纸海军。

首先军舰常年不训练而挪作他用。南洋水师“元凯”“超武”两艘运兵船被当成朝廷大员的私人游轮。北洋水师的军舰走私贩运、搭载旅客,大搞第三产业,活生生的把军舰搞成了商业运输船。

其次欺上瞒下。即便是偶尔训练一下,也是“预量码数,设置浮标,尊标行驶,码数已知,放固易中”。也就是说,看着军舰打的挺准,其实不是指哪打哪,而是打那指那。军事演习变成了“军事演戏”,表面上看起来威力强大,其实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假把戏。

再次,朝中大臣,各地方督抚的不团结也是重要原因

朝廷中,首先要点名的就是翁同酥,贵为同治和光绪两朝皇帝的老师,目光短浅,顽固守旧,掌管户部钱袋子,没有给李鸿章批出来一分钱,还处处对李鸿章掣肘。就这样的一个人也好意思说自己是主站派。

清朝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其实祸根早已埋下

地方上,各省督抚居然人人自保,隔岸观火,没有一个人出兵救援,参战的只有北洋水师和直隶、满洲部分陆军,连南洋水师都没有派出一艘舰。真的不能叫中日甲午战争,只能叫“甲午李鸿章和日本的战争”。

在刘公岛战役中,有一艘广东舰船停在刘公岛,竟然给日本人写信说这艘舰是广东的,和中日战争没有关系,请求放行,此事让全球哗然。难怪当时西方媒体说,甲午之战,是李鸿章一人战一国,虽败犹豪!

连清朝的敌手伊藤博文也说:“中国名为一国,实为18省,为一国则十倍于日本,为18省则无一能及日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