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中国传统文化怎么看?

黔至月德


我从小就练习太极拳,知道武术圈子里现在依然广泛流行跪拜师傅的礼节,他们的价值观还停留在“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层次。他们之间的师徒关系还是专制时代的纲常关系,而不是现代社会“平等”这个价值观指导之下的师生关系。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两三百年就振聋发聩地说出了“我爱老师,更爱真理”。两者之间巨大的差距让人震撼!

我所在的城市前两年出台了一个政策——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对此我是举双手赞成的!反对者则很不以为然,说过年过节或者娶媳妇放鞭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怎么能说禁就禁了。

传统文化是不是值得继承用现代文明的价值一衡量就能看出底细。就拿放鞭炮来说,空气和噪音的污染就违背了现代文明的环保理念;别人要休息被你吵的睡不着,违背了现代文明不侵犯他人正当权利的理念。

我们国家现在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民主、法制、平等、自由等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缺失的,甚至是传统文化中所反对的。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他们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可是他们的目标指向都是维护专制王朝对人民的残酷统治。这是需要我们的高度警惕和明辨的。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被长期的专制统治所利用和污染,甚至成为专制制度的帮凶,也就是鲁迅先生说的“吃人”!

传承文化不是读读古书、练练武术、写写书法那么简单,需要有思考、思辨和文化比较能力。有很多人口口声声说传统文化的时候,其实他并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图说西洋Andy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文化”的汉语词典解释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吸收了道家(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传说、神话、武术、象棋、曲艺、舞蹈、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农历、工艺、美术、风俗、周易、八卦、节气、茶艺等表现形式。譬如,《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性和独立性。丰富性在于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其具有创造性;独立性是由于产生传统文化的经济基础是封建性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和排他性。

也是由于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立性,使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因此,中国的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应得到保护和弘扬。

当然,只保护和弘扬中国文化是不够的,还需要发展和创新,使文化具有先进性和包容性。


山会长


我们经常说传统文化这个词,那到底传统文化是什么呢?我们这里需要把它讲清楚。传统文化,传是指传承,统是指正统,文是指人文,化是指教化。下面我们再具体地分别论述下。

传承。我们的民族,从一开始,在文化上,就是万世一系地传承下来的,这和其他的民族,完全不一样。我们是独一无二的。圣王是天下文化的创制者,也是一代代往下传的传承者。这个传统,是从羲皇开始的。我们的民族,就像一个大家庭,圣王如同这个大家庭的家长,把国之神器,传给下一代圣王,一代代地往下传。

这种传承有两个很重要的特征,一是圣王一体,如果有人非以圣而王天下,那么他就会被推翻,因为他没资格给这个大家庭做家长。比如夏桀,比如周幽王等等,下场都是如此。

二是血统与文化一体。认为华夏是文化概念,而非血统上的民族概念,并宣称认同华夏文化就是中国人的观点,都缺乏最基本的常识。日本人、朝鲜人、越南人,他们都认同华夏文化,但是他们是中国人吗?显然不是。这些观念,不过都是长期民族虚无主义的宣传导致的无知谬论。 也就是说,华夷之辨,既是血统之防,也是文化之防。两者不可分割。

正统。正统和非正统,判别标准就是要看文化是不是以天地为依据。因为我们的文化,自始至终都是以天地为锚的文化。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我们的文化,便是这么来的。

人文。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圣人起到的作用,是以真人真言,来把天地之道,抽象成人文之理,进而教化天下。所以,人文的根源,都来自天文。在其他民族的文化里,他们不是这样的,他们的文化多数都是突然蹦出来一个所谓的先知,然后啊呜啊呜地满嘴跑火车一通,大家觉得它跑火车的姿势跟抽风了一样,怪好玩的,就都跟着他一起抽风去了。

教化。先有天地,接着有圣人出,圣人以天文为依据,创造人文,进一步,创制立教王天下,以人文教化百姓,化育万物。让天下百姓,和天下万物,都自然而然地健康成长与生息,这是我们文化里的教育观。

可见,教这个词,不是随便乱用的,必须得圣王得天道,然后才可以为天下立教,教化百姓。

圣王一体,万世一系,这个传统,从春秋战国的时候,开始崩溃。王公无道而据有天下,圣人有德而不有天下。我们的文化,要薪火相传下去,在时代使命的召唤下,孔子应运而出。天下无道,圣人虽无天下,却不得不挺身而出代天弘道。

汉代秦之后,问题就更大了,因为在汉朝之前,所有的天子,王朝世系都是炎黄的王室后代。刘邦虽然也是炎黄之后,但是刘邦只是一个庶民,合法性是成问题的,汉朝必须得给自己找合法性。这个合法性的根源,在于否定秦朝统治的正当性,把秦朝歪曲成暴秦,汉推翻了暴秦,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刘邦是天下百姓的大恩人,对天下百姓有功,所以刘家人有资格做天子。

汉代秦,和汤武革命、周代商性质是不一样的。因为商汤、周武王是王族,在血统上不存在合法性危机。但是,汉朝存在这个合法性的问题。

这个漏洞,直到汉武帝才补好。汉武帝独尊儒术,庶人天子,和庶人圣人,结合了起来,王非圣也可以称王,圣非王,也可以成圣。圣王一体被打破,王以圣立教而统天下,圣以王为制而布其德,这种分工,终于把中国的历史,翻到了下一个篇章。

圣与王的分离,对中国的贡献是,结束了长期政治上的战乱,和文化上长期的混乱,所谓百家争鸣,其实就是文化混乱,并不是什么好现象,它只是文化战场上的人头翻滚。但另一方面,圣与王的分离,也给中国的历史,埋下了新的祸患之源。

汉代秦,合法性是秦朝暴政,刘邦解救百姓有功,所以可以做天子。但是曹操篡汉,这个窟窿怎么补呢?再歪曲出来一个暴汉给自己找合法性,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人家汉献帝根本一点都不残暴,更没有祸害老百姓。

到了这个地步,就只能厚着脸皮说,我就是偷的刘家天下,我就是贼,你们有本事,也可以过来偷曹魏嘛。汉武帝和孔子的结合,庶民天子和庶民圣人的结合,这一个系统在魏晋就名存实亡了。稳定的文化系统崩溃,天下再次陷入大乱。

谁能给这群不要脸的强盗天子发明一套新系统呢?嵇康觉得,他虽然有这种才能,但是他耻于做这种令人羞耻的事,他不愿意做新时代的孔子,哪怕是让他去死也不行。王弼,他虽然想做新时代的孔子,但是却缺乏这种才能。

这种堕落,还没有到头。盗贼可以做天子,道德之防被突破,那华夷之防也被突破了,是不是夷狄也可以做天子呢?历史还真跟华夏民族开了个大玩笑,夷狄随后也开始走马灯一样地入主中国。

盗贼和夷狄,非圣非王,而据天下,这在合法性上存在严重的危机。怎么才能让天下人口服心服地顺从他们的统治呢?我们刚才说了,中国的正统文化,是按照天地-圣王-立教-教化-统一这个系统来传承和演化的。

盗贼和夷狄,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非圣非王,如何立教的问题。他们为了更好地维护自己的统治,便割断了中国文化上的正统传承,引入夷狄文化,来给中国立教。

所以,在魏晋南北朝后,佛教大兴。因为按照中国正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经义来说,这些盗贼夷狄统治者,不仅没资格做中国的天子,而且还是有罪之匹夫。为了给自己制造出来合法性,他们必须要压制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抬高夷狄文化,并以夷狄文化来教化和蒙惑百姓。他们从偷,发展到了骗。

孔子所弘扬的大道,讲的是拨乱世,反之正。在这些盗贼和夷狄那里,变成了拨正道,附奸邪。在这种无道无圣之世,阿猫阿狗的乱七八糟的人,都出来立教。到了满清,孔子的道,已经被彻底阉割和毁坏,只剩下孔子的声名,被当做一件漂亮的文化外衣,来给这些盗贼夷狄们的蝇营狗苟做掩饰和包装。





张二九的九


“母语是客家话的人,学粤语比较容易。反之则相对困难。”吴老师告诉记者,有很多人都向他反映这个现象。

⋯是的!曾经有一个只会讲粤语的在客家话家庭生活几年都讲不正客家话字音⋯

古汉语客家话和客家文化必须要好好保护传承下去,母语会客家话的人,都比较容易听懂和学会其他中国的汉语系方言。母语为客家汉语人口不断流失是非常可悲的事情!

还有很多独具特色的,真正的少数民族语言很多出现快断层的现象,面临永远消失的危险,更加需要加强重点保护。


猺獠江猺过山猺山由族


从民国开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存废之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解放以后,喊出了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口号。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革开放以后,在西方文化进一步侵入中国的背景下,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传统文化反而借势兴盛。于是中西之争再次成为中国当代舆论场的一个重要话题。但目前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浪潮当中,又带入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内容。

第一,传统文化的界定始终是非常模糊的。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每朝每代都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相互之间有不少差异,甚至截然相反。那究竟复兴哪一个王朝的传统文化呢?目前以清代的传统文化保存最好。但从历史发展来看,这又是一个中国传统社会的衰落阶段,事实上以糟粕居多。这样的传统文化是不是也要复兴?可惜的是,现在没有任何一个人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当代中国要传承什么时候,或者是什么样的传统文化。

第二,传统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有些在古代是主流,有些在古代是支流。但主流可能并不适合在当代传承。支流反倒有一定的传承价值。这个时候是传承主流还是支流呢?比如古代重农抑商,只有少部分人主张工商一体。古代司法体系常常以道德代法律,只有少部分人主张依法治国。那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处理?是避而不谈,还是只谈支流,不谈主流。

第三,传统文化在当代似乎已经失去了活力,大部分时候只能作为标本存在。以手工业为例,大部分已经艺术品化,价格高昂,和普通人的关系疏远。除了在某些展览上能够一睹真容之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和他们绝缘了。而近年来在各地兴起去孔庙举行启蒙仪式,但是这种活动的商业性彻底压过了公益性。本质上沦为了各地幼童国学培训基地的广告班。活动本身极为潦草,对于蒙童的未来生活毫无意义。

第四,传统文化传承应当顺其自然。有些传统文化的失传,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必要的话可以进行录音录像,作为资料供后世了解。比如象牙和犀角的雕刻,由于国家不再允许此类商品的贸易,因此不可能再传承。当然,作为传统技艺,应当予以记录。而某些传统文化,由于迎合了新时代的发展,反而会得到强化与发展。比较典型的就是广东和香港地区的舞狮文化,因为在商业庆典当中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商业时代反而更加繁荣。

第五,全盘复古是不可能做到的。现在有少量的激进复古分子,鼓吹全面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已经高度西化的现实下,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不过,在物质文化高度西化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依然在精神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冲突会转向文化融合。最后难分彼此。


用户4325101516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就是儒佛道。不优秀的部分是法家。而儒佛道的内容则是人乘解脱乘和天乘。儒家是人乘,仁义礼智信对应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和不妄语。就是佛法中的投人五戒。而道家是天乘。五戒基础上再坐好十善就是天乘。另外是解脱乘。

中国文化有很多,什么皮影戏糖人都是,但只有这三个是属于价值观,也是给中国带来福报报的。其中儒家仁等传到日本成就了近代日本,不杀生,成就戒福。后来礼德传到韩国,也成就近代韩国。意义非凡。

这都是中华文化有中真正有生产力的部分。仁才能导致汇集,爱人慈悲之国才能有人气汇集。翻译过来就是自由(免于专制的恐惧)

然后正义的地方才能让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而一般人能够受到保护。就是平等。有礼的地方才能不邪淫,才能有正气。有智的地方才能崇尚智慧科技,才能有发展。有信的地方才能有契约。进而进一步发展出发达的商业,所以不只中国,任何国家,想要有发展,都必须依靠良善文化


师长366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

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述说清楚的...

五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从未断续,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文人墨客、帝王将相、豪杰壮士,为华夏文明中原文化的思想传承谱写篇章。

伟人毛主席说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百花齐放‘’。古为今用为首句...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思想根基,华夏文明的光大之因。

个人见解


胡文跃文


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觉得,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无论是什么文化,都会有精华与糟粕,特别是像我们这样传承了几千多年的传统文化,跨越了这么多朝代与时间,期间肯定会出现与我们现代文化所不相匹配的文化,特别是一些与现代社会的人文思想,国家制度、法律相互矛盾的传统文化,比如封建、迷信、专制等,我们要对其摒弃、优化。对能促进我们现代社会的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传统文化,我们要继续传承,发扬光大。



一笑灬吻红颜


感謝邀請!

中國文化亦為中華文化,這是一個大課題。

以普世價值,傳承來說,自文明起漢文化為主,亦為儒家思想為中心。

為道德文化的傳承,概括幾個字,禮、儀、仁、孝。



簡吳沚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我们本国更好地继承和传播 在国内尤其是年轻人更加需要去继承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外受众更高 更吸引外国人 ,很多外国人学习中国的戏曲、书法、武术,甚至专程来到中国学习,热情度很高。而国外的一些动漫、游戏等文化对我国年轻人却是植入很深,优秀传统文化是否在国内得到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值得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