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寒”就是子宮溫度低嗎?錯了,混淆了中醫“寒”的概念

這些年“宮寒”這個詞頻頻進入人們的視野,很多人理解為“子宮寒冷”,也有人理解為子宮裡面有寒氣,子宮溫度低等等,其實這些理解都是錯誤的。

在中醫裡面“寒”這概念應用得非常廣泛:

中藥的四氣理論(又叫四性理論)就把中藥的性質歸納為“寒、熱、溫、涼”四種屬性;

在描述疾病症狀時會用上”惡寒“、”寒熱交替”等;

在描述疾病所屬證型時又會以“寒證”、”外寒內熱“、”外熱內寒”等;

在說到致病外邪時又會提到“風寒暑溼”等;

在描述臟腑狀態時,又會用到“脾寒”、“胃寒”等字眼;

甚至在描述自然界天氣的時候也會用到“天寒”“寒冷”等字詞。

一個“寒”字涉及到方方面面,沒點古文基礎難免會被繞進去出不來,也難怪會被人感到中醫太難。

“宮寒”就是子宮溫度低嗎?錯了,混淆了中醫“寒”的概念

但是,千頭萬緒只要抓住本質,理解起來也不難。

現在普遍衡量寒熱的標準為溫度,特別是在溫度測量工具,例如溫度計的出現後,判斷人體寒熱的標準是一個個具體的數字,並以人體的平均溫度,腋溫36-37度為正常溫度,超過此標準為發熱,低於此標準則為低溫。

我們在《 》中曾說過:中藥的寒熱溫涼四性,並不是一個溫度的概念,而是一個動作趨向的概念,在醫古文中此處的“寒熱溫涼”應看作動詞的使動用法,有著”使……寒/熱/溫/涼”的意思。

中醫裡面的寒熱與溫度計上的數字並不是單一的關係,中醫裡面的寒熱更多的是從中藥等作用於人體表現出來的動勢趨向而判斷的,具體到臟腑,則“熱”是在描述某一臟腑機能亢進的狀態,而“寒”則是描述某一臟腑機能低弱的狀態。

“子宮”在西方醫學基礎發展起來的現代醫學中,更多的是指是解剖學上所指的女性產生月經和孕育胎兒的器官。而“胞宮”,有時稱為“女子胞”,在中醫理論裡面屬於奇恆之腑,是獨立於五臟六腑之外,有其獨立功能的腑,主要的生理功能為主持月經和孕育胎兒。

對於子宮的認識,器官層面和功能層面,現代醫學與中醫是基本一致的。

“宮寒”就是子宮溫度低嗎?錯了,混淆了中醫“寒”的概念

現代醫學中並沒有“宮寒”這個詞語,在中醫學的文獻記載和正式的教科書及相關的中醫婦科專著中也沒有“宮寒”這一詞條,但是宮寒這個詞語在今天卻被廣泛地接受,通常用於那些表現出寒象的各種婦科疾病,導致月經不調等,嚴重者不易受孕甚至無法受孕、或容易流產等。

而我們上面說了,子宮的主要生理功能為主持月經和孕育胎兒,“月經不調、不易受孕、無法受孕、容易流產”恰好是子宮的生理功能不能正常運行。

而表現出的寒象則通常有:“面色晄白或青白,形體胖、舌質黯淡、舌苔通常白;白帶大多清稀無味,月經色黯淡無異味;小腹痛大多為冷痛,得熱痛減,怕冷、手足發涼、腰痠腰涼、性慾淡漠、大便稀溏等;脈象則大多表現沉濡等。”

所以,“宮寒”不能僅僅從溫度來理解為“子宮寒冷”。

“宮寒”就是子宮溫度低嗎?錯了,混淆了中醫“寒”的概念

“宮寒”一詞的準確理解應為:表現出各種寒象的子宮機能低下。

此外,導致子宮機能低下的因素,有可能不僅僅只是寒邪入侵,寒、痰、溼、瘀等都有可能導致子宮機能低下,至於具體是什麼因素引起的,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需要通過中醫診斷才能得出準確結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