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生活週刊丨陳東昇 :企業家應該是民族的優質資產

2020年第12期《三聯生活週刊》出刊,在“商業”專題中,大篇幅勾畫出泰康在這場“國家戰疫"中奮不顧身的生動形象。

陳東昇 :企業家應該是民族的優質資產

在這場“國家戰疫”中,我們看到了中國企業家的身影。他們知行合一,身體力行 ;他們積極思考如何運用已有財富與資源回饋社會,並切實有效地付諸行動。我們採訪了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陳東昇,聽他講述一個企業家“危難當頭,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與公民擔當。

三聯生活週刊丨陳東昇 :企業家應該是民族的優質資產

問 :早在 1 月 20 日,泰康保險集團就針對新冠疫情成立了工作小組,一方面為泰康的保險客戶、養老社區、醫院病人提供服務和安全防護,一方面展開公益救援,對武漢進行短、中、長的馳援。為什麼泰康能如此敏銳地感知這次疫情的嚴重性?

陳東昇 :保險就是關愛人的健康與生命。20 多年來,泰康有一個很強的機制,只要新聞報道了危難事件,我們就會第一時間啟動應急機制,迅速調查有沒有客戶涉險,並第一時間賠付,這在保險行業是十分重要的。

2003 年抗擊“非典”讓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當時泰康給醫護人員贈送了保險,其中一件事令我印象特別深刻。通州有個放射科大夫感染“非典”去世了,我把理賠款送給他的夫人和兒子,當時他兒子還在唸高中一年級,這筆錢給這個家庭帶來了幫助。

我們用 8 個字來詮釋這種捐助 :“為愛盡責,讓家無憂。”除了醫護人員,我們也贈送保險給記者。大災難來臨的時候,醫生和記者都是戰士,他們面臨的危險是巨大的。所以這一次,我在第一時間做了佈置,緊急做了一個方案,給武漢市所有醫護人員贈送保險,保額 20 萬元。之後,捐贈範圍擴展到全國 450 萬名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我們有一句話,買保險就是尊重生命。


問 :此次疫情來勢迅猛,醫療資源發生擠兌,物資越來越難獲得。泰康很早就組織起來,對緊缺醫療資源進行了捐助。這是如何做到的?

陳東昇 :疫情發生之後,我讓同事迅速與武漢方面溝通。當時想,捐多少錢合適呢?那時還判斷不了這次疫情風險到達的程度。我們送了保險、捐款 1000 萬元和 5 萬隻口罩——這是在 1 月 21 日和22 日,此後,物資就越來越緊張了,口罩和防護服等醫療物資都很缺乏。武漢的情況是 :錢來了以後缺物資,物資來了以後缺人,之後缺床位。

泰康出得上力,是因為大健康產業的戰略佈局。泰康同濟因為疫情提前開業,成為此次武漢抗疫主力醫院。泰康仙林鼓樓醫院也派出了醫療小分隊參加抗疫。我們的醫院、養老社區、供應鏈等資源,在這次抗疫中全部用上了。


問 :在緊缺的醫療資源裡,最核心的是床位。泰康同濟(武漢)醫院成為了武漢戰場上的主力醫院。您當時是出於怎樣的考慮,讓醫院提前啟動,加入到抗疫中去?

陳東昇 :最開始,我們定位的是“方艙”,醫院離正式開業還有一段時間,設備沒有完全到位。有關領導到醫院看了之後,覺得可以作為定點醫院使用,我們就與軍隊、政府三方共建,成了收治確診、重症患者的主力醫院。疫情發展到現在,火神山醫院、湖北省婦幼保健醫院光谷分院、中部戰區總醫院和泰康同濟(武漢)醫院,都是軍隊醫療隊伍在武漢入駐的醫院,一共收治了 4000 多人。

這樣一來,就涉及對醫院原有設計的改造。兩個難點 :一個是汙水處理,另一個是 ICU 負壓病房——這些設備都必須迅速改裝,對我們而言是個挑戰。武漢的同事一開始預計完成改造需要一個月,但是一個月疫情都過去了,肯定不行,後來縮減到20 天,到最後縮減到幾天,日夜加班,完成工程。關鍵時刻,我們就是要果斷、堅決,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問 :您有沒有在經濟上估算過,這次改造收治傳染病患者,未來再改回到從前設計的綜合性醫院,成本有多大?

陳東昇 :我還沒有想過這些事。這次抗擊新冠疫情,是一種戰時狀態。這個時候國家要徵用資源,我作為一個公民、一個企業家,就應該站出來。我跟同事們講,這次疫情救援花了多少成本,一切都不用想。危難當頭,匹夫有責,救死扶傷,實現人道主義精神。我們做大健康的,這個時候能做貢獻,能派上用場,就特別欣慰。火神山醫院的建成,體現了我們國家的體制優勢。它是以 10 天神速蓋起來的,最後住滿花了一個多星期。泰康同濟(武漢)醫院則是以軍民共建的形式,成為武漢另一個收治重症病人的主力醫院。這時就是要萬眾一心,打一場阻擊疫情的人民戰爭。


問 :您在武漢“封城”後不久就提出,要拿出1 個億來建立公共衛生及流行病防治基金,您為何有了改變公共衛生體制的相關想法,這個基金可以發揮怎樣的作用?

陳東昇 :傳染病一旦暴發,會造成醫療資源的擠兌,任何國家的準備可能都不會很充沛。國家領導人最近的講話內容,主要是預防機制。另外一個理念是重視生物安全,因為病毒攻擊人類的風險一直都存在。我們做大健康體系,也要思考相關問題。中國從貧窮走向富裕,一直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到現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我們需要思考生活的質量、城市的綜合治理能力,這其中就包括公共衛生治理。

我們推出了“愛心保”公益保險,建立了公共衛生及流行病防治基金。我們還給武漢大學病毒研究所捐贈了 1000 萬元。公共衛生將會是未來大家都思考的一個領域,這與我們的大健康戰略也是一致的。做公衛基金也好,捐贈科研機構也好,是希望未來有一個公共衛生領域的智庫,不光是出錢,還要調動我們的研究資源和戰略合作伙伴,大家一同來做中國公共衛生問題的研究。


問 :這一次抗擊疫情聚集了很多社會力量共渡難關,包括公立醫院、民營醫院等。當人們習慣了這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特殊時刻,再回歸到經濟社會常態時,對開放市場的發展是否有所影響?在這次疫情裡,我們應該吸取哪些經驗,用以建設更好的未來?

陳東昇 :改革開放 40 年的重要經驗就是“開放”。比如說,我們製造業的開放,吸引了國際上先進的技術與管理經驗,讓我們成為製造業大國。而今,我們開始進入後工業時代,面臨的是服務業的開放,特別是金融領域的開放。開放會帶來競爭,競爭會帶來效率的提高,這一點大家都有共識。泰康作為一個市場化企業,我作為一個企業家,肯定是市場經濟的守護者、代表者,也一定是法治經濟的守護者、代表者。我們擁護黨的領導,擁護社會穩定,國家夢想與企業發展並行不悖。

在特殊的關鍵時刻,發揮國家體制的作用 ;平時尊重市場,堅定地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這聽起來很抽象,實則是具體的,作為企業家非常清楚如何處理這個關係。我們要做的是不斷創新,發展壯大企業,為客戶提供便捷實惠的服務 ;創造利潤,給國家提供稅收 ;通過工資、獎金和股票等形式,讓員工家庭幸福,同時企業也不斷成長。這與國家社會繁榮穩定、人民生活幸福的方向是一致的。


問 :這一次特別突出的一點是很多企業從捐款,到以各自的資源和優勢加入到抗疫中來,這讓我們看到了這個時代的企業家精神。您如何理解中國企

業家現在與未來的社會責任?

陳東昇 :泰康這次主要做了三件事 :一是對重大災害及時補償和救助,捐錢、捐物、捐保險 ;二是我們貢獻出了核心資源,1000 多張床位,這些甚至比捐錢、捐物更重要;三是我們出於對未來的思考,設立了公共衛生及流行病防治基金。公共衛生的核心是大健康,這與我們公司的發展戰略結合在一起了。疫情過後,大家肯定都會反思,但我們想行動得更早、更快一點兒。

泰康有 80 萬員工,這些家庭的幸福就寄託在泰康保險集團身上,我們的責任很重。我們企業家都是行動派。危難當頭,企業家在各自領域裡的資源和積累,都拿出來“奉獻社會”,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做的。最近這些年,我們看到,一個有正能量、社會責任感、追求創新的階層在成長。田源(元明資本創始人)師兄說,這次疫情中湧現出來的優秀民營企業家,是整個國家、民族非常寶貴的優質資產。我非常贊同,我過去也說過企業家是國家和民族的筋骨。企業家群體的家國情懷和擔當精神,在這次抗疫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