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銷售格局加速分化 非貨基銷量最多增長70%

銀行是基金銷售的重要渠道。隨著上市公司年報的披露,主要銀行基金銷售情況浮出水面。

截至3月28日,工行、中行、交行等12家上市銀行披露了2019年年報。從已公佈的數據來看,基金銷售格局在加速分化,銀行代銷巨頭的銷售規模有所下滑,也有多家銀行的非貨基銷量迅猛增長。

上市銀行披露

基金代銷數據

2019年A股上演結構性牛市,公募各類基金平均收益率全線飄紅,主動權益型基金表現尤其突出。不過,銀行中的基金銷售巨頭卻未能分享基金業績的爆發性增長。

工商銀行(港股01398)2019年報顯示,工行2019年代理銷售基金5892億元,較2018年減少1789億元,降幅達到23.29%。根據記者的統計,2015年到2019年,工商銀行每年代銷的基金規模分別為1.04萬億、4889億、9232億、7681億元和5892億元。

從業績上看,2019年基金表現要優於2018年,而工行的基金銷售規模並未出現與基金業績相稱的增長。最近5年,成績僅高於2016年。

在基金代銷領域與工行勢均力敵的招商銀行(港股03968)2019年報首次以非貨幣公募基金規模披露基金代銷情況。截至2019年底,招行代銷非貨幣公募基金2197.7億元,同比增長33.8%;代理基金收入達到47.13億元。

從2013年開始,招商銀行的基金代銷規模快速攀升。近5年除2016年之外,基金代銷規模總體呈上升趨勢,2015年代銷6057億,2016年降至4952億。2017年之後則連續3年增長,2017年、2018年的基金代銷規模分別為7055億元和7679億元。

此外,交行、郵儲、中信三家銀行也披露了基金銷售數據。交行未披露基金銷售規模數據,但其非貨基代銷增長勢頭非迅猛,截至2019年底,交行非貨幣基金銷量較上年增長了70.4%。

2019年上市的郵儲銀行(港股01658)首次發佈年報。該行去年在代銷基金上加強了絕對收益策略定期開放型產品的銷售,提升理財經理銷售能力,推出非貨幣基金快速贖回服務,代銷規模為738.94億元,其中非貨幣基金378.83億元,佔比超過一半。

中信銀行(港股00998)近兩年的基金代銷勢頭增長也較為迅猛。去年非貨幣基金銷量較上一年增長了341.93%。

基金銷售格局分化

工行2019年基金代銷規模下降的背後,有基金電商、基金直銷等渠道角力競爭的影響因素。以餘額寶的上線為起點計算,基金電商發展7年多以來,互聯網電商渠道崛起,銀行渠道勢頭減弱。

從代銷基金數量來看,天天基金、螞蟻基金已力壓銀行渠道。Wind數據顯示,目前天天基金代銷了139家基金公司的5094只基金,好買基金代銷了135家基金公司的4804只基金,盈米基金代銷了124家基金公司的4707只基金,螞蟻基金代銷了127家基金公司的4632只基金。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共有158家銀行開展基金代銷業務,代銷基金數量最多的五家銀行分別是交通銀行(港股03328)、招商銀行、平安銀行、中國銀行(港股03988)和工商銀行。截至3月27日,交通銀行代銷了104家基金公司的2904只基金,招行代銷了90家基金公司的2865只基金,平安代銷了88家基金公司的2620只基金,中行代銷了82家基金公司的2509只基金,工行代銷了109家基金公司的2365只基金。

總體而言,電商與銀行在銷售基金上各有側重。銀行的基金代銷門檻比互聯網電商渠道要高,篩選條件嚴格。北京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招行的基金代銷今年以來重在精品店策略,對新發基金嚴格把關,尋找穩健型績優基金經理發行定製型產品,打造爆款,數量上可能受到一定影響。此外,銀行渠道一向重新發、輕持營的激勵機制也對銀行渠道的存量規模形成衝擊。業內逐漸形成了一個共識:新發基金重在銀行,持營要靠互聯網電商。

除基金電商渠道蓬勃發展外,多家綜合實力雄厚的大型基金公司也投入重金髮展直銷渠道,對銀行的衝擊也日益明顯。華南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為了降低尾傭成本,不少大型公募加大了對於直銷渠道的投入。近幾年,部分基金公司的直銷渠道貢獻佔比日益提升,有的直銷渠道的規模佔比已超過三成。

實際上,銀行渠道自身也在不斷優化。比如工行、招行都在發力金融科技,加碼基金投顧;交行推出了智能定投服務,為客戶提供定投金額調整、盈虧提醒等智能化服務。這些舉措都將影響基金銷售格局的演化。

本文源自中國基金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