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窮”則思變?

3月24日,順豐發佈了2019年財報:


“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21.93億元,同比增長23.3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57.97億元,同比增長27.23%。”


成為第一個營收破千億的快遞公司!


01

疫情下的順豐

業務量和營收雙雙暴增


事實上,除了足夠優秀的2019年業績之外,疫情最為嚴重的2月,順豐也依舊亮眼。


順豐“窮”則思變?


3月18日,順豐發佈了2月份的經營簡報:


“2月份,公司的實現營業收入86.4億元,同比增長77.3%;實現速運業務量為4.75億票,同比增長118%。其中,供應鏈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69億元,同比增長398.65%。”


大大超出了市場預期!


那麼,其他快遞公司的表現怎麼樣呢?


根據各自發布的2月經營簡報顯示,圓通實現的快遞業務量為2.33億票,同比減少21.9%;韻達實現的快遞業務量為2.97億票,同比下降13.41%;申通快遞實現的快遞業務量為1.58億票,同比下降37.41%。


也就是說,

順豐2月份的業務量和營收雙雙暴增,市場佔有率達到了17.15%!


關於2月營收的大幅增長,順豐是這樣解釋的:


“由於2020年春節假期在1月下旬,而2019年的春節假期在2月上旬,這就導致2月份的工作運營時間比去年同期增加,業務量自然也會增長。”


順豐“窮”則思變?


事實上,除此之外,還有另外的原因。


第一、由於“四通一達”的加盟模式,當疫情疊加春節影響時,勢必難以實現短期內復工。也就是說,相較於自營模式不夠穩定;


第二、順豐針對中高端電商市場,推出了價格相對較低的特惠專配產品,在疫情期間獲得了較大的訂單量。


不過,外界也開始紛紛擔心,隨著“四通一達”的陸續復工,原本已經到手的市場份額是否又會丟失呢?


02

新業務發力

順豐扭轉頹勢


2019年上半年,市場上到處瀰漫著順豐龍頭地位即將不保的聲音。


財報說明了問題的所在。


順豐“窮”則思變?


先說公司業務量。


順豐2-6月的業務量同比增長率分別為5.4%、7.3%、6.6%、10.2%和15.8%,與行業平均水平相比足足低了近10個百分點。


也就是說,在“四通一達”和京東發力商務件的背景下,順豐的傳統業務遭受到了衝擊,市場份額繼續下降!


順豐“窮”則思變?

再說營收情況。


受業務量下降影響,順豐2-6月的營收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3.8%、19.5%、17.5%、18.4%和20.1%,連續五個月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這就意味著,如果不及時扭轉頹勢,那麼辛苦建立起來的優勢極有可能付諸東流!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順豐在強化傳統業務優勢的同時,開始發力新業務。


比如快運業務。


2019年7月,定位於高時效、高質量、高服務體驗的“順豐快運”正式發佈,發力中高端市場。如此一來,便與早一年發佈的“順心捷達”形成雙品牌運營矩陣。


根據數據顯示,順豐快運業務全年的營收突破了百億元,在中高端市場處於絕對領先地位;順心捷達下半年的累計貨量累計同比增長229%,在全網加盟平臺中暫列第六。


比如冷運、醫藥及同城急送業務。


前者的營收規模為50.94億元,同比增速為32.54%;後者作為服務於中小商家和個人用戶的平臺,全年累計的營業收入為19.52億元,同比增速為96.12%。


還有最值得關注的供應鏈業務。


作為最考驗科技和數據驅動能力的新業務,對品牌運營的水準有著極高的要求,因此往往被視為綜合競爭力的體現。


順豐“窮”則思變?


2019全年,順豐的供應鏈業務收入為49.18億元,而2018年這個數字僅為4億元。另外,值得特別說明的是,順豐今年2月該項業務的營收為3.69億元,增速為398.65%。


也就是說,即便扣除掉疫情期間的正面影響,這個數字也依舊值得稱讚!


03

快遞龍頭地位依舊穩固

挑戰與機遇並存


2012年,順豐在快遞行業的市場份額為20%,行業地位僅次於國企中郵速遞,同一時期的申通、圓通、韻達和中通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2%、10%、8%和6%。


但是到了2017年,順豐的市場佔有率變成了7.6%!


順豐“窮”則思變?


最嚴重的危機發生在2018年。


這一年,在業務量的增速上,順豐不及“四通一達”;這一年,由於短期借款和應付債券增加,導致公司資產負債率迅速增加,短期償債壓力陡增。


這就意味著,順豐依靠“快速”、“準時”、“服務”建立起來的護城河,已經遭到了嚴重的挑戰!


不過,從去年下半年和疫情期間的表現來看,我認為順豐的龍頭地位依舊穩固!


首先,從品牌效應和口碑上說,順豐依都處在領先地位。


眾所周知,品牌美譽度的建立絕非一朝一夕。這就意味著,品牌一旦建立之後,便可以在一定時期內保持下去,用戶也願意為此支付溢價。


“四通一達”儘管試圖發力高端,但其給用戶的印象依舊是低端,而且服務質量不好;至於說京東快遞,則習慣性的貼上了京東的“御用快遞”、“高端電商件”的標籤。


其次,順豐在航空尤其是科技創新上的投入,能夠不斷強化其行業地位。


事實證明,快遞行業本身就是低毛利、重資產行業,只能通過不斷的投入,才能鞏固其市場競爭力。


這就意味著,對於競爭對手來說,完成追趕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再有,順豐的新業務佔比不斷提高,正在構建新的市場競爭力。


從順豐的財報中我們可以看到,其新業務的營收佔比為25.6%,較2018年增加近7個百分點。尤其是供應鏈業務,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式發展。


最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從2019年財報上看,儘管外界紛紛質疑順豐的市場份額不斷下滑、營收和利潤增速在不斷降低。但是,如果看看剛扭虧為盈的京東快遞和業績普遍下滑甚至是負增長的“四通一達”,或許答案就已經顯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