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為何將“兵、勇”寫在胸前?一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別

在中國曆朝歷代的封建王朝當中,唯有清朝的軍服作為奇葩。清軍發明了一個區分士兵的方式,那就是直接在軍服上面寫一個大大的漢字。我們在看一些清朝的影視作品中,會發現清軍衣服上的字是不同的,有的是一個“兵”字,有的是一個“勇”字。

那麼,這兩個漢字代表著什麼意思,兩種士兵又有什麼不同呢?

清軍為何將“兵、勇”寫在胸前?一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別

其實在清朝,從建立到滅亡前,核心的軍事力量都是八旗軍,後來天平天國起義爆發後,八旗軍不堪一擊,這才重新啟用了漢人軍隊,後來才有了湘軍和淮軍等,成為支撐清王朝的重要力量,而清朝軍服上“兵”和“勇”的差別,說白了就是一個字,那就是編制問題。

清軍為何將“兵、勇”寫在胸前?一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別

在清朝軍隊當中,“兵”代表著常備軍,是當兵吃飯的。這其中包括八旗兵,也有後來新成立的漢人部隊,也就是傳說中的綠營兵。綠營兵和八旗兵的主要區別就是旗幟是綠色的。在力量部署上,八旗兵主要部署在京師和一些重要城鎮,而綠營兵則主要在一些中小城鎮部署。綠營兵在清軍中發揮了很大作用,比如平定三藩等。而八旗兵由於養尊處優,戰鬥力一天不如一天了。

置於身穿“勇”字的清軍,則是清雍正以後才出現的。當時清朝用兵很多,八旗兵和綠營兵人數有限,不方便調動。於是當有需要的時候,清朝就會在當地徵集兵馬,打完仗之後就解散了,這就是“勇”兵。

清軍為何將“兵、勇”寫在胸前?一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別

在待遇上,當然是有編制的“兵”好一點,最起碼有軍餉,而“勇”則是什麼都沒有,只是清朝徵集過來服兵役的,幾乎沒有任何福利。

但是到了清朝末期,隨著清軍的衰敗,曾國藩、李鴻章開始在各省徵集兵勇,他們也是“勇”的一種,但待遇比之前好多了。這個時候“勇”就成了清朝的常備軍事力量。

不知道大家瞭解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