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为何将“兵、勇”写在胸前?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封建王朝当中,唯有清朝的军服作为奇葩。清军发明了一个区分士兵的方式,那就是直接在军服上面写一个大大的汉字。我们在看一些清朝的影视作品中,会发现清军衣服上的字是不同的,有的是一个“兵”字,有的是一个“勇”字。

那么,这两个汉字代表着什么意思,两种士兵又有什么不同呢?

清军为何将“兵、勇”写在胸前?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其实在清朝,从建立到灭亡前,核心的军事力量都是八旗军,后来天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八旗军不堪一击,这才重新启用了汉人军队,后来才有了湘军和淮军等,成为支撑清王朝的重要力量,而清朝军服上“兵”和“勇”的差别,说白了就是一个字,那就是编制问题。

清军为何将“兵、勇”写在胸前?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在清朝军队当中,“兵”代表着常备军,是当兵吃饭的。这其中包括八旗兵,也有后来新成立的汉人部队,也就是传说中的绿营兵。绿营兵和八旗兵的主要区别就是旗帜是绿色的。在力量部署上,八旗兵主要部署在京师和一些重要城镇,而绿营兵则主要在一些中小城镇部署。绿营兵在清军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比如平定三藩等。而八旗兵由于养尊处优,战斗力一天不如一天了。

置于身穿“勇”字的清军,则是清雍正以后才出现的。当时清朝用兵很多,八旗兵和绿营兵人数有限,不方便调动。于是当有需要的时候,清朝就会在当地征集兵马,打完仗之后就解散了,这就是“勇”兵。

清军为何将“兵、勇”写在胸前?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在待遇上,当然是有编制的“兵”好一点,最起码有军饷,而“勇”则是什么都没有,只是清朝征集过来服兵役的,几乎没有任何福利。

但是到了清朝末期,随着清军的衰败,曾国藩、李鸿章开始在各省征集兵勇,他们也是“勇”的一种,但待遇比之前好多了。这个时候“勇”就成了清朝的常备军事力量。

不知道大家了解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