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40%會議、60%出差、80%社交浪費時間和刷存在感,怎麼看?

瞭解李想此人都知道,這是一個喜歡說實話的企業家,這不,他又開始說實話了,他說:

疫情一段時間的一個重要反思。過去至少40%的會議都是在浪費時間,為內部低效的信息流通方式和不過腦子的豬隊友在埋單。


至少60%的出差都是在浪費時間,大部分事情你去不去其實屁影響也沒有,只是跑過去刷個臉,互相找個安全感,刷個存在感。


至少80%的商務社交和公開會議都是在浪費時間,一群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看不清本質的人一起刷存在感,比誰更糊塗、更沒腦子、更沒安全感,相互感染,群體陶醉。


疫情讓我們迴歸了事情運轉的本質,結果反而更好了,內心也更踏實了。


李想:40%會議、60%出差、80%社交浪費時間和刷存在感,怎麼看?

李想,理想汽車CEO關於工作方式的思考

跟帖的網友以贊同為主,也許對此深有感觸的網友們平時被會議、出差和社交給搞殘了。個別網友補充了一點:90%的加班都是低效加班。現在疫情6點準時下班,也沒見耽誤事,平時磨磨蹭蹭搞到七八點純屬下班早了,領導會覺得你清閒。說得都挺有意思滴。


作為在體制內工作20餘年的老兵,對此也是非常認同。雖然不知李想同學是如何計算出來以上三個比例的,但這捅了心窩的說法,讓大家心有慼慼焉。

由此,我聯想到一個相關話題——為什麼你總有幹不完的活呢?

李想:40%會議、60%出差、80%社交浪費時間和刷存在感,怎麼看?

一、很多活都是憑空折騰出來的

正如李想同學說得那樣,很多會議的存在是浪費時間,為了刷存在感:大家一本正經坐在那裡,一本正經說話,然後心裡一塌糊塗在敷衍了事,這是一些企業會議的存在狀態。“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其中沒有人願意去捅破這層紙。

眾所周知,企業會議喜歡叫一大群人參加,表明自己部門對所有部門忒尊重。這時的心理活動是:邀請你們參加,管你發言不發言,視同同意,等需要出面證明了,就說XX部門也參加了,他們並沒有意見說穿了,用別人的時間,做自己的陪襯。

實際上,大部分會議的議題與大多數參會人員幾乎沒有關聯,也不需要他們去證明什麼。

而對於參加會議的人,作為一名光榮的陪會者,心裡也是一萬個XXX在翻騰,又浪費一上午時間,於是上午的活得下午去幹。

亂叫人參加會議折騰很多事。會議上要論證很多東西,發現論證的都不是大事(體制有句話叫做:“大事不討論,小事常討論”就是這樣的),全是小事事,只有通過論證、彙報再確認的,大家才沒有責任。

沒有責任,是讓很多人忙起來的關鍵因素,忙起來為了讓自己責任。我認為這是缺少擔當,但是參與其中的人認為這是保護好自己,氛圍如此,人人不能自己而已。

憑空出來的不僅有會議,還有流程。為了讓每個人都有事情幹,為了讓自己有事情可幹,增加審核流程、彙報流程、評估流程,反正只要能增加的東西都給它增加下,流程多了,大家就綁定在一起了,於是,超複雜的流程,就誕生了,超忙的團隊,也誕生了。

組織會議者刷存在感,參加會議者背叛者在陪會,主動者也在刷存在人,人生就同一場戲,在會議中被玩得淋淋盡致。

李想:40%會議、60%出差、80%社交浪費時間和刷存在感,怎麼看?


二、有人企圖用忙碌克服職場恐懼感

事實上,強大內心的人從來不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忙碌也好,空閒也好,只是生活、工作的一種狀態,忙碌時盡情去忙、專注去幹,空閒時留點思考時間給自己,思考下一步行止。

我們可以去觀察在企業中特別忙碌的人,要麼能力不行中了別人的圈套,要麼認知偏低搞不清事情的本質,做事情總是繞來繞去。還有一種人,內心對職場充滿了恐懼感,這種恐懼感來自於不自信,對職場和對自己的不自信,認為沒有功勞還有苦勞,忙起來總沒有錯,忙起來讓老闆看到自己總沒有錯,這樣或許得到提拔,反正不會被下崗。

這類思想邏輯是:忙=有效=不下崗,只有這樣才能消除內心的恐懼感。

這也是一種鴕鳥方案。以忙碌掩蓋內心的恐懼,掩蓋本不太忙的工作,把自己搞得特別忙,流程搞得特別複雜,事情搞得特別多,還要在各種場合表達自己忙碌的想法。此等可悲的根源是空虛、無力的內心。

這樣的人,內心的空虛,就如同氣球一樣,一觸就破。真沒有勁的一類人。只是,很多人活著活著就變成這樣的,自己不願意見到的,這一類人。

李想:40%會議、60%出差、80%社交浪費時間和刷存在感,怎麼看?

三、別人欺負了,也會產生很忙的狀態

一個人總有幹不完的活,有很多原因,除了以上的可能性,還有一種:

你被人欺負了,槍打出頭鳥,你提議,就你去忙;你能幹就你去忙;你好說話,就你去忙。

這樣的忙,在很多企業中都是部分員工的日常。自己不懂得拒絕,也沒有背景關係,靠多幹點獲得認同感。

實際上,多幹點,多學點,本就無錯,錯在你沒有看懂人性。人性是貪婪的,你秉承吃虧是福的一味的忍讓,已讓你不堪重負。

我身邊就有這樣一名同事,對其他同事要協同的工作總是第一時間去完成,人家就當面誇獎(真心假意,真不好說),他激動不已,然後每次都第一時間為他人協同工作,以至於把自己手邊的活給耽誤了。

終於被老闆給批評了,自己的活都沒有幹活,去協同別人,本末倒置很可笑。

捧殺這件事一直比棒殺更狠,具體含義大家自己去理解了。

工作的第一原則是做好自己的本分,有餘力再去協同,否則很容易一直陷入忙碌狀態。

李想:40%會議、60%出差、80%社交浪費時間和刷存在感,怎麼看?

由李想的發帖想到工作的忙碌,聊了忙碌的話題。

實則每個人的情況恐有差異,不管很多活都是憑空折騰出來的,還是有人企圖用忙碌克服職場恐懼感,又抑或你是被人欺負了,這些都不是職場最佳的狀態。

我以為職場的最佳狀態是,用最務實的態度,最有限的時間,把最主要的事情給完成了,剩下部分該幹嘛幹嘛,少扯淡,活出自己,幹出效果。

大家覺得呢?

關注一起聊聊職場的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