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貧、科技扶貧、健康扶貧、社會兜底保障……雲南脫貧攻堅在民生實事上精準發力

教育扶貧、科技扶貧、健康扶貧、社會兜底保障……雲南脫貧攻堅在民生實事上精準發力

發佈會現場 雲南網記者 趙嘉 攝

3月27日,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佈會舉行第三場發佈,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民政廳、省醫保局就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做好全省教育扶貧、科技扶貧、健康扶貧及社會兜底保障工作進行發佈。

教育扶貧成效如何?

縣域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

全省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從2015年的93.3%提高到2019年的94.77%,129個縣市區實現縣域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義務教育發展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硬件方面,全省完成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五年規劃任務,全省中小學徹底告別C、D級危房。義務教育學校實現“萬兆主幹、千兆進校、百兆到班”全覆蓋。

軟件方面,2019年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人均每月達562.5元。2018年起,每年對500名鄉村學校從教20年以上的優秀教師每人給予10萬元獎勵。落實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免費教科書和生均公用經費政策,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落實“兩為主”“兩納入”“同城同教”要求,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權益。在農村學校普遍設立“留守兒童之家”。持續提高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

控輟保學強力推進

2019年9月25日至12月25日,雲南省累計有效勸返義務教育階段學生1237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3625人。

制定“四查三比對”數據核查方法(即:查戶籍、學籍、學生、建檔立卡貧困戶適齡兒童少年,戶籍與學籍比對、學籍與實際在校生比對、學生與扶貧數據庫比對)。出臺督導評估辦法,落實“一縣一方案”“一校一方案”“一人一方案”。形成了“宣傳教育、責令改正、行政處罰、強制執行或提起訴訟”的依法控輟保學“四步法”。出臺勸返復學學生安置工作指導意見,規範普職融合教育安置方式。強化質量保學,做好復學學生個性化教育和關愛幫扶工作。

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應助盡助”

在雲南就讀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學前教育享受助學金;義務教育在免學費、免教科書費和享受寄宿生生活補助的基礎上,2019年將非寄宿制學生納入生活補助範圍;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給予生活費補助;中職學生免除學費,給予國家助學金和“雨露計劃”生活費補助;高等教育本專科學生享受國家一等助學金、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和學費獎勵等政策。

2019年,全省投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資金82.78億元,資助學生497.68萬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投入44.08億元,資助學生299.49萬人次。

抓緊抓實“發展教育脫貧一批”

實施現代職業教育扶貧工程。推進“三區三州”教育脫貧攻堅。下達中央專項資金7億元,實施教育脫貧攻堅建設項目1019個,切實改善辦學條件。開展迪慶州、怒江州初、高中畢業生未能繼續升學的農村戶籍學生職業教育全覆蓋試點。2019年,通過高職單招、專升本等專項和試點錄取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6808人。2017年以來共輸送1.2萬名學生到東部五省市優質中等職業學校就讀。

科技扶貧有哪些經驗模式?

編制科技扶貧“技術包”“成果包”

面向貧困地區轉化推廣了一批先進適用技術成果,在全省貧困地區培育了一大批農業科技示範園、優質種業基地、農產品深加工科技型企業、科技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等。2018年至2019年,全省組織實施科技扶貧示範項目近600項,累計建立科技示範基地301個,覆蓋貧困村587個,帶動貧困戶9592戶。

打造了瀾滄科技扶貧模式

支持瀾滄縣選準林下三七、冬季馬鈴薯、冬早蔬菜、早熟葡萄、生態養殖等產業作為脫貧產業,由院士團隊建立農業科技示範基地,探索了院士專家科技扶貧新模式。

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

科技特派員制度突出科技特派員和科技人才對貧困縣、貧困村和建檔立卡戶的結對幫扶,圍繞貧困地區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服務,與建檔立卡貧困戶結成利益共同體,創辦、領辦、協辦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創業式扶貧服務。截至2019年,累計認定派出各類科技特派員14130人次,直接引導參與創業項目農戶3227戶。 截至2019年,雲南省累計認定派出各類科技特派員14130人次,直接引導參與創業項目農戶3227戶,開展實用技術培訓農民193.71萬人次,推廣新技術587餘項,引進新品種540餘個,輻射帶動農戶94餘萬人。

健康扶貧有哪些好消息?

全省已累計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22.51萬戶89.08萬人,“基本醫療有保障”突出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達標任務全面完成

截至2019年12月20日,雲南88個貧困縣縣鄉醫療機構全部達到雲南省脫貧成果鞏固要求,包含8502個貧困村在內的全省11317個村衛生室建築面積首次全部達到60平方米以上,並配備了1名合格村醫。

因病致貧返貧人口得到了有效的救治

對患有32種大病的建檔立卡貧困患者實施了專項救治,累計救治144446人,救治進度達到99.5%。對常住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履約服務率已經達到99%以上。在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實行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和醫療保險報銷傾斜政策。

貧困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2016年以來,共爭取下達中央資金50.89億元,支持88個貧困縣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推動三級醫院對口幫扶和遠程醫療覆蓋所有貧困縣醫院,基本實現了常見病、多發病不出縣。持續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不斷加大對貧困地區醫療衛生人才的培養力度。

貧困地區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有效提升

2019年底,全省88個貧困縣傳染病總體發病率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孕產婦死亡率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全部通過消除瘧疾考核評估;24個貧困縣建成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農村婦女“兩癌”檢查、兒童營養改善、新生兒疾病篩查項目實現全覆蓋。

三年來,累計向27個深度貧困縣投入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資金38億元。針對迪慶州、怒江州、昭通市等深度貧困縣較多的地區,建立N對1的專幫機制。今年,怒江州、迪慶州將結束州內無三甲醫院的歷史,全省16個州市將實現轄區均有1所三甲醫院全覆蓋。

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全覆蓋

2019年,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全覆蓋;享受住院待遇184.02萬人次、享受門診待遇2404.05萬人次;發生住院醫療費用79.62億元,報銷71.13億元,住院實際報銷比例達到89.34%。

精準動態管理,確保參保應保盡保

建立省、市、縣“三級局長”抓扶貧工作機制,對新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行隨時登記參保、“一站式”服務,嚴格落實資助參保政策到人。

保持政策穩定,確保待遇及時兌現

將城鄉居民醫保人均籌資標準由710元提高到770元,大病保險提高到不低於65元,全面建立城鄉居民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保障機制,加大對“三區三州”醫療救助資金傾斜支持力度。129個縣市區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全面實施“一站式、一單式”即時結報。

改革支付方式,確保基金安全平穩

在醫療費用增長較快、當期城鄉居民醫保基金出現收不抵支以及貧困面較大、人口較多的縣(市、區)開展醫保資金打包付費改革。積極推進多元複合型付費方式改革。對涉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療費100%核查,實現100%監管到位。

怎樣開展社會兜底保障?

脫貧不脫保 救助漸退

對納入農村低保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收入超過扶貧標準但仍低於當地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宣佈脫貧後可繼續享受低保政策,做到“脫貧不脫保”;人均收入超過農村低保標準的,可給予半年至1年的漸退期,實行“救助漸退”,促進穩定脫貧。截至2019年12月,雲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納入農村低保和特困人員供養的有153.43萬人。

全省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標準從2015年2292元/人/年提高到 2019年底的4354元/人/年。全省城鄉特困人員基本生活平均標準從2015年的209元/人/月提高到739元/人/月,基本實現城鄉統籌。分散供養、集中供養孤兒基本生活補助標準分別達到1274元人/月、1974元人/月。

應保盡保 應退盡退

全力打造雲南救助“陽光低保”

雲南建立健全省、州(市)、縣、鄉四級低保舉報投訴諮詢和快速處置反饋機制,在各級民政網站或政務公開網公示4級低保投訴舉報電話。加強監督執紀問責,堅決查處利用職務便利貪汙侵佔、虛報冒領、截留私分、吃拿卡要、優親厚友等違法違紀問題。積極推動城鄉社會救助信息系統與銀行業務系統互聯互通的“社銀一體化”資金髮放。

紮實推進農村低保專項治理

2018以來,全省紮實開展農村低保三年專項治理,符合條件的應保盡保,不符合條件的應退盡退,將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依靠產業就業幫扶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認定為兜底保障對象,對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條件的低保對象根據致貧原因給予相應產業、就業幫扶,無正當理由、連續3次拒不參加扶貧項目的,全部減發或停發低保金。

“一部手機辦低保”

提升社會救助服務保障能力,充實社會救助經辦服務力量,強化幹部培訓,以“互聯網+低保”等方式強化便民利民手段,積極開發、推廣和應用“一部手機辦低保”,讓困難群眾足不出戶申請、辦理低保。

雲南網記者 李熙臨 夏方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