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二十四孝圖》有感:聊聊孝道

聊聊孝順

劉正雲

近日,瀏覽某網友的空間,無意中拜讀了《二十四孝圖》這篇美文。讀畢,心中湧起莫名的感動,禁不住想和朋友們聊聊孝順這個話題。

拜读《二十四孝图》有感:聊聊孝道

善為德首,孝乃善先。自古至今,孝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二十四孝圖》中所講的故事,感動了無數國人。對青少年朋友來說,無疑是極好的傳統美德教育。

孝順的人,是善良的人,是勇敢的人,是執著的人;孝順的人,是有愛心的人,是負責任的人,是重義氣的人;孝順的人,是寬厚仁慈的人,是豁達樂觀的人,是志向遠大的人;孝順的人,是憂國憂民的人,是定國安邦的人,是感天動地的人。

當然,孝順的人也是受人尊重的人。在古代,至孝的人可以舉孝廉做高官。當今社會,國家也非常重視孝道教育,有多少孝子孝女成為感動本縣、本省乃至感動中國的名人。他們的事蹟感動了無數的華夏兒女,他們的故事書寫著一個又一個《二十四孝》的續篇。

然而,在現實社會中,總有一些不守孝道的人。他們總是以各種各樣的理由來掩飾自己的劣行:有的說自己沒錢,有的說自己沒權,有的說自己有病,有的說自己艱難......

可是我要問,你再沒錢也不至於連幾十元也沒有吧!拿出十分之一給老人買個燒餅買斤水果總不成問題吧!可是,你沒有做到。即使你真的身無分文,幫老人家整整家務,給老人家洗洗腳、捶捶背總可以吧!可是你從來沒有做到。

沒權就可以不孝順嗎?難道孝順是高官顯貴之特權?平民百姓、身份卑微的人難道孝心就喪失了嗎?混世魔王程咬金,小時候家裡夠窮了吧,可是他卻非常孝順:小阿醜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孃親來訓話;黑旋風李逵上了梁山落草為寇,身份夠卑微了吧!可是仍不忘母親的養育之恩,哭著喊著要回家請老孃上山享福。

至於說自己有病無能力孝順父母,更是無稽之談。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你的父母難道沒有病嗎?說你病了,偏癱了還是成植物人了?不過,說自己有病也沒錯,我看你是有心病---孝心缺失症。

還有人說自己生活艱難,難以孝敬父母。你再難有你爹孃難嗎?老人家不僅生活艱難,更難受的是他們的心。你們的不孝讓二老身心俱疲,欲哭無淚。

孝順是美德,孝順是善行,孝順成了考驗人品的試金石。一位母親曾告誡正值戀愛的女兒,交男朋友一定要找個孝順的人。女兒不解,母親說,一個連自己親生父母都不愛的人怎麼可能愛你呢?女兒聽了若有所思。

幾年前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遠在深圳打工的男子,突然接到家裡的一個電話,讓他回去,說是有一個老闆想聘用他,工資是現在的兩倍。原來,這個青年是個下崗工人,外出打工前,用貼紙條的方法,在家裡顯眼的地方貼上紙條,寫上提醒父母的話,安排父母的生活。春節期間,有一個老闆為他家送來捐助物品,看到了牆上顯眼的紙條,老闆向其父母問了他的情況,當即決定讓他到自己的公司上班。到了公司以後,這位青年說:“對不起,我什麼也不會。“不”老闆斬釘截鐵地說:“你已經很優秀了!因為我相信,一個孝順的人,他不可能不愛生活,不可能不愛工作,不可能不愛別人,只要能做到這些,他就是最偉大的天才!”

拜读《二十四孝图》有感:聊聊孝道

孝順需要培養。言傳不如身教,不厭其煩地說教往往收效甚微,實實在在的躬親示範反而效果極佳。世界上許多事都可以等待,唯獨不能等待的是孝順。孝順要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不要等我們長大了再去孝順,不要等父母腰彎了再去孝順,不要等父母臥床不起時再去孝順,更不要等父母撒手人寰後再去孝順。

春節前夕,聽了劉和剛演唱的《兒行千里》,感慨頗深:一個人出門在外,最牽掛你的不是別人,而是生你養你遠在千里之外的父母。

然而,我們又是如何對待父母的呢?恐怕每個人都心知肚明。此後,每每聽到這首歌曲,我都禁不住潸然淚下。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窗外傳來了熟悉而又溫馨的歌聲,還是讓我們常回家看看年邁的父母吧!趁老人家健在,讓我們多盡孝道,為我們的後代做出表率。只有這樣,等我們年老時,我們才明白:付出就有回報,孝順才是正道。

衷心希望天下所有的兒女都能恪守孝道,我們的孩子能至親至孝。衷心祝願我們的父母能夠頤養天年,福壽綿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