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從經濟學的角度考慮,新冠病毒對人口結構的調整達到什麼比例?會使人類整體的收益大於損失嗎?

靳源春


新冠病毒的突發事件,是全球性的突發公共事件。它不僅給人類的免疫能力帶來了重創。也給我們的經濟結構及產業發展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單純從宏觀層面來理解這次疫情會給人口結構帶來多大的調整。我認為不會對人口結構造成有多大的調整。但從微觀疫情統計來看,年齡較大的人和併發症較多的人會在這次疫情中死亡率最高。從人類社會進步來看,疫情會造成短期損失和傷痛。從長期社會來看,這次疫情會給各個國家,各民族帶來一波新型的產業發展模式和國家治理模式。比如:國家公共防疫安全的提升;人類相互扶持協作的加強;生物醫藥 生命科技行業的發展;中醫藥產業的發展,公民個人健康衛生等方面會起到積極的發展。


搏實資本控股


回答這個問題,僅僅是從經濟學來回答,不涉及政治、道德和倫理方面的問題。

一,人口結構達到什麼比例?

全球人口結構的比例中老齡化程度嚴重。

這是人類設置的各種政策制度導致的結果。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出生率越來越下降。

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出生率越來越下降,從目前來看各國的政策和對策難以解決這個問題。

新冠病毒的入侵者絕大多數是免疫力低下的老人和中年人。最明顯的代表是意大利,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意大利失去了整整的一代老人。都是新冠惹的禍。

意大利人在悲痛聲中,老齡化的問題得到了解決,人口得到了優化。

二,會使人類的整體收益大於損失嗎?

人類在市場經濟的競爭中,以及國家與國家的競爭中,生產了太多的與人類的生存和幸福無關的產品。不僅浪費了資源,汙染了環境,而且膨脹了人類的慾望。

看起來物質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科技越來越發達,工業越來越發達,但是人們越來越忙,幸福感越來越低,安全感越來越低,信任感越來越低。

新冠讓人們再一次知道了生存的需要是什麼,更加了解人類除了生存的需要之外,幸福感安全感來自於什麼地方?那麼會迴歸到人的存在的本質:人的生存、幸福和安全的本質。

從而知道經濟的中心應該是解決是個生存需要的問題,經濟或者國家的中心是應該解決民以食為天的問題。再從精神層面上解決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問題,構建一個和諧愉快的地球。

所以新冠對人類的整體的收益大於損失。

1,國家與國家之間不是爭強好勝爭霸第一,而是懂得應該和諧相處,解決民以食為天的問題,讓人們有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問題。

2,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企業也不是什麼爭世界500強,什麼第一什麼第一的?而是如何更好地解決民以食為天的問題,讓人們有更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3,加速和堅定了人類解決當下的人類難題環境汙染、人類慾望無限制膨脹 還有財富嚴重的兩極分化問題。經濟迴歸到以民以食為天為中心,降低或者最大限度的減少與民以食為天無關緊要的工業品。

4,人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在解決了 民以食為天的基礎之上是來自於精神,而非物質。





Mike-臨界點


經濟學的核心概念就是資源優化配置,包括人力資源、公共管理資源、產業配置等。

一、人口結構方面:中老年人和有基礎病的人群相對易感且病程進展快、死亡率高。比如意大利的有些鄉村,整整一代老人死亡。這個角度講,似乎疫情降低了老齡化比率。

中國也面臨老齡化問題,下階段要鼓勵提高出生率,同時增強人口吸納能力,讓優質人才迴流中國。

二、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因為疫情使得人類日常生活最急需的行業(醫療醫藥、公共衛生和應急管理、糧油食品和副食品)的重要性更突顯,引起管理當局的重視。就中國來說,中醫會復興,糧食生產更強調自主性,這個對中國的國家安全是有利的。

通過抗疫,我們發現完善發達的物流配送系統非常重要。還有大數據管理。

三、社會治理方面:抗疫過程檢驗了我國政府的社會治理能力,下一步會進一步提升對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能力、完善社區網格、強化幹部隊伍建設、重視醫療衛生和教育行業的建設。事實證明,醫療私有化和教育產業化沒有出路。

四、政治體制方面,疫情反映出公有制和舉國體制的優越性。在應對危機方面,集中的財政和貨幣管理能確保應對經濟危機的快速有效反應,下階段我們要通過發行國債和地方債等方式刺激內需、同時控制貨幣投放的節奏和規模,既要防止經濟衰退,也要防止經濟過熱引發泡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