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究竟算不算真正的盛世?

古人對於盛世有著一種特殊的情結,百姓期盼太平盛世以求安居樂業,帝王們想要創造盛世,但結果往往卻不能如願,因此只能自欺欺人的打出“盛世”旗號,來滿足內心的虛榮,然而“盛世”不是說出來的,而是留給後人來評說的。

康乾盛世又稱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實際上,這是中國封建社會的迴光返照。因為,處於近代前夜的康乾盛世已潛伏著多種危機。


“康乾盛世”究竟算不算真正的盛世?


“康乾盛世”究竟算不算真正的盛世?

我們很多人都認為康熙是清朝很有作為的帝王、明君。如果關起門來看,的確是這樣,康熙皇帝很有作為;但如果把康熙放到當時的世界範圍內去看,那就另當別論了。評價一位決定國家命運的統治者,不能拋開他所處的時代和世界發展潮流這個參照系。康熙在位長達61年,正處於17、18世紀之交。


“康乾盛世”究竟算不算真正的盛世?


同一時期,中國以外的世界很精彩。在遙遠的歐洲,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後孕育了工業革命。對於西方世界正在發生的這場歷史性鉅變,反應靈敏與遲鈍,可以舉出一例來進行比較。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五月,和康熙同時代的俄國沙皇彼得一世,正在北方海邊荒灘上搭建一座小木屋,他要在這個小工棚內住下,親自指揮大批勞工在涅瓦河出海口的三角洲上建造一座“開放口岸”,以大量引進西歐的各種先進成果。彼得一世登基時,沙俄尚處在封建農奴制時期,清朝的封建制度比沙俄“先進”。但彼得一世受到歐洲先進文明的震撼,激發了他強烈的變革圖強思想。他一反歷代沙皇認為出訪別國是“低三下四”的傲慢傳統,隱姓埋名,化裝成平民前往荷蘭、英國等西歐強國考察,並選派大批貴族子弟前往西歐強國學習,等等。他統治時期在政治、經濟、軍事和科技等領域進行西化改革,使俄羅斯成為歐洲大國之一。彼得一世也成為俄羅斯歷史上僅有的兩位“大帝”之一。近代俄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發展史無不源於彼得一世時代。這就不難理解沙俄為何能成為晚清不斷入侵中國的西方列強之一了。

  而相比之下,康熙對於歐洲近代文明的反應則顯得有些遲鈍了。雖然中國與歐洲相距遙遠,但歐洲工業革命的信息,早在明末就由利瑪竇、湯若望等一批西方傳教士傳入中國。康熙登基後,似乎對西方科學知識饒有興趣,他本人曾專心學習,但卻沒有把他的個人行為轉變為國家行為。這表明,西方傳教士們帶進中國來的歐洲工業革命信息,並沒有激活康熙的變革思想,遺憾莫大於此。


“康乾盛世”究竟算不算真正的盛世?


  在長期閉關鎖國環境中滋長起來的保守自大的“優越感”,離開了當時的世界發展潮流看中國,就沒有看清事物本質。正是這種保守自大的“優越感”,使中國吃盡了西方列強和東方近鄰日本侵略者的苦頭。所以,我們不能認為中國在“康乾盛世”時仍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中國近代史的時間跨度,從公元1840年至1949年,比世界近代史至少晚了200年。清軍入關是公元1644年,也就是說,清朝這條東方“龍船”從啟航第一天起,就航行在歷史迷霧之中,不知道遙遠的西方正在發生著怎樣的歷史性鉅變,更不知道西方發生的這場歷史性鉅變對中國將意味著什麼。結果,英國的堅船利炮遠涉重洋乘風破浪而來,把大清帝國這條東方“龍船”撞沉了。

  中國近代史與世界近代史之間這200年“時間差”,一旦被落下,中國用加倍的時間去追趕也難以趕上。中國四十年改革開放取得飛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但我們其實仍然處在這個“追趕”過程中。

  康熙在位期間真可謂勵精圖治,坐穩了大清江山。雍正是個過渡,在位13年。乾隆在位又是長達60年。康、雍、乾三朝,的確算得上是清朝的“鼎盛時期”。國人津津樂道的“康乾盛世”,那是中國“醉酒時刻”,自我陶醉在一片“太平盛世”之中。乾隆的奢靡享受,比隋煬帝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在宮裡天天錦衣玉食,古玩字畫玩得膩味了,先後六次下江南,遊山玩水,樂而忘返。他每次南遊,陸上車輿,水中龍船,浩浩蕩蕩,綿延百里。沿途官員搜腸刮肚,想盡點子,各獻珍奇,竭力奉迎。沿途百姓挖河、修路、出力、出汗、出銀子、挨鞭子。“乾隆皇帝來一趟,一年勝過兩年忙;官員搜刮兇如虎,一年三熟也是荒”。乾隆皇帝樂不可支,江南百姓叫苦連天。清朝最大的貪官和珅就出在乾隆身邊,這毫不奇怪。統治者被自我滿足的“優越感”麻痺了神經,聽不見時代洪流的怒濤急浪正在日夜不息地滾滾向前,聽不見民間疾苦聲,不能自覺地把革除積弊,於是開始積累社會矛盾,以至積重難返,走向崩潰。

  從康熙登基到道光年間爆發鴉片戰爭,僅隔178年。說短不短,說長不長,相當於康熙三個“任期”。對於晚清遭受西方列強和東方日本的不斷入侵,清王朝一敗再敗、不可收拾,清政府一連串割地賠款、喪權辱國、任人宰割的局面,康熙當然已經不會知道。但事情的起因,卻是從康熙時代就已埋下的伏筆。清末,慈禧太后把偌大中國敗得精光之後,在萬般無奈之下,被逼以光緒帝的名義頒佈所謂“新政”。但這時狂飆已起,山雨已來,危樓嘎嘎搖晃,傾覆只在旦夕之間,嗚呼哀哉,一切都為時已晚!

  辛亥革命推翻腐敗無能的清王朝, 正是歷史發展邏輯的必然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