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老房子沒了

從無到有

1998年左右,我5歲,已經有點模糊的記憶。記得那時爸爸幹活回來會經常帶些磚頭瓦塊的東西,然後一股腦倒到我家的“坑”裡,稱其為“墊坑”。您沒聽錯,確實是“坑”。

父親家窮,爸爸成家後,爺爺只給了他一小塊平地和平地旁的一個大坑。父親與他的發小們忙乎著蓋了一件簡陋的小房子就與母親成了婚。聽母親說,他們年輕時特別勇敢,家裡窮,但都不怕,他倆約定,一定要把坑墊起來,正式的蓋個房子好好住,不讓孩子跟著自己住在一間小屋子裡受罪。對於農村家庭而言,說這話真的需要勇氣。幾乎在7歲之前的記憶裡,父親母親總是與大坑在做戰鬥:出去做買賣也好,幹活掙錢也好,走親戚也好,只要看到有別人不要的磚頭瓦塊都會撿回來墊到坑裡;有活的時候幹活掙錢,沒活的時候滿世界撿人家不要的磚頭瓦塊。他們就用雙手生生的“造”了一大塊地出來。

地有了,接下來就是蓋房子。農村蓋房子的施工人員不叫“建築工人”,叫“瓦匠班”。挖地基、攪水泥、選材料、搬磚、上土等等沒有我爹媽不參與的,原因很簡單:能省一個工錢就省一個工錢,而且自己幹活也牢靠,蓋個房子下來幾乎都成了半個專業的瓦匠班。小小的我也跟著他們跑來跑去,爸媽搬6塊磚,我搬1塊磚;爸媽扎蘆葦把子,我沒力氣就幫忙給他們剪扎把子用的尼龍繩。2000年前後,我們終於住進了自家正式的房子——三間高大明亮的大瓦房。

我在房子裡

西邊的屋有連著灶膛的大火炕,3米多長的炕,是我們一家最溫暖的回憶。結束了一天的勞動後,母親會在大鍋裡做好熱氣騰騰的飯菜:

2019年春,老房子沒了

燒得正旺的灶膛

2019年春,老房子沒了

熱氣騰騰的手擀麵

吃完飯後一家人往大炕上一窩,磕著瓜子,看著電視,現在看來,那日子過得是多麼的滋潤。

2019年春,老房子沒了

滿滿的“人間煙火氣”

2019年春,老房子沒了

神奇的大炕

再說這個大炕,簡直就是我小時候的“遊樂場”:鋪的軟軟和和的,姥姥坐在炕邊縫補著各種物件,

我和小三歲的弟弟在炕上折跟頭、玩倒立、摔大跤、cosplay皇上上朝,用稚嫩的聲音喊著“容嬤嬤,你大膽!”;哭著喊著求姥姥給縫一個小燕子同款的“跪得容易”;假裝自己是含香,轉幾個圈圈就變成蝴蝶飛走;拿著一個破洋火盒喊一聲亞古獸進化,弟弟就配合我“從亞古獸變成暴龍獸”······

很多年以後,直到房子拆完,我才意識到這個大炕帶給我的溫暖回憶有多少。

2019年春,老房子沒了

燒得熱熱的火炕 母親在給父親揉老寒腿

中間屋算作客廳,幾件簡單的傢俱和母親那好不容易養開的“花”

2019年春,老房子沒了

東邊的屋,是我長大後的臥室,那些無緣無故失眠的夜啊,都是伴著這種月光度過的。

2019年春,老房子沒了

夏天,月光透過窗子進到屋裡,在地板上照出明晃晃的影像

周邊鄰居早就翻蓋了房子,為了更好的利用鄰著路邊的優勢,改建個門臉店鋪以實現更好的收入,我家也想如此。當父親母親問我要不要改建時,我內心毫無波瀾,堅決同意:拆!為了更好的收入更好的生活,為什麼不呢?還老不理解父親母親為什麼要猶豫和不捨。

可我萬萬沒想到的是,在拆到房頂,鋪房頂用的把子坍塌下來的那一刻,我哭了。

大面積的坍塌,會形成一股氣浪,我被氣浪震驚的那一刻,更扎眼的是把子上那一條條的尼龍繩子。那都是二十年前,我一根一根量好尺寸剪出來的啊!那種心疼是突然來襲的,就好像是親手摧毀了自己辛辛苦苦建好的城堡,當年父母為這房子忙前忙後起早貪黑付出的樣子立刻都浮現在了眼前。我也瞬間明白了他們為何在做這個“拆”的決定時,是那麼的猶豫和不捨。他們是這個房子的創造者啊!而弟弟畢竟因為小了幾歲,蓋這房子的時候還沒記憶,直接住的現成的,自然也無太多感慨。

老房子之後的新故事

新房子就要在老地方上蓋起來了,父親和母親說這是這輩子最後一次蓋房子操心了,畢竟也是幾近60歲的年紀了。他們依然還是選擇把自己能幹的活自己幹了,因為他們說“那樣踏實”。按照他們的意思就是:日子就是得好好奮鬥,有了小房子,實力允許了機會恰當了就可以換個大房子,但是一定得自己參與,腳踏實地的來。雖然拆掉原來的十分不捨,改建新的也會讓家裡經濟再度緊張,但這是在往更好的生活奔吶,有壓力也是高興的,心裡也是有勁頭兒的!

老房子沒了,但父親母親這種“老”精神卻讓我深受鼓舞。

上樑前幾天,父親打趣地跟我說:“你給咱家寫幾個字吧,用大紅紙,貼在樑上。等多年以後,我跟你媽可能不在了,即使這個房子也老了舊了要被拆的時候,你看到自己的字,依然可以很驕傲地告訴別人——這房子從無到有,你是參與過的,你是實幹過的,這幾個字就是證據,哈哈!

2019年春,老房子沒了

上樑大吉

後來,“上樑大吉”這幾個字,就被貼在了大梁上,靜靜地塵封在新房子裡。等下一次看到它的時候,希望是要改建更大房子的時候吧,哈哈!

寫在最後:

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蓋房子這種事情就是人生大事,他們的成就感很多都會來自於此。多苦多累到後來都是高興的。真羨慕也佩服父親母親這種最簡單最堅韌的生活態度和意志品質。以前我是愛他們,現在隨著年紀越來越大,經歷的越來越多,反而對他們對了深深了敬畏。生活是一門大學問,他們是這門學問中最質樸的智慧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