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超導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西部超導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

2019年,高端鈦合金、超導產品、高性能高溫合金等領域需求增長,公司開啟了“涇渭——經開”雙園區協同生產、協同管理、服務保障新篇章,訂貨額、產量、營業收入、淨利潤均有增長。

公司於7月22日作為首批25家企業之一,成功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為公司未來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公司研發取得新進展,圍繞國家型號需求,持續加大航空發動機用及飛機結構件用關鍵鈦合金材料的研發力度,突破整體框TA**、商飛Ti6Al4V用鈦合金大規格鍛坯均勻化鍛造技術,力學性能達國際領先水平;有效解決了Ti**鈦合金新品生產技術難題;自主研發的2種無液氦MCZ磁體獲得成功,高性能超導磁體產品銷售和應用領域進一步擴展。

公司創新人才隊伍建設能力持續提升,董事長張平祥教授增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獨立董事王秋良研究員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公司鍛造工序獲批建設“西安市技能大師工作室”;公司完善了職業發展通道體系建設,實施了以任職資格為標準的人才評價體系。

公司信息化建設取得顯著進展,實施了服務端、桌面系統以及網絡的高可用、高體驗化改造;持續推進數據挖掘,提高管理效率、質量管理效率及各類信息的獲取效率。

報告期內,公司新增產能逐步釋放,公司高端鈦合金產量4163.06噸,同比增長52.67%,產能利用率84.10%;超導產品(除超導磁體外)產量368.55噸,同比增長62.59%,產能利用率49.14%。高端鈦合金銷量3640.49噸,同比增長24.69%;超導產品(除超導磁體外)銷量330.09噸,同比增長86.05%。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收入14.46億元,同比增長32.87%。其中:高端鈦合金產品收入12.00億元,較上年增加2.87億元,同比增長31.40%,軍工、外貿及民品銷售額均有所增長;超導產品收入1.44億元,較上年增加3,444.68萬元,同比增長31.51%,其中MRI超導收入增加4,287.74萬元,同比增長81.52%;高性能高溫合金產品收入1,021.04萬元,較上年增加990.69萬元,因上年基數較小,增長幅度較大;其他收入9,202.17萬元,較上年增加2,660.09萬元,同比增長40.66%。

報告期內,公司產品最主要原材料海綿鈦採購成本上升,公司產品主要應用於國家重點型號任務,為支持國防軍工現代化,公司對同規格牌號產品並未漲價,導致報告期內公司毛利率較去年同期下降3.08%,為33.69%。

報告期內,公司四項費用佔營業收比為22.67%,與上年同期佔比基本持平。銷售費用1,764.31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71.63萬元;管理費用13,647.71萬元,較上期增加3,457.30萬元,主要是由於日常設備維修以及涇渭園區新增產能備品備件增加,人員漲薪,科創板上市費用化支出以及重點新材料應用保險支出增加所致;研發費用14,095.47萬元,較同期增加4,010.14萬元,其中費用化研發費用12,893.12萬元,主要研發投入在飛機結構件、發動機用鈦合金,80MN鍛造工藝研究,超導線材製備,以及高溫合金熔鍊工藝研究與飛機發動機應用方面;財務費用與同期相比基本持平,2019年財務費用3,269.25萬元,全年公司實際日均使用銀行借款11.48億元,實際融資成本較低,降低財務費用的主要舉措有:1.積極尋求和使用低成本資金,全年長短期融資綜合成本低於銀行基準利率;2.充分預判匯率市場行情,在美元匯率高點擇機結匯;3.積極利用暫時閒置資金進行穩健理財,最大化資金使用效益。

報告期內,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824.15萬元,同比增長17.26%。主要原因為高端鈦合金市場需求旺盛,但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公司毛利率下降,淨利潤同比增長低於銷售收入增長。

二、風險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風險

(二)業績大幅下滑或虧損的風險

(三)核心競爭力風險

公司主要從事高端鈦合金材料、超導產品及高性能高溫合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持續創新能力是公司最重要的競爭力之一,高端鈦合金材料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隨著航空工業的發展,飛機和發動機製造對鈦合金材料的性能質量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公司必須持續跟蹤新型飛機和發動機對鈦合金材料的要求,並通過參與新型飛機和發動機的研製成為相應鈦合金材料供應商,才能保持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如果公司不能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保持技術領先優勢和公司在飛機和發動機鈦合金市場的市場份額;或者不能通過長期的市場跟蹤和持續研發成為未來發展的新型飛機和發動機鈦合金材料供應商,都將對公司未來經營帶來不利影響。

(四)經營風險

公司自成立以來經營規模不斷擴大,並於2019年7月22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並上市,資產和業務規模在原有基礎上有較大的提升,這對公司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公司的管理能力不能適應公司的資產和業務規模的擴大,將直接影響公司的經營效率、發展速度和業績水平,甚至給公司帶來風險。

公司高端鈦合金材料市場需求主要來自軍用航空領域,軍用航空材料的研發及驗證週期長,回款週期長,產品生產週期較長,且大部分結算方式採用承兌匯票,公司的短期資金壓力較大,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較大的影響。

公司原材料採購主要包括海綿鈦、鈮錠、無氧銅及中間合金等,如果未來海綿鈦、中間合金等原材料出現大幅波動,公司未能採取有效措施應對,則可能會給公司生產經營帶來不利影響,公司可能面臨一定的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另外,公司主要原材料的供應商較為集中,若供應商經營發生不利變化或產能受限,亦將影響公司原材料的及時供應。雖然公司不斷通過技術創新和生產流程優化降低生產成本、擴大產能實現規模經濟、推出新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與主要原材料供應商保持良好的業務合作關係,但公司仍存在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與供應商不利變化給生產經營帶來不利影響的風險。

公司外貿出口業務雖然佔比較小,但受國際疫情影響的不確定性,有可能會影響外貿出口訂單。

此外,鈮錠及無氧銅等原材料需要從國外進口,而且供應商比較單一,如果相關原材料出口國對該等材料的進出口貿易政策發生變化或者由於疫情擴散供應商停產等原因導致本公司無法及時採購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將對公司的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五)行業風險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公司高端鈦合金材料銷售收入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1.92%、85.90%和86.34%,是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高端鈦合金材料是我國軍用飛機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近年來國際形勢嚴峻,國家對軍用飛機的需求旺盛,但是未來國家對軍用飛機的具體需求及生產規劃存在不確定性,如果未來國家軍用飛機的產量發生週期性波動甚至大幅下降,可能導致本公司業績發生較大波動甚至大幅下降。

(六)宏觀環境風險

公司所處高端鈦合金材料、超導產品及高性能高溫合金材料行業屬於新材料領域,對國家相關產業發展具有戰略性意義。國家產業政策對該行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政府出臺的財政稅收優惠政策及科技扶持政策對企業的快速發展產生有利影響。與此同時,由於公司高端鈦合金材料主要用於軍用航空領域,該領域特定的法規和政策,以及發展面臨的技術、人才、資金等方面壓力,需要國家產業配套政策的持續支持,因此軍用航空等領域相關產業政策調整會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影響。

(七)存託憑證相關風險

(八)其他重大風險

二、報告期內主要經營情況

公司主要從事高端鈦合金材料、超導產品和高性能高溫合金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19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46億元,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8億元。

三、公司未來發展的討論與分析

(一)行業格局和趨勢

(一)鈦合金行業

從行業需求來看,“十三五”期間,一方面隨著國內重點型號任務需求增加,我國航空工業和發動機製造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將帶動高端鈦合金產品需求的持續增長;另一方面,載人、無人潛水器實現產業化,將帶動深海油氣勘探、資源開發,海工裝備製造、海軍裝備升級等新增產業蓬勃發展,進一步推動鈦產品的應用。“十四五”期間,上述需求還將平穩增長。因此,鈦合金和高溫合金行業發展總體水平預測前景較為樂觀。另外,隨著中美貿易戰的持續打響,對國內高端材料市場也會帶來一定影響。

高端裝備行業對於高品質國產材料的需求,將會進一步增加。這就要求國內材料行業需繼續加強自主創新,保障高端材料的研發與供應。同時,緊密圍繞國家戰略方針,堅持走綠色、高效、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並通過不斷探索和擴大材料的應用領域,推動產業鏈向高端市場持續邁進,提升產業和產品的發展空間。

(二)超導行業

超導材料一直是發達國家高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在超導材料製備方面長期引領發展方向。近年來,我國的超導材料研發一直保持與世界同步,在超導材料製備、應用開發和產業化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和重要成果。在低溫超導線材、MgB2線帶材、Bi2223長帶等領域形成了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相關材料性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1)在實用化低溫超導材料方面

NbTi和Nb3Sn為主的低溫超導材料具有優良的機械加工性能和超導電性,是目前最主要的實用化超導材料。ITER、LHC等為代表的大科學工程推動了低溫超導材料性能和產業化水平的不斷提升;MRI、NMR等為代表的高端醫療和分析裝備磁場水平不斷提升,市場需求規模不斷擴大,進一步推動低溫超導材料和應用技術的快速發展。公司MRI超導線材已參與國際競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81.52%,在國際競爭中市場份額正在持續擴大。

我國高性能NbTi和Nb3Sn超導線材製備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線材綜合性能指標(臨界電流、磁滯損耗和剩餘電阻率)及性能穩定性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目前超導MRI正在向高磁場、短腔和開放型發展,超導NMR正在向面向大分子分析用1GHz以上高頻設備商品化發展,因此對超導材料的均勻性和載流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低溫超導材料產業需要進行升級。中國工程聚變試驗堆(CFETR)項目、中國強流重離子加速器裝置、中國加速器嬗變驅動研究裝置等已立項,需開發具有更高機械性能和更高磁場載流性能的材料並實現產業化生產,以滿足國家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材料需求。

(2)在實用化高溫超導材料方面

目前高溫超導材料在材料基礎研究和工藝研究方面都有長足進展,材料性能已基本滿足應用需求,國際上該領域發展重點是低成本、大規模的批量製備技術。我國高溫超導材料大規模應用的瓶頸問題是材料價格過高,需要進一步提高技術成熟度、提升產業化能力,並改善材料綜合性能,從而提高材料性價比。重點發展20T以上全超導磁體、高性能核磁共振MRI/NMR用超導線材結構設計及批量化加工控制技術、低成本千米級高溫超導塗層導體織構化基帶及功能層沉積技術、高性能Bi系和鐵基超導線材製備技術,為先進核磁共振儀器製造、智能電網、先進通信、磁懸浮列車、特種高場磁體制造等提供堅實的材料支撐和新的技術發展途徑,圍繞超導材料、先進儀器、電力電子、低溫製冷等方面形成可持續發展產業鏈。

(3)在超導磁體方面

目前國際上超導磁體發展重點是高磁場水平、低使用成本的製造技術,我國在超導磁體技術方面已基本與國際同步。近年來,我國相關應用領域對超導磁體領域已形成明確市場需求,未來在面向大尺寸半導體級單晶硅應用的大型超導磁體系統、面向金屬加工領域應用的高效節能超導感應加熱裝備、面向推進和風力發電應用的大功率超導同步電機、面向醫療應用的新型高場MRI研製及其產業化、面向城市配電應用的高溫超導電纜和高溫超導限流器有廣闊的產業化前景,全面發展超導磁體技術將推動我國超導強電應用技術跨越式發展,全面服務於國家電力、能源、科學研究的可持續發展。

(三)高溫合金行業

高溫合金材料是新型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制造的關鍵材料,用於製造發動機機匣、渦輪葉片、導向葉片、渦輪盤等核心部件。在國外,以ATI、SMC等為代表的高溫合金材料生產企業,近年來通過規模化、精益化生產的方式,不斷提高高溫合金材料的質量和穩定性,降低高溫合金材料的生產成本;並且持續開發更高使用溫度的高溫合金材料,同時優化現有高溫合金生產工藝和生產設備,進一步提高高溫合金的純淨度和均勻性。在國內,國產高溫合金材料在純淨度、均勻性、批次穩定性及生產成本等方面較國外高溫合金存在一定差距,尚不能完全滿足高端裝備尤其是航空發動機對材料的要求。近年來,隨著“兩機”重大專項的逐步實施,國內對於高性能高溫合金材料的需求愈加迫切,國內生產企業為了解決高溫合金材料的現存問題進行了針對性的研發,以提高國內高溫合金材料的質量水平。

(二)公司發展戰略

公司始終秉承“服務國家、造福人類”的企業宗旨,堅持“國際先進、國內空白、解決急需”的產品定位,貫徹“生產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的技術研發方針,緊密圍繞國家戰略,始終堅持科技創新引領作用,為我國新型軍用民用飛機、航空發動機與燃氣輪機、航天器、核聚變工程堆、大科學工程、半導體、高速磁懸浮列車、新概念武器裝備等重點領域提供關鍵的鈦合金、超導和高溫合金材料支撐。

公司將利用研發團隊、技術領先、市場先發及品牌等方面的優勢,持續鞏固和加強公司在我國高端航空鈦合金材料行業的龍頭地位,大幅提高國際航空市場的佔有率,實現國內航空飛機、發動機用鈦合金的全面國產化;全面提升公司在超導材料和磁體領域的國際競爭力,引領國際相關方向研發和產業化前沿;利用公司在高端航空鈦合金產業化過程中形成的核心原材料和生產過程質量控制體系,集中研發高性能高溫合金材料並實現量產應用,補上我國“兩機”重大專項核心的高性能高溫合金材料“短板”。

同時培養出一支在新材料研發、生產和管理等方面的複合型、工程化、國際化人才隊伍,最終建成國際一流的新材料研發、中試和生產基地。

(三)經營計劃

2020年,公司將積極開拓鈦合金、高溫合金等主打產品在航空航天、艦船、兵器、核工業等領域中的新應用,積極參與已批產高端裝備的批量供貨,和裝備升級換代新材料的應用研究工作。在產能提升和管理創新方面,倡導綠色生產、全流程管理,以提高產品質量及穩定性,並同步開展自主創新,佔領市場高地,並獲得持續發展和行業引領能力。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生產方面

公司在質量、技術、生產管理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進步的空間,質量穩定性及生產效率需要進一步提高,產品成本有待進一步降低。努力提高公司的庫存和應收賬款週轉率。在疫情影響下,積極支持原材料供應商復工復產。

2.市場開發方面

積極開拓鈦合金、高溫合金在國家重點型號項目應用的同時,積極開拓高端民品市場,做好疫情對外貿市場影響的應對工作。超導材料方面,繼續加大MRI市場開發力度,積極開拓超導應用其他領域市場。

3.技術研發方面

重視增強技術開發的成本意識。繼續優化低溫超導線材生產工藝,在確保穩定性的同時努力降低工藝成本。加速高溫超導研發、工程化進度。

4.堅決保質保量保進度的完成好國家型號任務。

5.組織建設好公司募投項目。

6.做好公司“十四五”規劃工作。

7.持續實施各類高端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充分激發內部人才活力,提高人力資源質量及人才管理效能。

8.致力於提高公司綜合管理效能,以及幹部員工的管理水平。

2020年公司將從自主研發、技術質量、市場開拓、人才培養、綜合管理等方面入手,努力加強產品過程控制,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

四、報告期內核心競爭力分析

(一)核心競爭力分析

(一)研發優勢

公司匯聚了國內多名超導材料和稀有金屬材料專家,形成了以張平祥院士為帶頭人,以周廉、甘子釗、趙忠賢、張裕恆、霍裕平、才鴻年等6名院士為顧問,以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核聚變技術委員會委員、國家或陝西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為核心的專業研發團隊。

公司依託特種鈦合金材料製備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超導材料製備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陝西省航空材料工程實驗室和陝西省超導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研發平臺,開展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等研發和工程化,先後承擔包括國家“863”、“973”計劃、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化項目、科技部重大專項、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國防科工配套等在內的國家、省(部)、市(廳)級等各類科研和產業化項目200餘項。

公司的研發優勢具體表現如下:

(1)研發的高效性

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產品為目標”的研發理念,堅持研發與生產緊密結合,研發人員長期工作於生產一線,這樣研發成果可直接應用於或指導生產,減少了科研成果轉化環節,大大縮短了新產品的開發、生產週期,可以有效地佔領市場。

(2)研發的前瞻性

公司在研發方面的長遠發展目標就是產品在國內甚至國際上處於技術領先,具體來講就是做到“生產一代,開發一代,儲備一代”。

在高端鈦合金領域,公司與航空主機設計所、主機生產廠等單位建立了長期、友好的合作關係,加強信息交流,充分了解我國航空工業發展對新材料的需求趨勢,預先開展研究工作;同時,大量選派技術人員赴國外進行學術交流,瞭解國際動態,做到公司研發的超前性。

在低溫超導材料領域,公司與國際上的知名公司建立了良好的交流機制,通過學術交流會的形式對技術的發展方向和新的應用領域進行探討,並定期將公司的技術人員及技術工人輪流派駐至境外知名公司進行學習和訪問,以保障公司在該行業的技術水平始終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3)研發的高水平投入

公司歷來重視技術積累,在研發方面長期保持高水平投入。成立以來,公司承接了200餘項來自國家、部委、省市、軍方等的研發課題。2017至2019年,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為8,798.18萬元、9,051.29萬元和12,891.20萬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10%、8.32%和8.91%,持續高水平的研發投入是公司保持技術領先性的基礎。

(二)技術領先優勢

在高端鈦合金材料領域,公司突破了相關關鍵材料成分均勻性控制、純淨化熔鍊控制、組織性能均勻性控制和批次穩定性控制等關鍵技術。公司是國內唯一掌握緊固件用Ti45Nb合金絲材批量化製備技術的企業,解決了長期困擾行業的Ti40阻燃鈦合金大規格鑄錠鍛造開坯的難題,在國內率先成功開發出滿足重點型號研製要求的眾多關鍵鈦合金材料,推動了多項鈦合金材料技術標準升級換版,開發的直徑650mm、單重4.5噸的特大規格鈦合金棒材性能水平處於國際領先。

在超導產品領域,公司是國內唯一低溫超導線材商業化生產的企業,是目前全球唯一的鈮鈦錠棒、超導線材、超導磁體的全流程生產企業。經過多年的創新、研發,公司自主研發了NbTi錠棒到線材的全流程生產技術,並且能夠同時採用“青銅法”和“內錫法”兩種方法生產Nb3Sn線材。

在高溫合金領域,公司針對國內高溫合金冶金缺陷率高、組織均勻性差的問題,建立了量化過程控制體系,開發了高溫合金全流程製備工藝數值模擬技術,採用高性能高溫合金合金均勻性和純淨化控制技術以及高溫合金高均勻棒材鍛造技術,形成了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溫合金材料製備技術。

公司自2005年以來一直被評為高新技術企業,成立以來先後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國防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航空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陝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中國有色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獎項。

(三)市場先發優勢

在高端鈦合金領域,國內的市場需求主要來自軍用航空領域,對於生產軍用航空材料的企業,首先要取得從事軍品生產所需要的相關資質,並通過相關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軍用航空材料的開發都是通過參與軍工配套項目的形式進行的,只有預先進行大量的研發工作,才有可能通過軍工配套項目的招標進入項目正式研製階段,並依次通過工藝評審、材料評審、地面功能試驗、地面靜力試驗、裝機考核、裝機評審後方能成為相關型號用材料的合格供應商。從預研到最終通過評審需要長達幾年的時間,一旦通過評審,雙方就會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後來企業很難進入該市場。公司現有鈦合金產品已通過中航工業、中國航發等客戶認證並已批量應用於多型號裝備。此外,公司目前承擔著大量的新型軍用飛機、大型客機、航空發動機、兵器等材料的研發項目,為新產品的市場拓展奠定了基礎。

在低溫超導材料領域,公司是目前國內唯一低溫超導線材商業化生產的企業,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的鈮鈦錠棒、超導線材、超導磁體的全流程生產企業。公司是ITER用低溫超導線材在中國的唯一供應商,在國內尚無競爭對手,也是GE和SIEMENS的合格供應商,生產的MCZ用磁體已實現批量供應。

在高溫合金領域,由於鈦合金和高溫合金是軍用航空發動機製造的兩大主幹材料。經過十餘年的自主創新,公司向我國航空事業提供了大量的高品質鈦合金材料,在業內積累了良好的口碑,與中航工業、中國航發等客戶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為後續高性能高溫合金材料批量生產後的市場銷售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品牌優勢

公司堅持“國際先進、國內空白、解決急需”的產品定位,在產品研發設計、原材料選擇、製造工藝優化、過程質量控制、售後服務等方面追求卓越。公司憑藉出色的技術創新、產品質量和服務,已在國內外高端市場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較高的客戶認可度。TC4、TC11、TA15等鈦合金產品和NbTi超導材料被評為陝西省名牌產品。公司眾多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完全實現進口替代,解決了飛機制造的“卡脖子”問題,補齊了行業裡的“短板”,產品廣泛應用於國家軍工重大裝備、大型科學工程等。

(二)報告期內發生的導致公司核心競爭力受到嚴重影響的事件、影響分析及應對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