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与皇位失之交臂,最终“娶”了皇太后?做不了皇帝,做太上皇


今天小编说一说多尔衮这个人,那今天我们就聊聊许多人心目中“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大清摄政王多尔衮!

爱新觉罗·多尔衮,努尔哈赤第十四子,也是皇太极的弟弟,正白旗旗主。爱新觉罗是一个姓,满洲语里是“金”的意思;多尔衮在满语里面的意思是“熊”,东北那边凶猛的熊,所以多尔衮名字翻译成汉语意思就是“金熊”。小编觉得,还是叫多尔衮吧。

多尔衮16岁即随皇太极进军蒙古,因战功被授予“墨尔根戴青”。随后在与明朝的战争中,18岁的多尔衮,多次冲锋陷阵,重创明军。24岁被封为和硕睿亲王,掌管大清六部之首的吏部,松锦决战中击败明军十几万大军。皇太极死后,率领清军入关,拥立顺治登基,并被拜为大将军,统领八旗,这年多尔衮33岁。之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击败李自成,灭亡大顺王朝,统一中原。同年,被顺治帝拜为皇叔摄政王,是大清的实际统治者,为清朝定国开基立下不世功勋。

两次与皇位失之交臂,最终“娶”了皇太后?做不了皇帝,做太上皇


梳理多尔衮的一生,可谓是战绩辉煌,一生勇猛无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用兵如神。这些事迹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小编知道大家真正想聊的是什么,是这大清“巴图鲁”的那段曲折离奇的争皇位事件,以及那段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宫廷秘闻。

多尔衮有实力,有魄力,有地位,可是他的一生就像是一场荒诞戏剧,轰轰烈烈的开场、过场,但中间却夹杂着不少心酸。究其原因,就不得不详细说他在世期间两次争夺汗位,但最终都与汗位失之交臂的过往经历了。

一、第一次与皇太极争皇位。

1626年,后金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努尔哈赤死了。这年正月,努尔哈赤出征进攻宁远。宁远在辽东,是明朝在东北领地的最后一座城池,努尔哈赤势必要拔掉这根眼中钉肉中刺。但宁远守将是明末名将袁崇焕,袁崇焕是进士出身,才41岁。努尔哈赤征战一生,却久久打不下宁远孤城,这是努尔哈赤一生最大的耻辱。最后,袁崇焕使用最先进的“红衣大炮”一炮打中了后金的中军大帐,这进口炮,努尔哈赤见都没见过,被打中后身受重伤。受伤不足以要他的性命,要命的是努尔哈赤患上了抑郁症,每天愁的就是这事:这么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臭书生怎么就把我打败了?我打仗那时候他还在娘肚子里头了,怎么就败在他手下了。最终抑郁加重病情,努尔哈赤气死了!努尔哈赤一生战功赫赫,在蒙满地区就是战无不胜的神,但就是这么一个战神,死因也太窝囊了。

努尔哈赤死了,没有说明继位人。谁来当大汗?

当时努尔哈赤也有八个儿子,但最有资格争取汗位的是四个人,分别是努尔哈赤正妻佟佳氏所生的代善、侧妃富察氏所生的莽古尔泰,还有就是多尔衮。当时代善是两红旗旗主,时年43岁,但代善早年受人陷害与努尔哈赤后妃有染,又因虐待前妻之子,被努尔哈赤废黜太子之位,已无可能。莽古尔泰是正蓝旗旗主,时年39岁,但其母富察氏不受宠,又因莽古尔泰性情暴躁,亲手杀死生母,早已丧失人心。皇太极是正白旗旗主,34岁,皇太极母系一脉势力单薄。多尔衮15岁,没有领旗,但其母阿巴亥是努尔哈赤最喜欢的妃子,他还有两个亲兄弟的支持,哥哥阿济格,弟弟多铎,他两都领着旗。大家记住“多铎”这个名字,这可是个名副其实的兄控,他对多尔衮的政治生涯影响非常大。

据说努尔哈赤临死前要召见阿巴亥,而且努尔哈赤已有遗训,日后多尔衮为镶白旗主,多铎为正黄旗旗主,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努尔哈赤如此重视三兄弟,这就给后人留下了“极有可能要立多尔衮”的印象,但这一切只是猜测,大家理智看待。

不过,阿巴亥最终也没有见到努尔哈赤最后一面。在关键时候,皇太极就开始使点小心机了,他知道最强劲的对手就是他的十四弟——多尔衮,所以巧言令色说只要拥立他,大家兄弟手足情深,理应平起平坐。历史证明,皇太极说到做到了,登位后“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只不过没多久就把几位哥哥踹下去了。可无论怎样,当时那几位信了,皇太极取得代善、阿敏等人的支持,得以继承汗位。皇太极上位第一件事就是让阿巴亥殉葬。清史稿记载了七个字:俟吾终,必令其殉之。显示努尔哈赤下令阿巴亥殉葬,但当时对这段遗诏的争议极大,具体真相如何,不得而知。在皇太极等人的再三逼迫下,阿巴亥无奈自尽而死。这一幕给多尔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他的童年阴影,加之父皇对其宠爱,坊间传言临终立他为大汗,怨恨在心里生了根,这也给皇太极死后,多尔衮专权留下的祸根。

两次与皇位失之交臂,最终“娶”了皇太后?做不了皇帝,做太上皇


二、第二次与豪格争皇位

可事实难料,称帝的皇太极踌躇满志,眼看就要实现他入主中原的梦想了。崇德八年,他突然在清宁宫暴卒。事发突然,没立下储君,围绕皇位继承人的问题,又开始新一轮的争夺。这次主要是多尔衮和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两人的争夺。

中国古代政权很多都是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清也不例外。但大清还有一点极其特殊,“立贤不立长”,能者居之。那清朝能者的标准是什么?军功。满人尚武,以“马上取天下”为荣。因此只要身份相符,军功卓越,就有可能继任皇位。

豪格,皇太极长子,父死子继,名正言顺。而且豪格参加了众多战役,大约十五次有余,也算久经战阵,更厉害的是,他有一手好箭术。百发百中。 皇太极封他为肃亲王,让他管理户部,与多尔衮、多铎等人平起平坐,当时与几位叔叔平起平坐的皇子只有他一个人。

而多尔衮,论身份,努尔哈赤之子,与皇太极一个辈分,受父钟爱,要不是那时候还小,说不定就没皇太极什么事了;论军功,就更不用说了,能征善战,军功硕果累累,豪格自己也承认。值得一提的是,尔衮虽然是豪格叔叔,但才32岁,正值英年。而彼时豪格都35岁了,两人相差3岁,这没多大区别。

那双方的争斗的资本是什么?军队,当时清朝高战斗力的军队就是八旗。豪格有三个旗的支持,其中两黄旗、正蓝旗原是皇太极自己掌管,皇太极死了以后自然就应该归下一任皇帝,如果豪格是下一任皇帝的话,那么这两黄旗就应该归豪格管第三个旗。

而多尔衮掌握着镶白旗,多尔衮还有三兄弟,就是之前提到过的阿济格,多铎。这兄弟三人掌管着两个白旗。其中的镶白旗是他多尔衮和他的哥哥阿济格两个人平分的,但多铎一个人就掌管着八旗中势力最强大的正白旗。多铎是兄控,毫不迟疑支持哥哥多尔衮。两旗相加实力毫不逊于豪格的两黄、正蓝旗。

这时两方的军事实力相差不是很大,关键就取决于另外几个拥有兵力的旗主的态度:郑亲王济尔哈朗、颖郡王阿达礼、礼亲王代善。

两次与皇位失之交臂,最终“娶”了皇太后?做不了皇帝,做太上皇


首先来说郑亲王济尔哈朗,他偏向于豪格。从小就寄养在努尔哈赤家,比皇太极小七岁,每天跟在皇太极屁股后面,一块儿长大的。1629年皇太极软禁了阿敏,把阿敏手下镶蓝旗交给了济尔哈朗。镶蓝旗是满洲八旗中除多铎手里的正白旗之外最大的一旗,这第二大旗说给就给,济尔哈朗什么都没做,就受了这么大恩惠,感激涕零。所以在这时候,他就咬定一条:继承没我事儿,我就一个条件,得是皇太极的儿子。所以济尔哈朗不可能支持多尔衮。

然后就是阿达礼,他明确提出支持多尔衮。阿达礼的父亲是代善的三儿子萨哈林,萨哈林与皇太极关系特别好,皇太极对其非常信任。但是,奇怪的是,皇太极一直看不上萨哈林的这个儿子阿达礼!大概是恨铁不成钢,皇太极经常指着鼻子骂阿达礼:“你看你那样,比你爸爸差远了。”阿达礼听的耳朵都起茧子了,加上年轻气盛,极度厌恶皇太极,皇太极一死,阿达礼心里都乐开花了,第一个站出来表明支持多尔衮。

最后就是代善。代善不愧为老奸巨猾,他非常清楚,这皇上谁都有可能当,就他不可能了,代善已经老了,六十多岁的人了,已经无心去争了,反正谁当皇帝都有他的荣华富贵。而且代善手握两红旗,两边都有求于他,两边的天平随时都会因为他而倾斜,这时候他只能不动神色,持观望态度。

目前看来最终结果扑朔迷离,局势紧张,就像两桶炸药,谁也不敢不轻易去点火,多尔衮不敢,豪格更不敢。

但谁都没有想到,最后竟是五岁的福临登上了至尊之位。皇太极八个儿子,有五个都比他大。发生了什么?事情到底怎么发展到了这一步了呢?难道是孝庄皇太后,也就是当时的庄妃做了什么文章?庄妃和多尔衮又有何关系?真相到底如何?小编下期节目再为大家讲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