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火器遙遙領先於世界,為何仍然打不贏金朝?

渋悳


大家好,請讓我給大家講述,你所忽略的歷史,

首先說金國,當時東三省,河北,內蒙,山東,山西,陝西,北京天津,湖北北部,安徽北部,整個以秦嶺淮河以,就是所謂金國。

我國曆史對我國古代北方起家的政權,人民,老百姓是不承認正統的。當然也包括同時期,我國古代甘肅,寧夏地區的西夏。四川,雲貴地區的大理國,都不是正統王朝。正統的我們只承認宋朝。否則我們應該有一本五國演繹。那將會是比三國更波瀾壯闊的歷史。

首先說金國戰鬥力,金國在護步達岡之戰,2萬金國鐵騎追著70萬遼國大軍殺,都說什麼士氣原因,都忽略了金國的人馬具裝重騎兵鐵浮屠的作用,那是跟歐洲十字軍一樣的重騎兵。

當然,當時我國甘肅寧夏地區建立的西夏,同樣有人馬具裝重騎兵,鐵鷂子。因為要對付蒙古騎兵的套馬索戰術,鐵鷂子將人跟馬用鐵鏈固定在一起,就是為了怕蒙古騎兵用套馬索給套上拉下馬。而重騎兵下馬………戰鬥力還不如輕甲。當然鐵鷂子人數非常少,只有3000多。當時我國甘肅,寧夏還是偏遠地區,所以並沒有多少。

這樣的人馬具裝重騎兵,不用滿萬,有5000直接迎面推過來,就很頭疼。所以說什麼女真不滿萬,都是扯淡,看看裝備再說話。

再說宋軍戰鬥力,宋金聯合打遼國時候,本來遼國讓金國給打成狗了,殘兵敗將,苟延殘喘,那上完蛋了。十五萬宋軍浩浩蕩蕩而來。遼國3萬殘兵敗將,皇帝都跑沒影了。耶律大石對陣,种師道,楊可世;蕭幹對陣,辛興宗,王淵。結果,宋軍全線潰敗,死傷枕籍數十里!如果說第一次沒準備好,

二打幽州,西軍名將种師道、和詵等人全都因為上次戰敗被撤職,有了這些替罪羊,所以總領大軍指揮作戰的,是大將劉延慶,劉光世父子。對面遼軍還是,苟延殘喘的耶律大石和蕭幹,這次打的更慘,十萬大軍又一場潰敗。

我就服了,宋軍啊,你真是 送 軍啊。鬧著玩呢?

真要是說遼國的將領,是以前遼國名將猛人,蕭撻凜,耶律休哥,耶律斜珍,這些以前的猛人也行。是1115年中進士,歷任泰、祥二州刺史,遼興軍節度使的耶律大石,人家是文官啊!正經的文官耶律大石,還有雜牌軍將領蕭幹。就這兩個非主流,跟一幫殘兵敗將。潰敗數十里?還兩次?

這就好像是,金國給遼軍打成狗了,殘血遼軍四處躲藏,結果送軍一看,撿人頭機會來了,離老遠氣勢洶洶就來了,打算越塔強殺。結果遼軍一頓風騷的走位,秀了一套技能,絲血反殺了?

第二次,又來了,殘血遼軍一看,又是青銅段位選手~送軍。瞬間跟磕藥打雞血是的,一頓操作猛如虎,瞬間……超神了?遼軍:死亡如風,常伴吾身。不好意思,忘了告訴你,我的段位是……鑽石…!來世,不要與我為敵了。這遼軍也想低調,實力不允許?這劇情,你就說誰,能看的懂啊?編劇都不敢這麼安排啊。


客觀的看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簡單,嚴格來說不要說10世紀的宋朝。就算是差不多1000年後,19世紀的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佬的火槍相當弓箭也沒有太大優勢。

當時英國人的火槍還是燧發火槍,雖然有射程的優勢,但射速很慢,陰雨大風天氣難以使用。

著名的三元里抗英,就是因為大雨,英軍士兵被一群拿著農具的廣州鄉民打跑了,因為槍械不能射擊了。

相反,弓箭雖然射程近,但射速高,高手可以發射連珠箭,而且不受各種天氣影響。

為什麼白人剛到美國,經常被印第安人用弓箭殺得團滅,就是因為火槍面對弓箭優勢並不大。

如果說英國人的火槍尚且如此,宋代的火器就更別說了。

宋代火器主要是火銃、火箭和爆炸物。

爆炸物不談,黑火藥的,你算算能夠有多大威力。

火箭不能精確打擊目標,必須齊射才行,主要用於水戰或者守城。

至於火銃,都是發射霰彈,射速慢,射程最多二三十米,複雜天氣不能用。

這玩意如果遇到弓箭,立即就被血洗,只能欺負沒有遠程武器的敵人。

所以,宋代火器水平太低,只能起到輔助作用。

打個比方,金軍騎兵衝鋒過來,宋軍在野戰依靠火器根本就頂不住,單方面被屠殺。

當然,也不是說火器就完全沒用。

比如宋軍在水戰裡面火器,經常重創金軍。

而且,守城戰中,火器也是比較有用的。比如火銃發射霰彈,在守城中也有很大的威力。

就比如爆炸物,從城頭扔下去,也能炸的攻城敵軍起飛狗跳。

但到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火槍配合火炮,則對冷兵器有巨大的優勢。

這就不是宋朝可以搞定的。


薩沙


說到宋朝,不同的小夥伴有不同的看法。宋黑們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羸弱的朝代,一個對外戰爭幾乎沒有贏過的朝代。宋粉們認為宋朝是中國古代最輝煌的朝代,一個經濟高度繁榮、文化高度昌盛,科技高度發達的朝代。無論是宋黑還是宋粉,他們說的都是宋朝。宋朝也確實呈現兩極化。經濟、文化和科技高度繁榮的宋朝卻沒有把自己的優勢轉變為軍事上的優勢。宋朝不過是把自己養成了一隻肥大的綿羊。

宋朝是中國古代科技的一個高峰,三大發明在宋朝大放異彩。活字印刷術推動了文化的繁榮,指南針運用於航海使得遠洋航海變成可能,火藥的運用更是使得人類進入冷熱兵器並用的時代。由於宋朝失去了河西、河套一帶,宋朝失去了重要的良馬產地,所以宋朝的騎兵部隊並不強大。宋朝為了彌補騎兵的不足,大力發展火器。

宋朝的火器要比唐朝發達的多,宋朝時候有了專門製造火器的工場,也有專門負責火器製造的管理機構。宋朝也有專門講述火器製造的書籍。宋朝火器種類也非常多,比如有火箭、震天雷、霹靂炮、突火槍、猛火油櫃等。兩宋之交發明的突火槍更是被認為是最原始的步槍,已經具備了管形火器的基本特徵。宋朝時期,火藥由燃燒型逐漸向爆炸型過渡。宋朝軍隊的火器普及率已經相當高,但是為什麼宋朝卻打不贏人數更少、更加落後的金朝呢?為了方便解釋,我們把宋朝縮小為北宋。

1114年東北的女真族崛起,次年變起兵反遼,建立了金國。1125年,金朝滅掉遼國,1127年打敗了北宋,與南宋的對峙中也基本上處於優勢地位。金朝是一個漁獵民族建立的國家,民風比較彪悍,老百姓也比較善戰。金朝開國和上升期正好是北宋的衰落時期。金朝各個方面都呈現出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而宋朝則出現了明顯衰敗的跡象。宋朝皇帝昏聵無能,宋朝大臣早已經形成了所謂的支持改革派和反對改革派,兩派大臣相互攻訐。北宋已經到了君暗臣奸的地步,朝廷內早就一片烏煙瘴氣,朝廷早就已經腐敗不堪。此時的金朝則處於上升期,完顏家族各個兄弟也都能征善戰。金朝的軍隊雖然人數較少,但是戰鬥力卻非常強。一個處於上升期的國家,對上一個行將就木的國家,戰爭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金朝是一個由漁獵民族建立的國家,騎兵部隊是金朝的優勢。宋朝最缺少的正式優秀的騎兵部隊。宋朝雖然已經大面積使用火器,但是當時火器的威力還沒有達到代替冷兵器成為主要兵種的地步。火器對騎兵絕對優勢並不明顯。別說宋朝對金朝的火器優勢不明顯,明朝對清朝的火器優勢也不是特別明顯。騎兵等於古代的重裝部隊,對步兵有先天優勢。中原王朝對北方少數民族最主要的招數無外乎兩種。第一種是引用良馬組建精良的騎兵部隊以騎兵對騎兵,比如漢武帝。第二種便是依靠長城防線,將少數民族政權抵擋在國門之外。但是宋朝一樣沒有佔到,宋失去了西北良馬產地,也失去了長城防線。宋朝沒有精銳騎兵,長城防線也殘破不堪。所以宋朝在和北方少數民族政權作戰的時候,處於嚴重的劣勢。宋朝不僅打不過金朝,宋朝還打不過西夏和遼國。

秦漢時期,漢人非常具有尚武精神。但是隨著時間推移,漢人的尚武精神慢慢減弱。宋朝時期實行重文輕武的國策。宋朝用國家方針實行重文抑武。宋朝開國初年即通過“杯酒釋兵權”的方式解除了開國武將的實權,也不任用功臣後代。宋朝通過科舉制度取士,提拔大量文人擔任重要官職。中央各級官吏最高長官也都由文官擔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參知政事、正副樞密使都是有文官擔任。地方的最高長官一般都是文官,知州、知府、通判都有文官擔任。宋朝形成了以科舉出身的士大夫為主體的文官政府。宋朝時期文官具有較高地位,宋太宗曾經立下過“不殺士大夫”的祖宗之法。我們學習語文時會學習宋朝有許多失意被貶的文人的作品,比如蘇軾。其實要是沒有“不殺士大夫”的祖宗之法,這些人可能就沒有機會寫詩詞發牢騷了。宋朝武將的地位則要低得多。“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這句話最適用於宋朝。宋朝曾經有位文人業餘時間練練弓箭,引得家人非常不滿。再比如宋江帶著108將徵遼國、滅田虎和王慶、剿滅方臘,死了幾十位兄弟,最後才封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還不如認真讀幾本書,考個科舉來的實在一點。宋朝武將的地位尚且如此,宋朝士兵的地位就更低了。宋朝統治者寧願放縱文官貪汙腐敗,也不願意武將掌握實權。宋朝寧願用歲幣換取和平,也不提高武將的地位。在這樣的社會導向之下,宋朝培養了大批文化人才,宋朝的文化高度繁榮。但是宋人的尚武精神卻逐漸被磨滅,越來越多的人才放棄從武,宋朝的武將儲備也越來越少,以至於許多武將本身也是文官出身。重文輕武的國策,雖然有效地防止了武將專權,但是也大大削弱了宋軍的戰鬥力,宋軍在與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的戰鬥基本上勝少敗多。

宋朝為了防止武將專權,還實行軍事制度改革。宋朝皇帝將禁軍權力一分為三,設立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和殿前司,也就是我們說得三衙,三衙相互牽制,改變了過去由禁軍將領一人統率的局面。宋太祖解除了禁軍最高將領的兵權,同時確立樞密院掌管軍政、三衙統兵和皇帝總覽兵權的體制。三衙雖然有統兵之權,但是軍隊調遣卻歸樞密院執掌,三衙和樞密院相互制約。宋朝實行守內虛外、內重外輕的方針,把地方部隊的精銳士兵選入中央禁軍,地方則只留一些老弱病殘充任廂軍和鄉兵。為了防止武將宋朝實行更戍法。軍隊會定期調動、換防,將領不隨之調動,使“兵無常帥,帥無常師”。軍隊調動之後,朝廷臨時任命統兵的將軍,結果造成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局面。這樣軍隊和將領之間難以產生感情,也難以形成隸屬關係。雖然有利於防止武將專權,但是卻極大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一旦戰爭發生,將軍不瞭解士兵,士兵也不瞭解將軍,容易造成指揮不靈,調度不暢。

宋太祖曾經說:“可以利百代者,唯養兵也。方凶年饑歲,有叛民而無叛兵。”所以宋代實行募兵制,尤其是饑荒之年的時候宋朝便會大規模募兵。結果宋朝的軍隊人數直線上升,宋仁宗年間人數已經達到一百多萬。但是宋朝招募軍隊的時候,卻不加篩選,把一些地痞無賴也召入軍隊。宋朝軍隊非常多,但是軍隊平時訓練卻非常差。宋朝軍隊平時疏於訓練,雖然軍隊人數眾多、武器先進,卻是一群烏合之眾,毫無戰鬥力可言。宋朝在和西夏的戰爭中基本上都已以多敗少。宋和金聯合滅遼的,十五萬宋軍簡直就是沒有戰鬥,連被金軍擊潰的遼軍都打不過。正是在滅遼之戰中,金軍看到了宋軍的虛弱才下定決心滅宋。金軍佔領北宋都城開封的時候,總兵力也就是五萬左右。結果幾十萬宋軍都沒能保住都城,發生了靖康之變。

宋軍戰鬥力弱的原因主要是宋朝的治國理念和治軍理念出現了偏差。宋朝時期的火器雖然有了長足發展,但是宋軍的火器並不能彌補其他方面的不足。宋朝軍隊戰鬥力弱,除了有自身原因之外,還有和周邊實力強大有一定關係。宋朝時期,周邊少數民族政權,一個接一個崛起。宋朝面對邊境問題比起其他朝代更加嚴重。宋朝是打不過遼國,但是當時能打得過遼國的國家也沒有幾個。遼國的一個貴族帶著幾千殘軍,就打敗了西域各國建立了西遼。宋朝也打不過蒙古,但是整個亞歐大陸也只有宋朝可以阻擋蒙古人四十多年。


依稀說史


宋朝火器研發遙遙領先於世界的這個說辭,雖然準確,但是在實際作戰中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因為其他國家都沒有,宋朝在軍事壓力下研發的還處於火器初創期,嚇人足夠,威力卻不是很大。在北宋時期的火藥槍,只是作為助燃劑燒燬城門。到了南宋時,雖然頻繁的戰爭推動了火器的研發,如到蒙宋戰爭後期,南宋的突火槍和火銃也能列裝一線部隊,可是依然存在威力不足、戰法不精、器材不良的問題。最後,由於連年戰爭,南宋政府的財政已經無力支撐大量鑄造火器,因而最終在蒙古人的快馬彎刀敗下陣來。


(宋軍的神器——床弩)

即使在火器的研發、戰法研究都已經比較精熟的近代,英國人在南非、阿富汗都曾經遭遇到全軍覆沒的慘重戰事。那時的鑄造工藝的進步已經使得槍械的穩定性、精準性都已經有很大改善了,而且還有威力巨大的火炮助陣,最終仍然不敵那些手持弓箭刀槍棍棒的土著人。戰爭勝負關聯的因素太多了,武器裝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國土面積、人口、資源、戰爭意志等都能決定一個國家的戰爭潛力。直到二戰末期,德國仍然研發出來了眾多黑科技,比如噴氣式戰鬥機、虎式坦克、導彈等等,可是蘇聯依然憑藉著眾多的雅克飛機、T34、火箭筒等造價低廉的武器,憑藉數量優勢壓垮了德國的抵抗意志。

回到宋朝與金國的戰爭過程中,宋軍雖然已經下意識地裝備了一些火器,實際上在火器被髮明之初的唐朝末年就被用在了戰爭中,但是宋軍的火器更多是傳遞信息、製造噪聲等用途,而非是戰陣廝殺。鑄鐵工藝的不過關,使得宋軍火器的穩定性太差,往往就是一個一次性消耗品。最讓蒙古人驚奇的是宋軍使用的信號槍,蒙古人沒有見過,就稱讚那是“神鳥天降”,但是僅此而已。這就是《功夫》裡的一句臺詞: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

在美劇《馬可波羅》裡曾經描述了宋軍利用火器守城的襄陽之戰的場景。當城牆被蒙古人的投石機砸坍時,賈似道不慌不忙地派出了最後的精銳部隊——火器營,而且還使用了明初沐英研發的三段擊戰術,結果只是幾輪齊射後,蒙古騎兵就已經殺到,火器營絲毫沒有近身防衛,甚至連步兵鎧甲都沒裝備,當時就被突破了陣營,變成了一邊倒的屠殺。

(明軍的火器水平超過宋軍)

明軍的火器裝備程度遠高於宋軍,在一些火器營中,三眼銃甚至列裝率發到60%,而且經過戚繼光等名將的調教,明軍還發展出了戰車營等陣法。可是即使是這樣,後金八旗也一樣能夠輕易突破明軍火器陣營,從而導致後期明軍不敢再與後金野戰。

文明社會雖然發明了火藥,也想到了把火藥用在戰爭中,但是因為時代限制,文明社會的材料科學、鑄造工資等都沒有配套發展,從而使得火器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還不能完全取代冷兵器。直到馬克沁機槍問世,文明社會的工業系統集成能力獲得大幅度進展,依靠工業社會的文明代差,才將綜合國力的差距形成了戰鬥力的代差,冷兵器逐漸退出戰爭舞臺,直到成為軍事禮器。

宋朝對金國戰爭的失利,是一系列複雜的因素造成的。如腐敗問題嚴重製約了宋軍戰鬥意志,那些在太行山附近抵抗金人的宋軍士兵,每天只能吃黑豆裹腹,他們又怎麼能夠為那一把黑豆拼命呢?像唐朝的涇原兵變,就是因為士兵們要開赴中原戰場平叛了,可是皇帝卻還不捨得花錢給士兵們吃頓好的。結果,這些士兵出了城越想越憋屈,索性造皇帝的反,把二帝四王之亂推向了頂峰。

宋朝君臣實行的重文輕武的政策,以及宋朝為維護社會穩定大量招收社會閒散人員當兵,還有軍隊中喝兵血的傳統,使得宋朝士兵的戰鬥意志很弱。金人戰戰兢兢地穿過了太行山區,驚出了一身冷汗,卻還沒有發現宋軍的影子。金人就覺得奇怪,責問在軍營裡做俘虜的宋使:“你們不是說有80萬禁軍嗎?他們在哪裡?”宋使倒是很硬氣,說:“他們都在天子腳下,已經佈下了天羅地網,專等你們自投羅網。”金人嘗試渡過黃河,對岸有數萬宋軍紮營防守。金人眼看強渡不成,就在晚上綁起了一隻羊來蹬鼓,“砰、砰、砰”地響了一夜。第二天一看,河對岸的宋軍早就跑的一個不剩了。

(戰鬥意志是冷兵器時代的決勝因素)

宋軍士兵不願意給那些喝兵血、剝削他們的人賣命,甚至他們對宋朝社會也感受不到溫暖。宋朝軍人缺少社會地位,都要在臉上刻字,防止逃跑。普通平民百姓看到臉上有刺字的人,也是一臉的嫌棄。這搞得讓忽必烈都覺得不可思議:”戰士是最值得尊敬的人,怎麼可以這樣對待他們?”當時就取消了臉上刺字的傳統做法。

所以,當金人南下時,很多宋軍士兵沒有選擇拼死抵抗,反而到了各地佔山為王,逃出了兵營,做起了逍遙自在的山大王。金人後來招降納叛,收降了不少這樣的土匪,充做傀儡軍。到了南宋時期,因為金人倒行逆施,終於引發了嚴重的民族矛盾,階級矛盾反而退居其次,南宋軍民在中興四將的帶領下,重新打造了一支風格、戰術、兵源都與北宋完全不一樣的軍隊,這才在秦嶺—淮河一線穩住了戰線,並一度反推逆襲。

所以,宋軍打不過金軍的主要問題不在於火器,而是制度,以及在制度影響下的軍人的戰鬥意志。


而知而行的歷史


宋朝所謂的火器,不過是前期的震天雷以及南宋的突火槍。
震天雷其實就是一種投擲武器,點燃引信之後由士兵投擲出去,投擲的距離由士兵的臂力決定,戰術上用途很小,只能在近距離才能派上用場。突火槍就是一種用竹竿


作為槍管的原始火器,設成不遠,對於槍管本身也有影響,你也可以理解為炮仗。

但是,在金屬管火器出現之前,這些原始火器作用都非常有限,戰術上不靈活,侷限性非常大。比如,震天雷往往只能依託防禦工事的時候才能發揮出作用;而突火槍由於火藥尚未成熟再加上竹筒短的原因,射程不遠,只能在近距離發揮作用,而且由於裝填複雜,只能用一次,因為重步兵以及重騎兵只要挺一輪就衝上去了。
尤其是重騎兵的牆式衝鋒,對於缺乏組織紀律性以及戰鬥力低的步兵來說


可以說是噩夢,歷史上宋軍最懼怕的就是重騎兵衝鋒,經常被重騎兵打的不敢野戰,只敢守城。

這也和兩宋軍事退化有關,兩宋打擊軍事貴族的基本國策以及剝奪武將軍權、文官管理軍事的手段,導致北宋武德嚴重退化,而且趙二兩次虎頭蛇尾北伐徹底葬送了五代留下的軍事精英,軍事嚴重退化。舉個例子,五代時期的省長經常通過重騎兵衝鋒的方式打垮對手,到了北宋就很難再見到重騎兵衝鋒,反而變成了步兵結成工事被動防禦。

當然,北宋不是沒有過重騎兵衝鋒,但是都是依賴外族的武裝才能完成。
與此同時,北宋由於過於依賴工事,步兵的比例也發生了變化,遠射兵種的比例佔了極大的組成部分,負責肉搏的重步兵比例持續降低。唐朝時期重步兵結成長矛方陣可以剋制騎兵衝鋒,甚至反殺騎兵。這個局面在北宋基本沒有出現過,因為重步兵的比例的渺小,使得重步兵很難結成縱身比較大的方陣,因而根本無力抵擋重騎兵的衝鋒。

一旦敵方重騎兵突破了宋軍的工事,宋軍步兵就只有等著挨宰的份,因為遠射的弓箭很難能穿透重騎兵以及重步兵的重甲,只有對付無甲的輕騎兵和輕步兵的時候才好用。所以,你也可以理解為何宋軍只敢守城,不敢野戰了。

所以,這也是很多歷史愛好者戲謔兩宋為挫送的原因。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宋朝確實是在世界上最早發明了火器。

宋仁宗在寶元三年(公元1040年)命天章閣曾公亮等人編纂,於慶曆四年(公元1044年)成書的軍事類書籍《武經總要》,詳細記載了北宋火藥類武器。此書中共記載火毬類火器六種,為煙球、毒藥煙球、火毬、引火毬、蒺藜火毬、霹靂火球。

但是,這種工業化之前的科學技術,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極具複製性。

比如,火藥的三種主要成分:硝石、木炭和硫磺。發現這三個東西組合到一起,能燃燒和爆炸,這是很難。也就是,發明火藥是件非常困難和需要運氣的事情。但你要知道配方後,把這個幾個東西組合到一起,就很容易了。即,仿製火藥很容易,並沒有多大難度。

因此,只要能得到火藥的配方,那麼製造火藥便成為了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例如歷史上的火藥在唐代末年被普遍用於軍事後,最遲在北宋末期,其配方就流傳到了北方的遼朝,後來火藥的配方被金國所掌握並將其用於戰爭,最終經蒙古人之手傳播到了整個西方世界。


而當女真人開始接觸火藥之後,也很快把火藥運用在戰場上。根據南宋的記錄。在蘄州保衛戰中女真人就用鐵火炮攻城,“每一炮繼以一鐵火炮,其聲大如霹靂”、根據記載“其形如匏狀而口小,用生鐵鑄成,厚有二寸”、一宋兵“被金人以鐵火炮所傷,頭自面霹碎,不見一半”。從原文描述來看這更是鐵炸彈,通過投石機發射出去的。雖然當時火藥威力難以做到可以炸城牆的程度,但是半個頭顱被崩碎,威力也不差了。

所以,在工業化之前,你的科技就算領先世界,也很快就會被人學走抄襲,然後你就失去了優勢……


冷兵器研究所


宋朝有北宋、南宋。

北宋幾乎不用火器。南宋火器獲得較大發展。領先世界是肯定的,因為別的國家連火藥都沒有。但其實沒有什麼意義,因為南宋的火器還處於非常原始的階段,威力非常有限,對戰爭結果的影響也十分有限。

南宋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管狀火器……突火槍。

就是用一根大竹子,裝上火藥和鐵砂。就可以發射了。這是最原始的火門槍。

用竹子做槍管,肯定不堅固。只能裝很少的火藥,威力當然也小。其作用更多是用巨大的爆炸聲嚇唬敵人。

南宋還有一種武器叫做梨花槍!名字很好聽,威力可不小。它是在長槍前端用鐵環固定一支弓箭,箭上綁上火藥包,就成了一個竄天猴。臨敵的時候,端著長槍、點燃引線,箭發射出去,威力還是很大的。



南宋還有一些火器,主要是類似地雷、水雷這樣的東西,但是威力都不大。

總體來講,南宋的火器還處在非常原始的階段。


反倒是被認為落後的金國,火器比較先進。

女真族好像很擅長冶金。他們製造的鎧甲很堅固。進入中原以後,接觸到了火藥、火器。也開始研製火器。他們生產了一些金屬火器,具體的形制不得而知。但是據說威力不小,曾經在對蒙古的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


上將噯福斯


宋朝火器遙遙領先世界,這是事實,但是——沒有用!當時火器還處於很原始的階段,威力很差,主要用於守城,基本不能用於野戰。這種“技術領先”其實無法對戰爭造成決定性影響。

簡單說一下北宋晚期的火器,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徵——那就是以燃燒性火器為主,爆炸火器和管狀火器並沒有誕生。


北宋的火器有火箭、火藥鞭箭、蒺藜火球、霹靂火球、毒藥煙球、鐵嘴火鷂、竹火鷂等等,基本上都是利用火藥的燃燒性質,摻雜一些發煙物質或毒藥。實際上,北宋年間的火藥武器殺傷力是很差的,一般只能用於焚燒敵人防禦工事或糧草物資等,對人馬則是起到驚擾、阻礙的作用。

一般來說,北宋的火器以弓箭、拋石器投送為主,或者以人力投擲,或者綁在長槍、竹竿上噴射。靖康年間的汴京保衛戰,宋軍就使用過投石機拋射“霹靂砲”,一般認為這是燃燒性的霹靂火球,而不是爆炸物。南宋和金朝出現的震天雷,才是真正的爆炸火器。

從這些歷史證據來看,北宋末年對付金兵的,也只有這些用於守城的燃燒性火器。雖然樣式新穎,但殺傷性並不會比石頭、擂木、金汁砲、猛火油更大,野戰更是還談不上好用。所以,在金兵看來,只是攻城時候遭遇了一些麻煩而已,還達不到影響戰場勝負的作用。

火器殺傷力大幅度提高,這個變化發生在南宋和金朝的戰爭中,在後來蒙金戰爭、蒙宋戰爭中發揮了更巨大作用。這時候,管狀火器和爆炸火器都出現了,比如突火槍、飛火槍、震天雷、鐵火砲等等。

蒙古軍圍攻金國首都汴京,遭到金軍震天雷的大量殺傷,“砲起火發,其聲如雷……火點著鐵甲皆透”。

歸德之戰,殘敗的金軍用飛火槍突襲蒙古軍營,數百名金兵“持火槍突入,北軍不能支,即大潰,溺水死者凡三千五百餘人”。

靜江之戰(西方宣稱英國人培根發明火藥的那一年),靜江(桂林)城池陷落後,宋將婁鈐率250名宋軍憑火器死守月城,蒙古軍猛攻十餘日仍不下。隨後,宋軍環繞一個大火砲,點燃後集體殉國,巨大爆炸聲“如雷霆,震城,城皆崩,煙氣漲天,外兵多驚死者……”

可見在南宋以後,火器才真正能夠在戰場上發揮足夠的威力,進而有決定戰爭勝負的能力。

另一方面,金國滅亡北宋後,北方生產火藥原料(包括硝石、硫黃)的產地,以及火器生產作坊都被金國獲得。所以,金國的火器技術水平是和南宋基本處於同一水平的,而且也在不斷創新,從而在蒙金戰爭中大放異彩。所以,南宋更說不上“憑火器優勢打敗金軍”這種說法了。

甚至於,在火器應用方面,宋軍還大大不如金軍。宋軍往往只善於用火器守城,而金軍卻善於用火器野戰,甚至對蒙古軍都取得了幾次以少勝多的戰鬥。明朝似乎也有類似情況,明軍火器水平大大優於後金,但依然在野戰中被打得一敗塗地。這也說明,火器的裝備水平與軍隊的戰鬥能力,有時候並不相稱。(作者:陶慕劍)


陶式防務評論


岳飛率宋軍曾在郾城大敗金軍,在和尚原之戰宋將吳玠、吳璘曾大敗金軍,采石之戰虞允文率宋軍大敗金軍。

宋軍與金軍的戰爭失利與宋朝皇帝昏聵,用人不當有極大的關係;與一些宋朝皇帝執行屈膝投降策略有極大關係。


跪射俑


雖然在現代化戰爭中,都是用熱兵器了,冷兵器時代的弓箭都沒有什麼作用了。但是,熱兵器並不是一開始就佔據這麼大的優勢。在很長一段時間,熱兵器對冷兵器並不佔優勢,甚至處於劣勢地位。

事實上到了明朝末年的時候,明朝軍隊擁有大量的火器,比宋朝的時候可先進多了。但是即使擁有看起來比較先進的火器,明朝軍隊也打不過滿清的八旗軍。八旗兵就用騎兵一衝,擁有火器的明軍很快就被衝散了,最後兵敗如山倒,因為那個時候的火器發射非常的慢,往往在對方騎兵殺到的時候,只能發出幾槍或幾炮,對敵方的造成的傷害非常的有限。而習慣了用火器的明軍,在野戰中根本不是八旗軍隊的對手。

而且那個時候的火器,也沒有現在全天候作戰的性能,作戰還得看天氣。如果是陰雨天氣,火器可能就沒用了,清兵如果這個時候進攻,明軍可能就束手無策了。明朝的時候都是如此,再往前推幾百年的宋朝就更是這樣了。而與明朝相比,宋朝的火器事實上更加的原始,在戰爭中只能夠作為輔助手段而已。所以面對北方遊牧民族的強大的騎兵,宋軍只能擁有有限的火器,根本沒有什麼作用。

總之一個新生事物的發展是需要時間的,宋朝的時候是火器剛剛開始發展的時候。雖然有一些有遠見的人,認為這個東西在今後的戰爭中可能會發揮巨大的作用,但是這個發展需要時間,時間往往長達數百年。在宋朝的時候,火器顯然不可能有那麼強大的力量,所以在岳飛抗金的時候,雙方用的還都是冷兵器。

火器真正能夠發揮絕對優勢,是到了近代社會,鴉片戰爭之後,帝國主義的火器才擁有了強大的優勢。但即使如此,英軍也在三元里某些局部戰鬥中,被拿著冷兵器的中國軍民給打敗。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