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進入三月份了,再過一兩個月,朋友們就可以嚐到今年的新茶了。除非自己到茶山跟著製作,否則不管你是從哪個渠道購買,都可能會有一個擔心:會不會買貴了?會不會買到假貨?
很遺憾的告訴你,我沒有辦法幫你快速識別“假貨”,但是從常識出發,可以幫你避免一個比較明顯的坑。
任何產品都有“假”,體現在普洱生茶上,可能存在低等級充高等級的假,B山頭充A山頭的假,低年份充高年份的假,喬木充古樹的假等等。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撒麵茶,如果商家告訴你這是撒麵茶,那也等於告訴你這茶表裡不一,品質不高了,這算不上是“假”,頂多算上是金什麼其外,敗什麼其中。
新人因為經驗少,最容易遇到的是低等級茶,行業內稱“垃圾”茶,甚至遇到農藥茶。品質差點喝起來至多不是很適口,如果遇到農藥茶對身體的損害就沒有辦法去估量。所以如果沒有朋友帶,又沒找到好的商家,只好撞大運,估計這筆學費是要交的,當然,一旦認定,基本就會很信任,這也是茶葉市場粘性較強的重要原因。
順便說一下,大品牌產品因為要執行國標等強制性標準,另外還有市場監管等約束,他們的產品品質整體比較穩定,但是高品質的產品,也要付出相對更大的代價。我們拿電腦舉例,一款中檔品牌機的兼容性、穩定性都沒太大問題,但是也不會如何“出彩”。相同的價格,你可以找人幫你甚至自己玩DIY,這樣就可以擁有性價比更高的產品。當然,前提是你要懂得,否則可能也會遇到兼容性不好,後期問題頻出的產品。
回到茶葉這個話題,如果沒有“專家”型的朋友,沒有合適的渠道,怎麼判斷茶葉會不會“假”呢?我們起碼可以算一下成本,先篩選出一部分“假茶”(貨不真價不實)。
生茶的成本基本包括採摘費用、茶葉成本(這個是大頭)、毛茶初制費用、壓制費用、輔料費用(包裝紙的成本、印刷費用)、運費,運營和財務成本等等,大體上有這些。
現在茶農採摘古樹茶時,僱工費用每人每天在150到200元左右,每人每天可以採15-20公斤鮮葉左右。為了避免有的工人追求數量,採下來的鮮葉摻雜枝幹,老葉子等等影響質量,茶農一般不會過於追求數量,而要求慢些採,出好產品,這樣每天採的鮮葉會更少。然後經過萎凋、殺青後,至少4.2公斤鮮葉能夠炒製出一公斤幹茶。這樣我們可以大體計算出一公斤幹茶,採茶費用大概需要幾十塊錢。
我們加上一公斤幾十塊錢的壓餅費用,郵費、財務成本等等,你可以算一下大概多少錢是合理的。是不是感覺還可以呢?一公斤也就二百塊錢,是吧?不好意思,還有上面說的那個大頭——茶葉原料不是白給的。採摘加初制後的毛料,即使有很好的資源,古樹幹茶的採購公斤價也在千元左右,普通的在一千到兩千之間, 不用說一萬元以上的老班章,五六萬元的冰島等等了。
所以理智一些看,200克的古樹茶餅,怎樣核算價格也要在二三百元一餅了。
當然網上多的是9.9元包郵的老班章,我們可以理解為業界良心虧本大酬賓,畢竟這個世界是美好的,我們往好裡想吧。
閱讀更多 人自在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