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是在家門口就業

內容摘要:春日陽光明媚,3月24日,記者一行驅車來到“中國糯米蕉之鄉”冊亨縣巖架鎮,採訪當地村民就業情況。

幸福,就是在家门口就业

工人在公司展示室擺放產品

車輛駛出高速進入巖架鎮,道路兩旁火紅的三角梅熱情地綻放,放眼望去,層層的蕉林染綠了遠近的山山嶺嶺,碧綠的者樓河水在河谷中蜿蜒流淌,滋養著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貴州籬籇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巖架加工基地就坐落在蕉林叢中。

就業是民生之根,是民生之本。近年來,冊亨縣多舉措促進務工人員返崗就業的同時,大力培育農業產業,引進加工企業,以產業促就業,積極引導、培訓部分外出務工人員在家門口就業,努力確保一戶至少一人就業,著力推進全縣脫貧攻堅進程。貴州籬籇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巖架加工基地,就是該縣通過招商引資引進的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

貴州籬籇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休閒食品研發、加工及銷售的生產型企業。2015年,冊亨縣招商引進該公司到巖架鎮建立加工基地,立足當地優質糯米蕉的精深加工,建立佔地40餘畝的基地,基地建設總投資3500餘萬元,於2019年正式投產,其加工生產的“啵啦哪”系列產品目前已陸續投放市場。

走進整潔的加工廠房,一排排現代化的加工生產線有序地安放在廠房中,工人們正在加緊生產。

“以前在外務工,照顧不到家裡兩個娃娃和老人,現在在家門口就能就業,既能掙到錢,又能留在家帶娃娃讀書,同時照顧老人,真的太幸福了!”談到在家門口就業,正在生產線上忙碌的巖架鎮納碰村布依族村民岑福江滿臉幸福,由衷地對記者說。

岑福江今年32歲,2019年6月,她跟著同村的潘啟美一起來到籬籇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經過一段時間的技術培訓後,她們上崗就業,開啟了嶄新的美好生活。

“能在家門口就近就業是我們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婦女的夢想。在這裡上班離家近,工作環境好,騎車四五分鐘可以跑個來回,一個月能拿到2500多塊錢,寨鄰里不外出打工掙錢的好多都到這裡上班了,工作時大家相互照應,下班了又能照顧到家裡,現在我們的夢想成真了!”一旁工作的潘啟美也高興地說。

據公司總經理王澤豪介紹,像岑福江、潘啟美這樣的當地人,在該公司還有50多人。

“在當地發展產業,既能把人留下來,也能為一些有能力的本地年輕人提供施展才能、建設家鄉的平臺和機會。”王澤豪說。當地24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岑柱先就是典型的例子。岑柱先自從進入公司後,工作努力認真、表現優秀,通過培訓和工作積累,目前已進入公司中層,成為公司的財務主管,每月可領到4000元左右的工資,徹底擺脫了貧困。

“目前,到公司務工的50多名當地人中,有10%和岑柱先一樣,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進入公司務工,跨入了就業的門檻,邁出了脫貧致富的步伐。”王澤豪說。

王澤豪介紹,下一步,公司將大力開發新產品,在現有5個產品的基礎上,再推出新的果蔬類產品,通過電商等平臺,線上線下同步推動,加大市場的開拓力度,提高銷售額,帶動當地產業發展,增加當地百姓收入。“公司將立足當地,力爭實現產業壯大、百姓增收、企業發展的‘三贏’格局。”

採訪中,巖架鎮黨委書記李成恩介紹,近年來,作為“中國糯米蕉之鄉”的巖架鎮,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關懷下,高度重視當地村民的就業幫扶工作,立足當地的優質農產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糯米蕉產業,在縣相關部門的支持下,積極引進深加工企業,對糯米蕉進行精深加工,提高其產品附加值,通過發展產業,不僅增加了當地蕉農收入,還拓寬了貧困戶的就業渠道,目前全鎮通過產業用工實現就近就業的已有將近500人,為當地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