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祝福》:從祝福動詞到名詞的轉換裡,聊聊浙東的"祝福文化"

魯迅《祝福》:從祝福動詞到名詞的轉換裡,聊聊浙東的

魯迅短篇經典《祝福》,祥林嫂

導讀

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是我們重刷無數的經典人物形象。少時難懂《祝福》,如今重溫淚滿襟。少時的我們總是疑惑,魯迅先生為何不以《祥林嫂》為標題而用《祝福》呢?如今讀來,深有體會,幡然醒悟。

"祝福"從名字上看是浙東守舊民俗文化,但在先生的筆下既是名詞也是動詞。一邊展現的是魯鎮忙碌熱鬧的祝福民俗和過節場景,一邊奏響的是祥林嫂涼薄悲慘的悲劇命運和祝福輓歌。兩相對照,無比違和,辛辣諷刺。

以樂景寫哀,更見無限悲哀,這是魯迅作品的一大特色。正如孔乙己在笑聲中出場,又在笑聲中走向毀滅;祥林嫂在魯鎮熱鬧的祝福鞭炮聲中慘死在雪地。兩者何其相似。"祝福文化"的熱鬧與人物命運的淒涼鮮明對照,更增添悲劇氛圍。

我們就從祥林嫂的命運輓歌中,聊聊浙東的非遺“祝福文化”。

魯迅《祝福》:從祝福動詞到名詞的轉換裡,聊聊浙東的

一、 江南水鄉的傳統文化-祝福儀式,浸透浙東的非遺民俗文化底蘊

祝福,泛指祝人順遂、幸福和健康等;本意是舊俗,祈神賜福,除夕致敬盡禮,迎接福神,拜求對新一年美好憧憬。如此看來,祝福的本意更符合民俗文化的底蘊。

我們來聊聊,祝福的起源、時間、形式及福禮等。

"祝福"文化歷史悠久,起源於元朝紹興民間,傳承了上千年。在元朝統治下,江南水鄉的紹興百姓利用春節時期,暗中祭奠為國捐軀的南宋忠臣義士,後來就逐漸演變為當地城鄉春節風俗中最具特色的年俗文化。

魯迅《祝福》:從祝福動詞到名詞的轉換裡,聊聊浙東的

浙東祝福文化節

祝福的時間比較講究,一般是在臘月二十四以後。小年後人們便開始為祝福而緊張忙碌起來。除了準備各種祝福用的雞鴨魚肉,還需要採辦各種福禮,更要將祝福桌子、器皿等事先清理乾淨。

"祝福前清掃"同我們過小年稱謂的"打揚塵"如出一轍。人們在這天時把家裡徹底清掃乾淨,包括祝福供桌、器皿、蜘蛛網、牆頂垃圾等。記得小時侯,常見母親用綁起的笤帚來打掃揚塵。

這有必要提到另一風俗"送灶",送灶時間是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曾有記載:做官人家二十三,平民百姓二十四。人們在這天祭灶神,旨在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然後在臘月二十六再將灶神接回。

魯迅《祝福》:從祝福動詞到名詞的轉換裡,聊聊浙東的

魯迅故居的祝福圖片

《祝福》裡這樣寫"送灶"的情景: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雲中間時時發出閃光,接著一聲鈍響,是送灶的爆竹;近處燃放的可就更強烈了,震耳的大音還沒有息,空氣裡已經散滿了幽微的火藥香。

還有個有趣的習俗,過了臘月二十二,有的字眼是忌諱的、不能說。如"殺雞殺鴨",要說"化雞化鴨",因為祝福裡有"化牲屠"說法,其實就是圖個吉利。

這和我們相似,小時候接近年關或正月初一時,母親也是不讓我們說不吉利的字眼的。而且提前幾天就對我們千叮萬囑,別到時忘記了,影響來年運勢。

祝福在正廳或堂屋進行,院子也可。"福禮"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祭品"。原則上,擺福禮要用八仙桌的,我們小時就用四條腿兒的高點的桌子。至於福禮盤數,就視情況而定了,24盤可以,十幾盤也行。

福禮水果要諧音比較吉利的。比如桔子、葡萄寓有"生子"吉意;棗子、蓮子寓為"早生貴子、連生貴子";年糕、如意、元寶等糕點,則更有"吉祥如意、年年高"的美好寓意。

魯迅《祝福》:從祝福動詞到名詞的轉換裡,聊聊浙東的

魯迅故居的祝福圖片

記得小時候我家祭祖,都是強勢的奶奶在堂屋主導。

與紹興祝福不同,祭品盤數不到10盤,說是讓老祖宗先吃。祭品有煮得半熟的豬肉、豬頭或公雞和一些水果等,叩拜方式也不正式。

祝福時間一般早上3點到6點,晚上6點到9點。供桌擺放也有講究,按照"橫神直祖"習俗,祭神按木紋橫著擺,祭祖則豎著擺。祭神是向門外祭拜的,而祭祖則朝屋裡堂前祭拜,都需跪在蒲凳上叩拜,然後再上香燭。

魯迅《祝福》:從祝福動詞到名詞的轉換裡,聊聊浙東的

浙江省紹興市孫端鎮第二屆魯迅外婆家祝福文化節

祝福按輩分、年齡依次行三跪九叩大禮。舊時習俗只能男性參與,女人只負責前期的準備與勞動,就如《祝福》中的情景。但現在女性地位普遍提高,不管男女老少,只要是直系親屬都可參加。

祝福完畢後有"散福"環節,全家男女老少喝散福酒,吃散福糕。畢竟大家為了祝福忙活很久,甚至幾個小時都餓著肚子。散福一則是為了沾福氣,寓意吉祥如意,另外也是犒勞家人。

如今,祝福已成為非物質歷史文化,與紹興人的生活密不可分。祝福已浸透到他們的骨髓,祝福文化也成為他們的家學淵源,被世世代代的沿襲下去。

魯迅《祝福》:從祝福動詞到名詞的轉換裡,聊聊浙東的

魯迅故居的祝福圖片

二、 魯鎮為祥林嫂奏起的祝福輓歌,被悲涼籠罩著的浙東民俗文化

《祝福》裡"祝福"貫穿小說全篇,4次寫到祝福。起於"送灶",接著介紹"祝福",中間兩次寫到"祝福",最後以"祝福"結尾。讓"祝福"貫串整個故事,與祥林嫂涼薄而悲慘的命運,形成鮮明對照。

這好似明暗兩條主線,明線圍繞魯四家怎樣"過祝福",暗線寫祝福主體祥林嫂的命運。以明寫暗,更見黑暗,以樂寫哀,更見悲哀。如同魯迅經典《藥》。

然而,在浙東祝福民俗文化裡,在舊時封建宗法制度下,卻演奏著弱者祥林嫂的命運悲歌。兩者相互交織,愈演愈烈。這樣的悲涼環境,註定了她是一個不被祝福的人。

祝福,是舊時大戶人家的年終大典。

在辭舊迎新之際,有錢人家殺雞宰鵝,烹煮"福禮",供奉天神和祖宗,祈求來年好運。魯四老爺家自然不例外。

魯迅《祝福》:從祝福動詞到名詞的轉換裡,聊聊浙東的

《祝福》影片劇照

1、小說第1次這樣寫祝福:

“這是魯鎮年終的大典,致敬盡禮,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中的好運氣的。殺雞,宰鵝,買豬肉,用心細細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裡浸得通紅,有的還帶著絞絲銀鐲子。煮熟之後,橫七豎八的插些筷子在這類東西上,可就稱為"福禮"了,五更天陳列起來,並且點上香燭,恭請福神們來享用,拜的卻只限於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

魯鎮舊曆年終大典就是祝福,殺雞宰鵝,烹煮福禮,供請福神,祈求來年好運,而且只限男人參與。與上面提到習俗的一樣,但不可否認,祝福帶有封建舊制迷信意味,表明這樣的祝福別無二致,社會環境依舊。開篇即點明文化習俗及封建宗法制度,為祥林嫂悲慘命運埋下伏筆。

魯迅《祝福》:從祝福動詞到名詞的轉換裡,聊聊浙東的

如今的祝福文化節

2、小說第2次寫祝福,與祥林嫂命運交織著:

“到年底,掃塵,洗地,殺雞,宰鵝,徹夜的煮福禮,全是一人擔當,竟沒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滿足,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

這次祝福,魯四老爺家迎來勤勞善良、踏實肯幹的祥林嫂。她不堪惡婆婆迫她改嫁,選擇毅然出逃,憑藉自身幹練麻利的優勢來獲得自我價值。雖然在當幫傭的日子很辛苦,但對勞動的熱愛和信仰讓她充實和滿足。

"她整天的做,似乎閒著就無聊,又有力,簡直抵得過一個男子","她的做工卻絲毫沒有懈,食物不論,力氣是不惜的。人們都說魯四老爺家裡僱著了女工,實在比勤快的男人還勤快。"

這次祝福準備全由祥林嫂一人擔當,可以說功不可沒。她也在這樣的祝福氛圍裡,找到了生命中永恆的價值信仰-勞動,因而才如此愉快充實。這時的她,對生活是充滿信心的,為後來她精神支柱的倒塌埋下伏筆。

魯迅《祝福》:從祝福動詞到名詞的轉換裡,聊聊浙東的

手捧福禮的祥林嫂

3、小說第3次寫祝福,仍與祥林嫂命運交割:

"魯鎮永遠是過新年,臘月二十以後就火起來了。四叔家裡這回須僱男短工,還是忙不過來,另叫柳媽做幫手,殺雞,宰鵝;然而柳媽是善女人,吃素,不殺生的,只肯洗器皿。祥林嫂除燒火之外,沒有別的事,卻閒著了,坐著只看柳媽洗器皿。"

祥林嫂原本的幫傭生活穩定而充實的,但惡婆婆找上門來,強行綁走她並讓她嫁給賀老六。好在賀老六是個忠厚善良之人,讓祥林嫂的命運又一次改寫,迎來生命的曙光。

但好景不長,命運給了她第二次重擊。丈夫賀老六染風寒去世,兒子阿毛被狼叼走。命運猝不及防的急轉直下讓她喪魂落魄。她再次回到魯鎮,想找回曾經讓她引以自豪的勞動信仰。

魯迅《祝福》:從祝福動詞到名詞的轉換裡,聊聊浙東的

祥林嫂的幸福時光,有丈夫賀老六,兒子阿毛

但在這次的祝福裡,祥林嫂沒有找回曾經的價值。她手腳不靈活,記性也壞得多,讓東家很不滿意,兒子阿毛故事的悲慘傾訴讓鄰居們厭棄、冷落和嘲笑。所有人都認為她是不貞不潔之人。

"祥林嫂,你放著罷!我來擺。"四嬸慌忙的說。

她訕訕的縮了手,又去取燭臺。

"祥林嫂,你放著罷!我來拿。"四嬸又慌忙的說。

她曾經一人擔當祝福準備,而今"退居三線"。器皿不能洗,福禮不讓擺。她茫然失措起來,失去了眾人的認同感,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如同無用之物。她為了"贖罪"而千辛萬苦捐了門檻,但仍改變不了人們的歧視與偏見。


冬至祭祖這天,文中這樣寫:

“冬至的祭祖時節,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嬸裝好祭品,和阿牛將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你放著罷,祥林嫂!"四嬸慌忙大聲說。”

這次祭祖是壓垮祥林嫂的最後一根稻草,她滿心以為自己捐完門檻就是贖完了罪,就可以接受世俗的認可了。但很顯然,社會沒有給她這樣喘息的機會。她被趕出魯家,被人們徹底的拋棄。

正如有名人曾言,生活若剝去了理想、夢想和幻想,那生活便是一堆空架子。

魯迅《祝福》:從祝福動詞到名詞的轉換裡,聊聊浙東的

失去生活光華的祥林嫂

4、小說第4次寫祝福,與祥林嫂的悲慘命運形成鮮明對照。

"我給那些因為在近旁而極響的爆竹聲驚醒,看見豆一般大的黃色的燈火光,接著又聽得畢畢剝剝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我在蒙朧中,又隱約聽到遠處的爆竹聲聯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雲,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從白天以至初夜的疑慮,全給祝福的空氣一掃而空了......豫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

這次的祝福,寫在祥林嫂慘死在雪地之後,以樂景寫哀,更見悲涼。在一年一度的熱鬧紛繁的祝福鞭炮聲中,乞丐般的祥林嫂慘死在街頭雪地裡,走完了她命運多舛的一生。正如孔乙己在笑聲中出場,又在笑聲中走向毀滅。

《祝福》影片更具諷刺。祥林嫂拄著開裂的竹竿,提著內裝空碗的竹籃,在大雪紛飛的祝福裡,沿街乞討。遊走在魯四府外時,已經長大的阿牛在教人放鞭炮,鏡頭瞬間切換到幹練爽快的祥林嫂教阿牛放鞭炮的場景,多麼諷刺。

文末表面寫歡樂的景,幸福的景,實則表達作者對"祝福"的極其厭惡和諷刺。對封建迷信和封建禮教造成的祥林嫂的悲劇而無比憤慨。

魯迅《祝福》:從祝福動詞到名詞的轉換裡,聊聊浙東的

沿街乞討,死於祝福聲中的祥林嫂

三、 民俗文化之於不同的時代背景,會生髮出不同的社會現實意義

魯迅是以極大的熱情歡呼辛亥革命爆發的,但是新民主革命的侷限性讓他失望。帝制雖然被推翻,但軍閥統治和封建社會基礎沒有被徹底摧毀。

尤其是舊中國廣大農民日益貧困化,仍然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觀念、封建禮教仍然是套在人民頭上的精神枷鎖,我們從祥林嫂悲劇窺其全豹。

傳統民俗文化是有社會背景支撐的,不同的社會背景之下,自然生髮出不同的社會現實意義。

魯迅《祝福》:從祝福動詞到名詞的轉換裡,聊聊浙東的

如今的祝福文化節

在古代元朝,它是人們祭奠英烈們的信仰;在上世紀20-30年代,它是勞苦大眾頭上的精神枷鎖;而在現代,它是傳統民俗文化底蘊,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祝福文化"本為舊時春節俗禮,但與舊時底層人們的悲慘命運互相交織,就折射出這種文化在舊時代背景下被籠罩的陰影與悲涼。

如今,“祝福文化”已被列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場“祝福”傳承上千年,寄託了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嚮往,雖然形式上有所不同,但魅力依舊。

這,就是傳承和發揚傳統年俗文化的意義所在。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