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豐經濟學講義》讀書筆記(六、七、八章)

第六章 耐心

推薦文章

《利息理論》(The Theory of Interest,1930)——歐文.費雪(Irving Fisher)

《漫步華爾街》(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1973)——馬爾基爾(Burton G.Malkiel)

重要摘錄

1.當我們為一切事物——不管是選擇、需求、價格還是權利——引入時間的維度後,需求就有了急躁、耐心之分,商品就有了現貨、期貨之分,價格就有了現值、期值之分,而這就構成了整個金融市場的基礎。

2.每個人活在世界上,都至少面臨四種最基本的約束,那就是:東西不夠(稀缺)、時間有限、互相依賴、需要協調。

3.現貨和期貨如何交換,以實現更大的幸福,這就是我們這一章要討論的問題。

4.根據時間的維度,世界上所有的產品、商品、資源,都可以簡單地劃分為兩種:一種叫易耗品,一種叫耐用品。

5.人力資本是耐用品。任何一種能夠帶來收入的資源、本領或者稟賦,都是一種耐用品。

6.生小孩兒實際上是一種長期投資,是投資一個消耗品。

7.在消費的問題上,人也有時間上的偏好,不耐是人的自然傾向。所以有時經濟學家也喜歡將“不耐”稱為“確定性偏好”(impatience)。

8.自律可能源於想象力。

9.偏好現貨的人和偏好期貨的人之間,就會產生交易,也就是說不耐產生交易。而在這個交易當中,現貨和期貨的比價,就是我們所說的利息率,簡稱利率。

10.任何一宗現貨和期貨的交易之所以存在利率,關鍵是人們都有時間偏好,而那些想要換取現貨的人為了說服別人,讓他們推遲消費,就要對他們進行補償,補償就是利率的基礎。

11.未來越是不確定,補償就越大;

消費推遲得越久,補償就越大。利率就越高。

12.民間借貸率不得超過年利率36%。

13.未來越是不確定,那些未來才能實現的價值,在今天看來就越不值錢,打的折扣就越大,貼現率的概念就源於此。貼現率就是未來價值(期值)轉化為當前價值(現值)的打折程度。

14.一個投資項目的盈利前景,跟貼現率有莫大的關係。選擇一個比較高的貼現率,未來賺的錢在今天看來就不太值錢,這很可能就是一個不值得投的項目。

15.事實上,環境保護是一個經濟問題:今天我們要限制多少能源消耗,來換取明天更明朗的天空、更美好的環境?今天我們要作出多大的犧牲,來換取明天的好處?

16.PV(現值)=FV(期值)/(1+R利率)N(期數)次方

17.選擇0.1%的貼現率,意味著人們對未來極其看重,人們有超強的內心,把100年後的事情看成好像是明天要發生的事情一樣。

18.投資是時間維度上的平衡消耗。(Investment is the balancing of consumption over time)

19.投資其實就是消費,只不過是在時間維度上的平衡消費(人們只不過是為了追求最大的收益,在時間上做的一個平衡而已)。——我們要追求的,是終身每一個時間點的收入之和最大化。

20.對未來的預期決定了許多商業上的決策。OPEC不能決定國際油價,因為把石油從地底下抽出來的成本算不上什麼成本,真正的成本,是放棄了的明天的收入。答案就在於,實際上多打一桶石油的真正成本不是1美元(生產成本),而是被放棄的名頭這桶石油所能產生的收入。

21.資產的現值就等於預期的未來收入流的折現和。

22.看得見摸得著的動物(真實)世界;看不見摸不著的觀念世界。在真實世界裡,事物發展的規律決定了事物變化的節奏;而在預期的觀念世界裡,則是那些新信息被披露的過程,決定了價格變化的節奏:有新的消息披露出來,資產的價格就有變化。而消息披露的過程本身是隨機的,所以是不可預測的。也就是說,儘管經歷了信息的消化過程,但由於信息披露的節奏是隨機的,所以價格的波動也仍然是隨機的。

23.“隨機漫步”的基本觀點:不要再做研究了,買一攬子股票放在那裡,就等著它升值好了。

24.行為金融學:專門研究人的各種非理性行為。

25.所有資產的回報率都會趨向於相等。在競爭之下,任何資源所能獲得的回報,會接近於這個資源本身所能帶來的邊際收入。

26.社會的真實利率取決於人們的不耐程度,也就是人們用現貨和期貨進行交易時發生的比價。

27.養豬業的回報率不會因為肥豬丸的發明而提高(回報當然會增加,但是回報率沒有增加,因為肥豬丸的價格也會上漲)。

28.投保事項必須符合三個基本條件:事件的概率性、概率的不相關性和概率的獨立性。

29.保險公司是一種向客戶提供“未來收入一致性”服務的機構。

30.保險公司競爭招數:細分(segregation,把不同人的風險做精細劃分,人群劃分的越細,被佔便宜的情況越少)和加總(aggregation,同樣風險的人越多,他們之間產生風險的數學期望就越準確,離差就越小——這就是大數定律的原理)。

31.養老保險實際上不是一種可持續的商業保險,而是一種不斷地靠新人來維持的補貼制度,已經一步步走向破產的邊緣了。

32.每當有免費午餐出現,資源就會被濫用,就會產生大量的行政管理費。

33.期貨的全稱是期貨合約:其中一方被稱為期貨合約的買方,他答應在未來規定的時間內,按照規定的價格,想期貨合約的賣方購買規定數量的某種產品。而期貨合約的簽約人,必須包括中間方(期貨市場),因為期貨市場具有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會履行單邊合約的信譽。

34.交易者通過期貨市場表達對未來的不同看法,並從他們的不同看法中獲益。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交割日越近,合約買賣雙方的意見不一致就會慢慢地收窄。

35.期貨合同本身並不能減少風險。風險是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特有的,沒有人能夠徹底消除風險。期貨合約起的一個反重要作用就是重新分配風險。

36.言論是廉價的,但是要承擔後果的話,就得謹慎了。

第七章 供應

推薦文章

《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1817)——大衛.李嘉圖(David Ricardo)

重要摘錄

1.如果要在經濟學裡找一個最普遍適用又最違反直覺的原理,那麼首推的就是比較優勢原理(the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2.分工合作、自由貿易——自己跟自己比,總有效率比較高、成本比較低的生產項目,專注這種生產項目然後和被人進行交換,整個社會的財富就能夠增加,而個人的財富也能夠增加;(李嘉圖)

哪怕是天生稟賦一樣的人,只要專注某個細分領域的生產,就能夠減少在工作中切換往返的成本,能夠熟能生巧,能夠讓機器替代成為可能。(亞當斯密)

以比較優勢為指導,分工合作一定是對雙方都百利而無一害的。

3.單邊的貿易逆差(一個國家從另外一個國家進口的產品,多於這個國家向另外那個國家戶口的產品,貨幣淨流出的那個國家就會出現貿易逆差)或順差並不重要。

4.你不找競爭,競爭會來找你。

5.關於定價,經濟學裡有兩個概念——完全競爭狀態(perfect competition,受價者)和不完全競爭狀態(imperfect competition,覓價者),實際上,不完全競爭才是市場常態。

6.價格歧視是好事。因為人們不僅會追求利潤最大化,也同樣會追求損失最小化。如果明明存在無謂損失,那賣家和賣家都會想辦法消除它。消除這塊無謂損失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賣家在不同情況下對商品收入不同的價格就可以了。——價格歧視可以消除無謂損失。

7.要成功實施價格歧視,最重要的就是要防止消費者之間對同樣的產品進行轉售。越是難以阻止消費者轉售的產品,就越難實施價格歧視。

8.價格歧視通常分為三種:完美的價格歧視(對顧客消費的每個單位產品都分別收入最高價格的辦法)、二級價格歧視(對不同購買量收取不同的價格)、三級價格歧視(對不同的人群或者不同地域的人收取不同的價格)。

9.在市場中,競爭程度到底激烈不激烈,不看企業的數量,只看行業入口有沒有人為設置的障礙。即使開放市場還是封閉市場。

第八章 信息不對稱

推薦文章

《“檸檬”市場:質量不確定性與市場機制》(The Market for “Lemons”: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1970)——阿克羅夫

《法律的經濟學分析》(Economic Analysis of Low,2014)——波斯納

重要摘錄

1.信息不對稱的表現——欺騙(cheating)、偷懶(shirking)、逆向選擇(adverse seletion)、道德風險(moral hazard)、敲竹槓(hold—up)。

2.人和人之間本來是不存在互信的。當消費者無法分辨哪一件是高品質產品、哪一件是低品質產品時,他們就會離場,賣家也同樣離場,市場就會崩潰。因而商品質量有高低之分不重要,問題是怎麼把商品的品質準確地體現出來,這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的核心。

3.在經濟學裡,優質的第一層含義是指均質(產品的品質要維持一個穩定的水平);

優質的第二層含義是指,為了提高產品的質量所要付出的邊際成本應該跟它的邊際收益相等。當提高產品質量的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時,我們說它達到了優質的標準(一分價錢一分貨,對用戶而言是值得的,這才是最好的。舉例:當汽車製造商在決定要不要給汽車加一塊擋板時,表面上是製造商決定,但其實最終是消費者決定,因為這些加起來,都會成為汽車的成本,由消費者承擔)。

4.建立信任、克服信息不對稱的方法:重複交易、第三方背書、通過增加附加成本發信號(需求第三定律“好東西運到遠方去定律”——只有那些品質更高的產品,才配得上更高的附加值)、以品質三包代替品質檢驗(讓消費者幫助發現問題,有效降低質檢成本)、以延保合約甄別用戶(把對產品質量要求比較高的消費者甄別出來,讓他們承擔更高的費用)、以共享合約保障品質(鼓勵合作方都盡力保證自己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質量)、以沉沒成本取信於人(不能夠收回的成本,如喝酒是一種自殘行為,也是沉沒成本,越是願意自殘的人,越是容易取信於人)、以人質與付出抵押取信於人(鉅額廣告費的作用:廠商通過先花這一個億的成本,就把操縱消費者的地位自我削弱了,把主動權交給了消費者,從而取信消費者,以此證明自己不會欺負消費者的決心。這些被揮霍掉的錢,最後是由消費者支付的,但它買來了廠家的商譽,買來了廠家持續監督產品質量的積極性,買來了消費者的安心,錢沒白花。)

5.特許經營模式,就是很多家獨立的店鋪參與經營同一個品牌的商品,提供統一標準服務的商業模式。

6.每一家加盟店所做的違規之事,賬最後都會算到品牌頭上,繼而讓其他所有的加盟店共同承擔。也就是說,每一家違規的加盟店都對其他的加盟店具有很強的“負的外部性”。正因為這樣,用“不平等合約“來加強自己的地位,約束加盟店的行為,是為了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而專門定製的——“隨意終止合同”(termination at will)。

7.如何保障食品、藥品和化妝品的質量?

生產的不可追溯性,提高了質檢的難度,降低了品質的可靠性。可以以垂直整合保障管道產品的品質——產品的垂直鏈條越完整,企業和企業之間換手的環節就越少,品質質檢的成本就越低,品質就越有保障(與李嘉圖比較優勢理論相對立)。

8.以多樣性損失換取產品可靠性(如美國上百種不能日用產品的品牌,實際上是由10家左右的大企業,比如可口可樂、雀巢等公司——提供的)

9.世界上兩個唯一真愛的人相遇的概率是0。

10.要應對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光有市場是不夠的,還需要政府、法院也參與進來。

11.漢德公式:B(避免意外的成本)

——當船主避免意外所付的成本低於意外發生的概率乘以意外發生以後產生的損失時,船主就應該承擔責任)

——在實際的侵權法當中,責任的分攤不是黑白分明,而是有灰色過渡帶的。針對責任的強弱不同,存在著不同比例的責任分攤類型,包括疏忽責任、嚴格責任(顧客不需要提供關於疏忽的證據就能獲得賠償)、連帶責任等。

12.政府監管之強制披露(mandated disclosure)——是指政府命令廠家把產品的所有副作用清楚地列出來告訴消費者,讓消費者自己來做決定。

13.讓監管機構之間也形成競爭態勢,讓“專業知識“和“選擇自由”得到協調的好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