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哭就抱會寵愛孩子?你想得有點多!

朋友Ada最近很是煩惱,她感覺自己被寶寶的哭聲控制住了——

  剛放下寶寶去拿點東西,寶寶的哭聲隨即響起;

  穿好鞋子準備出門上班,寶寶瞟見了立馬開嗓;

  不過是上個廁所而已,寶寶也要哭得要死要活的……

  真是一秒鐘就不能放過老孃!

  不過,母子始終是心連心的。Ada發現,只要寶寶哭鬧時,自己暫停下來給寶寶一個擁抱,就能馬上止住他的“花式哭鬧”了,真正讓她困惑和糾結的是——聽說,寶寶一哭就抱,會寵壞他,這是真的嗎?


一哭就抱會寵愛孩子?你想得有點多!


  只能說,在傳播這種說法的人,一定是讀的書太少了!

  西爾斯認為,嬰兒對母親的依戀是一種源於生物性的、渴望接近的願望,是進化的產物。在生命的最初階段,及時響應寶寶的需求,為親密的親子關係奠定堅實的基礎。

  還有的專家認為,父母及時對嬰兒的哭鬧做出反應,能讓嬰兒感受到關愛,從而建立起對周遭環境的信心,變得更獨立更勇敢。

  但從來沒有一本權威的書籍提到過“一哭就抱會寵壞孩子”,這種說法是沒有任何理論依據的。

  回到現實中來,很多媽媽發現寶寶“索抱”時,常常是這樣的——

  看到媽媽的注意力不在自己身上了,寶寶哭聲立馬開始,但只要媽媽及時給ta一個擁抱,寶寶就會心滿意足地在媽媽的懷裡蹭幾下,然後很快把注意力轉向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上了。

  這就相當於,寶寶只是用哭聲來驗證一下,媽媽是否在關注自己而已——如果媽媽及時回應,寶寶的安全感就會瞬間滿格;如果媽媽沒有及時回應,或者回應的態度很冷漠,那麼寶寶就會很焦慮,久而久之,甚至會陷於“習得性無助”中,不再用哭鬧的方式來獲得媽媽的關注。

  對比兩種後果,你還會認為一哭就抱就寵壞孩子嗎?

  筆者從來都堅定地認為,父母給孩子無條件的愛,能不斷地填滿孩子內在的“安全感池子”,又怎麼會生出壞的結果來呢?

  在育兒過程中,真正會寵壞孩子的行為是——

不注意孩子的品行教育,任由他撒潑任性;或者,孩子要星星給星星,要月亮給月亮;孩子已經慢慢長大了,家人還把ta當小嬰兒一樣來養,追著餵飯……這才是真正的驕縱無度,實力坑娃。

  希望所有爸媽都能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和有原則的教養,這樣孩子才有希望長成ta本可能有的最好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