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良法善治落地的四重考慮

作者:臧明宏(連雲港市贛榆區檢察院辦公室)

【態度】良法善治落地的四重考慮


法出於儀,威於義,能讓人感受到溫暖的法律才是好法律,才是有生命力的法律。善製法者,為匠人之用矩;不善製法者,如陶人之用型。新時代的法律人,正在堅守良法善治之初心,全面釋放善意的司法關懷。

作為基層檢察機關,司法辦案直接面對案件當事人,無論案件辦理過程還是辦理結果,都應當做到國有常法,雖危不亂,法施於人,雖小必慎,常懷悲天憫人胸懷,讓當事人在每一個辦案細節充分感受到司法的溫情和善意,感受到法律的公平和正義,這既是司法體制改革和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改革的根本目的,也是促進檢察機關在履職監督中不斷提升公信力和親和力的具體體現。

首先要考慮當事人案發起因。

“我們辦的其實不是案子,而是別人的人生 。”這不是一句空泛的口號,應該是法律人的共識和價值觀。我們在追求辦案技巧嫻熟、業務精良的同時,更應當傾聽當事人耐人思索的背後故事,詢問他們日常表現,調查作案真實動機,瞭解案件的起因背景,不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是需要我們檢察官認真思考的問題。

如果當事人系初犯、偶犯,非故意犯罪,社會危害性又小,我們就要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辦理,做到該寬則寬,當嚴則嚴,寬嚴相濟,準確裁量刑罰,確保罰當其罪。法律的本意是懲罰犯罪,但更重要的是保護無辜、挽救失足。

贛榆區檢察院辦理未成年人王某傳播淫穢物品案,從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出發,走訪家庭、學校,瞭解王某平常表現,在依法作出相對不起訴決定後,制定個性化幫教方案,集社會、學校、家庭、司法之合力,成功幫助王某度過考察期。現在,受傷的小樹已然茁壯成長,王某已經成為一名陽光、青春的大學生。這是王某人生中的分水嶺,更是他人生中的反思鏡。細想,如果任由歪杈斜枝橫長,豈能成才為梁?

其次要考慮當事人家庭背景。

“我們辦的不僅是一個人的案子,而是一家人的案子。”每個人都是社會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一人犯案,全家不安,老人添白髮,子女受影響,處處感到低人一等,時時覺得受盡冷眼。

因此,我們辦案要考慮以司法溫度傳遞司法善意,不能片面追求辦案數據,要用心、用情、用力提升辦案質效,堅決不能辦了一個案子,毀了一個家庭,善後司法救助、法律救濟、社會援助工作至關重要。要儘可能、盡最大可能、最大努力地做好案件背後的家庭保護工作,這個社會性的問題不應該被我們法律人忽視,而應當成為法律人的責任擔當和初心使命。

贛榆區檢察院辦理一起姑嫂間故意傷害案,承辦檢察官三次深入村戶走訪,詳細調查家庭矛盾產生的癥結所在,邀請當地人大代表、鎮村幹部構築調解合力,提升調解智慧,針對性地開展刑事案件和解,最終促成姑嫂握手言和,和好如初,讓這個原本一度冰冷的大家庭恢復了往日的溫馨、和諧,讓充分感受法律溫度、體驗司法關懷的歡聲笑語盪漾在親情間,跳動在屋簷下。

再次要考慮民營企業發展。

“我們辦的不僅是一個企業負責人的案子,而是整個企業的案子。”凡是涉民企案件我們都要以謙抑司法理念包容審慎辦理,綜合認定行為性質,依法妥善處理,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努力實現司法辦案與護企救企促企有機融合。

針對社會高度關注、重大疑難複雜的涉企案件,要通過舉辦聽證會等形式,充分聽取各方意見,依法把握涉民營企業案件起訴標準、嚴格審查涉民營企業案件的逮捕條件;堅持在辦案中嚴格區分經濟糾紛與違法犯罪的界限;進一步加強企業羈押必要性審查,減少因羈押對企業生產、運轉、升級造成的傷害,增強民營企業家在檢察辦案過程中的認同感、獲得感。

涉企案件,牽一髮而動全身。在審慎辦理案件的同時,還應當以長遠的戰略眼光,建立健全法律幫助機制,開展涉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案件辦理與風險評估、風險控制、風險化解同步進行的“法律體檢”工作。

贛榆區檢察院辦理一起民營企業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檢察官本著保護農民工利益、保護民營企業權益和司法謙抑的原則,通過訊問了解到犯罪嫌疑人正在外地打工償還工人的工資欠款,且一直沒有將公司註銷,打算東山再起,如果提起公訴的話,不僅要對企業負責人判處罰金,同時還要對公司判處罰金,這對於嫌疑人來說無疑雪上加霜。鑑於該企業負責人具有認罪認罰坦白情節,在提起公訴前已經清償了全部拖欠的工人勞動報酬,贛榆區檢察院依法對該企業負責人作出相對不起訴決定。今年疫情好轉之際,該企業真地復工復產了。

最後要考慮社會可能影響。

“我們辦案不僅追求法律效果,更注重社會效果。”新時代的檢察人應該是有擔當、有情懷、有溫度的司法人,要有一顆悲天憫人、救人濟世的慈悲之心,要全面、深刻地看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因案件對其個人、家庭造成的影響,以及辦案可能造成的社會影響。

每一起案件都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好、宣傳好,就會收到漣漪效應。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改革要求“誰辦案誰普法”,通過以案釋法,洗滌人們心靈,引領浩然正氣,淨化社會生態。要通過辦案深入分析案件背後的社會問題,以剛性檢察建議實現“辦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社會效果,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

贛榆區檢察院辦理一起涉黑涉惡案件,辦案中發現偵查機關存在線索掌握滯後、司法機關存在對律師監管不力、基層黨組織對農村幹部監督缺失等問題,連續制發三份檢察建議,促進偵查機關履職盡責、司法機關依法規範律師執業、基層黨委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農村幹部教育管理,這是檢察人的職責所在,更是檢察人應盡的職業義務。

因此,我們要在依法辦理案件的基礎上,注意辦案方式方法,從辦案細節上儘可能體現司法溫度和人文關懷,在辦案中體現法律人的職業擔當和初心使命,追求雙贏、多贏、共贏的綜合辦案效果,實現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