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棣在朱元璋活着时谋反,能有几成胜算?答案太扎心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几乎是古代所有男子梦寐以求的事情,但距离这种梦想最近之人,莫过于那些皇子们。出生在帝王之家,具备先天优势,却未必过得幸福,因为皇位只有一个,毕竟“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成王败寇乃亘古不变的道理,龙袍加身登基称帝者,才是笑到最后之人。

对于皇子来说,荣登帝位的方式无外乎三种。第一种,皇帝钦点的接班人,这种也是最常见的情况。一般来说,古人遵从长幼有序之原则,在选择继承人方面,皇帝通常也会如此,即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但也时常不按照此方式,比如汉武帝、隋炀帝以及清朝大部分帝王,并不是嫡长子。无子嗣者,则传位于兄弟,崇祯当属此例。

如果朱棣在朱元璋活着时谋反,能有几成胜算?答案太扎心

第二种,皇子或群臣的推举。由于皇帝死得太突然,之前没有任何征兆,甚至没来得及确定新皇帝人选。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既然先帝不在,必须在最短时间内选出新皇帝,否则容易出乱子。秦始皇驾崩于沙丘,事发突然,且当时未册立太子,赵高和李斯篡改始皇遗诏,立不学无术的秦二世为帝。另外,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因能力突出,获得众兄弟的拥戴,从而继承汗位。

第三种,皇子本与皇位无缘,却采取谋反之手段,最终夺得帝位,唐太宗李世民最为典型。李世民是李渊的次子,能力和品行皆出类拔萃,深得将士们的拥护,唐朝大半个江山,基本上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但是,李渊并未册立李世民为太子,而是选择了长子李建成。

如果朱棣在朱元璋活着时谋反,能有几成胜算?答案太扎心

后来,李世民与李建成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达到不可协调的地步,引发了玄武门之变,李建成被杀,唐高祖李渊伤心至极,但事已至此,只好改立李世民为太子,随后禅位于他。明成祖朱棣的帝王之路,跟唐太宗颇为相似,只不过他是以“清君侧”为理由,从侄子建文帝手里夺得皇位。

朱棣十岁被封为燕王,十七岁到封地就任,当时元朝残余势力还在,朱元璋之所以让朱棣镇守于此,并非随便做出的决定,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朱棣排行第四,且为马皇后所生,名副其实的嫡子。更重要的是,朱棣的军事才能过人,可以说独占鳌头,跟朱元璋年轻时甚是相似。

如果朱棣在朱元璋活着时谋反,能有几成胜算?答案太扎心

朱棣原本并没有动过当皇帝的心思,他对大哥朱标非常敬重,况且朱标早就被立为太子,他的地位无人能撼动。可惜朱标30多岁就病死了,朱棣伤心之余,内心也有些激动,认为父亲会让他做接班人,毕竟其他皇子根本无法跟朱棣相提并论。然而,结果让朱棣大失所望,眼睁睁看着侄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心有不甘,却又无能为力。

可想而知,朱棣非常郁闷,不理解朱元璋为何这么做,难道自己还比不上乳臭未干的侄子吗?朱允炆继位后,听从大臣的建议,下旨进行削藩,是可忍孰不可忍,朱棣与侄子兵戈相向,即历史上罪名的靖难之役,并取得最终胜利,建文帝失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朱棣则取而代之,成为大明第三位皇帝。

如果朱棣在朱元璋活着时谋反,能有几成胜算?答案太扎心

建文帝的结局,虽然让人惋惜,但也说明他能力不足,要不然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有人提出假设,如果朱棣在朱元璋活着时起兵谋反,能有几成的胜算?稍微思考一下便可以得出答案,朱棣连一成胜算都没有,肯定败得很惨,答案听起来太扎心,却是不争的事实,为何这么说呢?

首先,只要朱元璋活着,朱棣就找不到谋反的借口,出师无名,必然没有部下愿意追随他,估计连封地都出不了,就会被平定。其次,朱元璋戎马一生,经历过大风大浪,威望和能力远超孙子朱允炆,也非儿子朱棣可比,分分钟就能消灭叛军。最后,朱元璋爱子心切,绝不会削藩,朱棣肯定老老实实当一个手握实权的王爷,不会做出谋反这种高风险之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