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歐洲藝術史筆記(第十一章):揚.凡.艾克與北方文藝復興藝術

15世紀,勃艮第公爵領地又稱為荷蘭,有著繁榮的貿易和生產基礎。這裡靠近英國,又連接歐洲大陸,有優越的貿易便利性,公爵本人與領地政府的官員謹慎的通過領導各類行會,來維持貿易繁榮 。

勃艮第公國區域大致相當於現在的比利時,我們說的佛蘭德斯其實是狹義上的勃艮第,現代荷蘭位於勃艮第公國的北部,無論從經濟、文化、藝術上,都只佔了很小一部分,尤其是15世紀的荷蘭藝術,尚沒有很大的影響力。學術研究對這一地區有各種稱呼,但無論是比利時、佛蘭德斯、勃艮第還是荷蘭,我們只要從時間順序上明確它就可以。

15世紀荷蘭藝術顯然也收到了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影響,人們開始對這個世界保有好奇心和發現力,開始關注個人本身。

Jan van Eyck(揚凡艾克)是北方文藝復興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前一直有人認為是他發明了油畫,其實並非如此,範艾克時期,這種顏料已經在荷蘭南部大面積使用,這種顏料用亞麻籽和核桃油做成,乾的比較慢,顏色又比較持久。不像溼壁畫,畫家可以很仔細的慢慢畫,畫出很多細節,即便是中間修改過,顏色幹掉之後也很難發現。

凡艾克Arnolfini Wedding Portrait《阿諾芬的婚禮》是他最有名的畫作之一,大約90年前,有評論家認為,在這幅畫上,能看到如倫勃朗般出色的光影效果,溫暖的,泛著金光,有陰影,有明亮,這當然是油畫顏料帶來的,但它更是體現了凡艾克的天賦,使得這幅作品足以和兩百年後倫勃朗的繪畫相提並論。

我的歐洲藝術史筆記(第十一章):揚.凡.艾克與北方文藝復興藝術

Jan van Eyck 《Arnolfini Wedding Portrai》1434年

這幅畫的名字叫《阿諾芬的婚禮》,但它究竟是不是一個婚禮,是有爭議的。阿諾芬確有其人,他是一位在荷蘭做生意的意大利商人,全名是Giovanni Arnolfini,他的妻子Giovanna Cenami。學者Erwin Panofsky認為,這其實是一個私人的結婚儀式,這樣的儀式並不一定要求神職人員或者政府人員參與,只要有兩名目擊者在場,也可以證明婚姻是有效的。畫中的凸面鏡中仔細看有兩個人,其中一位便是畫家凡艾克。他還在畫中籤下名字:Jan van Eyck was here, 1434.

《根特祭壇畫》Ghent Altarpiece,是一幅多聯屏畫,油畫,尺幅巨大。儘管我們說根特祭壇畫是凡艾克的作品,但其實,它更應該歸於揚凡艾克的哥哥,Hubert van Eyck。他最早畫下了聖母、聖子等的形象,後來英年早逝,由弟弟揚範艾克繼續完成,為了紀念哥哥,揚凡艾克將哥哥的名字放在了自己的前面。

這幅祭壇畫原本是供養人放在墓穴裡的,16世紀被移到了小禮拜堂唱詩班的下面,再後來,教堂將它放在醒目的位置,如今, 所有遊客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這幅作品。

我的歐洲藝術史筆記(第十一章):揚.凡.艾克與北方文藝復興藝術

Ghent Altarpiece

祭壇畫內部的空間分為兩層。上層中間三個人物是由哥哥休伯特·範艾克畫的:聖父上帝,旁邊是瑪麗和施洗者聖約翰。旁邊是由兩個小組畫的音樂天使。左邊是亞當,右邊是夏娃。


下面中間的面板是羔羊的崇拜,同時也是一幅出色的風景畫。羔羊是耶穌,代表著獻祭、彌撒和聖餐。它來源於聖經中的啟示錄,“在長老中間,立著一隻被殺的羔羊。”根特祭壇可以稱為萬聖之像,一大群人匯聚在一個噴泉的中軸線上,注意凡艾克對植物的描繪,精確而詳細。


向根特大教堂捐獻這幅祭壇畫的是Jodòcus Vyd夫婦,就像恩裡克之於Arena chapel,這對夫婦也有自己特殊的理由,向教堂捐獻藝術品來延續家族的榮耀。丈夫Jodòcus Vyd是勃艮第公爵財務大臣的兒子,父親因盜竊罪被捕。


祭壇藝術在北歐文藝復興時期,雕塑和繪畫的地位差不多平分秋色。意大利多為大理石雕塑,而這裡的祭壇雕塑多為木雕,因為勃艮第地區森林資源豐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