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所谓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能够打开孩子的内心

《放牛班的春天》这是一部由克里斯托夫执导的法国音乐电影,影片于2004年3月在法国正式上映,次年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提名。关于电影所获的荣誉,在这里就不过分的阐述,正所谓1000个观众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不过从豆瓣影评中,我们也能大致看出这部影片的受欢迎程度。

影片讲述了一位音乐老师和一群孩子的故事,这位音乐老师怀才不遇,空有满腹的才华却没有地方能够施展出来。偶然的一次机会下,他成为了一家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他面对的儿童并非所谓的正常孩子,这些孩子都是被家长定义为问题儿童,所以孩子们在这里受到的教育是比较简单粗暴的。克莱门这个音乐老师没有到来之前,孩子们经常遭受体罚,往后的时光里,他选择了教孩子们唱歌,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打开孩子的内心。

不难发现,《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的主题并不是特别的新颖,正是因为影片的叙事结构简单,从而给人一种轻松自然的体验,揭露的现实虽然有些许沉重,但呈现出来的效果却没有那种压抑之感。影片中的孩子被人们当作是问题儿童,克莱门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固有的偏见,这种发自内心的尊重与关怀,不仅能唤醒孩子内心纯真还能展现出人性的真善美。

没有绝对的问题儿童,只要不够成功的教育,为了更好的阐述影片的魅力及背后所蕴藏的生活哲理,接下来我会从内容表达、形象塑造、叙事手法这三个层面进行展开,所谓最好的教育,或许就是能够打开孩子的内心。

《放牛班的春天》:所谓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能够打开孩子的内心

内容表达: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人性化教育,不仅体现出以人为本还能唤醒孩子内心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里面蕴含的教育意义非常深刻,虽然只是简单的讲解了师生之间的教育故事,但是各种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却表现得恰到好处。影片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人性化教育,不仅体现出以人为本还能唤醒孩子的内心,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影片中的主人公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他学会了尊重孩子同时给予宽容,这种人性化教育对于这些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优秀的老师在孩子成长过程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否发挥出孩子本身的能动性,这需要老师非常用心才能加以实现。

  • 首先,教育孩子要唤醒其主观能动性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中,主人公克莱门教育孩子方面非常奏效,很多父母都把这些孩子当成问题儿童,并没有正确客观的去看待他们。

克莱门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固有的偏见,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他抛却了固有的成见和所有的暴力行为,选择了唤醒其主观能动性。

世界上每一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可能,能够把好学生教好,这并不是一件多么难的事,如果能够把差学生教好,这才是所谓成功的教育。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都渴望被尊重和理解,所以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影片中的主人公克莱门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孩子,这样的教育方式才能唤醒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放牛班的春天》:所谓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能够打开孩子的内心

  • 其次,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差异化表现

林则徐曾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共性和个性,这是存在于每个孩子身上的特质,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追求共性的同时保留孩子的个性,从这个方面来看,因材施教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所谓的好学生和坏学生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放在特定的条件下来看,好学生也可以变成差学生差学生也可以变成好学生。

影片中的主人公克莱门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他非常注重孩子本身的个性发展,正是因为他看到了每一个孩子的内在需要,无论是尊严的需要还是被尊重的需要。为了能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定位,克莱门选择了用组建合唱团这种方式,从而寻求个性和共性的平衡。

《放牛班的春天》:所谓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能够打开孩子的内心

  • 最后,宽容和爱能够感化孩子的内心

通常说来,教育孩子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承,同时还要注重孩子内心的变化,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恰到好处的宽容和爱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宽容和爱能够感化孩子的内心。

正如孟子所说:“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影片中的主人公克莱门面对孩子的调皮表现,并没有表现出愤怒和过激的行为,其它老师面对这种场景就会对孩子进行体罚,然而克莱门却选择了对孩子加以包容。问题儿童皮埃尔虽然非常调皮性格叛逆,但克莱门却发现了他身上具备的音乐天赋,面对时常犯错的皮埃尔,克莱门选择了让他担任领唱,故事最后我们也能得知,皮埃尔成为了著名音乐指挥家。

《放牛班的春天》:所谓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能够打开孩子的内心

形象塑造:影片中人物形象塑造棱角分明,展现人物性格的同时也暗示了命运走向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非常具有特色,通过影片中塑造的融形象,我们不仅能够了解人物本身的性格特点,同时也暗示了人物最后的命运走向,这也为影片最后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影片中的主人公克莱门是一个平凡又伟大的老师,他的平凡体现在他和很多老师一样,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帮助孩子们能够将自身的潜能发挥到极致,他的伟大体现在克莱门真正走进了孩子的内心,同时调动了每一个孩子身上的能动性。通过片名我们就能窥见他的辛劳,所以老师都对这些孩子失去耐心,只有克莱门选择了用心去感化他们,这种爱也是伟大的。

与此同时,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克莱门选择了认真教孩子们唱歌。这些问题儿童并没有让他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这其中就有一个叫皮埃尔的孩子,他的调皮和自身的音乐天赋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这种情况,克莱门选择了保留孩子本身的个性,同时发挥出他身上具备的潜能,正是在克莱门这种宽容和爱的教育下,孩子们冰冻的内心逐渐被唤醒。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中括号的人物形象十分鲜明,无论是心怀热爱和宽容的克莱门,还是天赋与调皮共存的皮埃尔,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都非常成功。现实生活中,或许问题儿童并没有想象中难教化,他们缺失的也只是一位能够走进他们内心的老师。

《放牛班的春天》:所谓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能够打开孩子的内心

叙事手法:采用倒叙的叙事手法进行描述,不仅能还原故事场景还能引发观众的共鸣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在叙事手法当中的运用恰到好处,采用倒叙的叙事手法进行描述,不仅能还原故事场景,还能引发观众的共鸣。与此同时,影片中的故事情节能够于细微之处揭露出深刻的社会问题,不仅能够丰富影片的内容还可以引发观众的思考。

实际上,这部影片的主题非常的简洁明了,这一场心灵的洗涤旅程中,克莱门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孩子的应试能力,正是在这样一种教育导向下,很多孩子因为升学和就业的压力变得浮躁,本是无忧无虑的年龄却肩负着不可承受之重。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变得沉重不堪,孩子内心的个性化发展被忽略,这时候如果想要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那么也就成了一个非常难的问题。

不难发现,《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中美妙的音乐下充满了人性的关怀,抑郁不得志的克莱门和一群问题儿童之间的相遇,让这一场原本艰难的旅程变得有趣起来。克莱门并没有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一方面是因为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会让孩子们变本加厉,反而还会加剧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是因为克莱门的教育理念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这种善良和责任感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临时的庇护。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对节奏把握拿捏的非常到位,我们不仅能够从影片中看到师生之间做中真实的情感,同时还能够看出克莱门教育方式的独特之处。与此同时,影片的整体基调是轻松又愉悦的,或许能够感受到些许悲凉,但更多的还是心存感激和无尽感动。

《放牛班的春天》:所谓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能够打开孩子的内心

结语

所谓真正好的教育,或许就是能够打开孩子的内心。现实生活中,问题孩子我们随处可见,但能够走进孩子内心的老师却并不多见,《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或许能够给我们更多关于教育的思考和启发。

总体说来,不要轻易对每一个孩子贴标签下定义,毕竟每一个孩子都有无限可能。我们的言语不能做到恰如其分,所以也就不要抹杀孩子身上具备的各种可能性。每一个调皮张扬的孩子背后,实际上都有一些天赋没有被挖掘出来,教育的目的就是挖掘孩子的这些天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