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伐纣时,见过哈雷彗星吗?是怎样记载的

武王伐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场留下了较多史料和理论建构的“革命”——这个词汇的本意是“改变天命”,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的词汇如“改革”、“革新”、“革除”中的“革”字,都还是类似意义。儒家虽然有“汤武革命”之说,但成汤灭夏桀只有简单记载且缺乏理论建构,非武王伐纣可比。


周武王伐纣时,见过哈雷彗星吗?是怎样记载的


理论建构的要点,就是论证“天命归我”。但“天命”如何得知呢?那就需要观察天象了,所以武王伐纣这样一场“革命”,留下了16条与天象有关的记载。这些记载有真有伪,有些可以用现代天文学方法回推检验,但都可视为周人及后人为伐纣进行理论建构的一部分。

周武王伐纣时,见过哈雷彗星吗?是怎样记载的

《淮南子·兵略训》载:“武王伐纣,……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按后世流传的星占学理论来看,这是一个不利于周武王军事行动的天象,因为“时有彗星,柄在东方,可以扫西人也”。就是说,周武王的军队在向东进发时,在天空见到一颗彗星,它像一把扫帚,帚柄在他们要进攻的殷人那一边(东边)。但是对于天文学家来说,这条记载给出了彗头彗尾的方向,不失为一个宝贵信息。毕竟,古人记载天象是“搞迷信”用的,不是给现代天文学家当观测资料用的,所以一点一滴的信息都很宝贵。

周武王伐纣时,见过哈雷彗星吗?是怎样记载的

已故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张钰哲,利用当时还很稀罕的TQ-6型电子计算机,计算太阳系大行星对哈雷彗星轨道的摄动,描述哈雷彗星3000年轨道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他对中国史籍中可能是哈雷彗星的各项记录进行了分析考证。经过张钰哲的研究,我们现在知道,从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起,下至1910年,我国史籍上有连续29次哈雷彗星回归的记载;秦始皇七年之前还有3次回归记载。当然,记载了哈雷彗星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发现了哈雷彗星,因为古代中国人并不知道这32次记录的是同一颗彗星,因而实际上也就谈不到哈雷彗星的“回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