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斯:娼家的身體,作家的靈魂,財富種族差異下無情的《情人》

  "我認識你,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在,我是特為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

  ——《情人》 瑪格麗特·杜拉斯

杜拉斯:娼家的身體,作家的靈魂,財富種族差異下無情的《情人》

  這個經典開頭可以說幾乎所有人都見過,特別是"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可謂經典。然而或許有九成知道這句話的人並不瞭解其出處,即《情人》這本小說。

  除了這一段,這本書當中還有很多經典的話:

  "我知道,女人的美麗,不在衣裝,不在美容修飾,不在香脂首飾貴不貴,不在是否擁有珍品罕物。"儘管她也沒能說清楚是"在"哪裡,但也確實只能言盡於此。

  "他說他和過去一樣,他仍然愛她,他不能停止愛她。他愛她,至死不渝。"這是《情人》的結尾。

杜拉斯:娼家的身體,作家的靈魂,財富種族差異下無情的《情人》

  如果想了解《情人》的魅力,就必須要知道作者杜拉斯是什麼樣的。其實有一些作品讀懂不需要了解作者,乃至還有很多作者是刻意弱化自己對作品的個人影響的,但對於《情人》而言,一方面這是有自傳色彩的小說,另一方面杜拉斯的作品是出名的難讀,雖然這已經是她比較貼近讀者的作品了。

  瑪格麗特·杜拉斯,法國女作家。她有對自己驚世駭俗的總結:"如果我不是作家,我很可能會是名妓女。"其實這句話品一品很有意思,她有敏銳細膩的情感感知,兼具獨特的女性魅力——就是那種最原始的,引起情慾的靈魂性感,但文字與寫作的出眾稟賦又讓她不止於做一個默默的對情色有著獨特感知的女性,而是讓她得以把這些感受表達出來,憑藉其魅力成為最著名的法語作家之一。

杜拉斯:娼家的身體,作家的靈魂,財富種族差異下無情的《情人》

  她於1914年出生在法屬殖民地,印度支那,原名瑪格麗特·多納迪厄,有兩個哥哥,父母都是教師,大學就回到了法國巴黎。但她在熱帶地區度過的童年和少年影響了她一生的體驗——這正是《情人》所寫的。如同我們每個人的原生家庭和青少年都會給一生留下格外深刻和難以擺脫的影響一樣,寫作《情人》的時候,杜拉斯已經七十一歲了,卻還能夠在她的文字裡感受到強烈的對少年家庭的情感以及對當時家庭、伴侶關係的思考。她生活在戰爭時代,歷經戰時的輾轉坎坷,睿智、堅強,有對文字的高品位,以及頗為受人非議的私生活。她最多的取材就是她豐富的情愛經歷,她是有這種天賦的女人。

杜拉斯:娼家的身體,作家的靈魂,財富種族差異下無情的《情人》

  她說:"一個女人若一輩子只和一個男人做曖,那是因為她不喜歡做曖。"以及:"對付男人的方法是必須非常非常愛他們,否則他們會變得令人難以忍受。我愛男人,我只愛男人。我可以一次有50個男人。"這是足夠大膽而且精通文字與情愛遊戲的女人才能說出來的話。她一生中也的確如她所言,在法國這樣具備浪漫與自由放蕩的土壤的地方、在流淌著法國人叛逆和追求激情的血液,同時戰爭和混亂隨機籠罩的時代裡,她有許多露水情緣,有被默認並公開甚至持續一年以上的三角關係,等等,她不放過任何一個從男人身上尋找激情進行生活和創作的機會,而她的情人為她痴迷一生,不管是第一個還是最後一個。她一生都在吸食情愛,與其說愛男人,不如說愛"愛",男人是一種必需的手段,這在《情人》當中也早已顯現。

杜拉斯:娼家的身體,作家的靈魂,財富種族差異下無情的《情人》

  她是個極具魅力的女性,但這樣的女人被愛或者恨都不奇怪,然而魅力化為文字以後那就純粹成為了魅力本身,那就是招人迷戀的。《情人》並不好讀,不管是從情感上還是從技巧上,把它創作為電影也只能單純地表現成一個"催人淚下的""悽美的"愛情故事。或許這是足夠構成一個美麗的、單純的愛情故事的,她在小說裡大量描寫了各種各樣的、帶著溫度的、嗅覺的、熱帶地區的景色:沙漠,大河,堤岸,山上的房子,森林,城鎮;乃至"她"和"他"發生情愛的場景:

  "城裡的喧鬧聲很重……房間裡光線很暗,我們都沒有說話,房間四周被城市那種持續不斷的噪音包圍著,城市如同一列火車,這個房間就像是在火車上。窗上都沒有嵌玻璃,只有窗簾和百葉窗。在窗簾上可以看到外面太陽下人行道上走過的錯綜人影。過往行人熙熙攘攘。人影規則地被百葉窗橫條木劃成一條條的……從外面的種種聲響,行人越來越多,越來越雜沓,可以聽得出來。這是一個尋歡作樂的城市,入夜以後,更要趨向高潮。現在,夕陽西下,黑夜已經開始了……這床與那城市,只隔著這透光的百葉窗,這布窗簾。房間裡有焦糖的氣味侵入……"

  

杜拉斯:娼家的身體,作家的靈魂,財富種族差異下無情的《情人》

熱帶地區,喧囂、繁雜、緩慢、殖民地的複雜,種種要素都從她的筆下流淌出來,變成氤氳著血肉溫度的敘述,但又不帶感情。你很難分辨她感情中的情感色彩,就算她直言"愛"或者"恨得想殺了他"這樣的句子,也是異常的平靜——但也並不奇怪,她寫的時候,已經七十一歲了。她少年的熱帶生活就像是一個長夏;夏天時人容易煩躁悶熱,時間流逝的感覺會變得緩慢,而她非常孤獨,在遇見"他"之前無人傾訴。她的家庭裡,母親偏執地溺愛著大兒子,堅強、貧瘠,是一個被生活催磨到無聲——用她的話是異常悲哀的人,大哥則是一生沒有成熟的人,二哥,也就是她的"小哥哥",和她彷彿有著相似的境遇,而且沒有大哥的一系列特質,所以她自述非常愛這個小哥哥。但她說出來的"愛",在當事人已經全部離世,她自己已經用一生探索完情慾的本質以後,其實又蒙上了一層很原始的陰影,所以這她與一家人之間所有的感情都十分複雜,曖昧又極端。

杜拉斯:娼家的身體,作家的靈魂,財富種族差異下無情的《情人》

  總之,這些內容佔了小說相當多的篇幅,而且敘述的線索與順序比起主線要隱秘散亂得多,敘事與形象等技術方面的技巧分析也比較難。主線還是比較好理的,十五歲半,"我"、"她"遇見了"情人"、"他"——她的敘事第一視角和第三視角是常常轉換的,也就是杜拉斯少年時在殖民地遇見了一箇中國北方情人。

杜拉斯:娼家的身體,作家的靈魂,財富種族差異下無情的《情人》

  杜拉斯是白人,在殖民地有著某些面上的特權或者自尊,然而家庭卻早因貧窮而壓垮,她又不是受寵愛的母親的孩子,所以當時她穿了母親買給她的舊帽子和高跟鞋,口袋似的舊連衣裙,遇見了富有的、中國來的、"那部利穆新汽車裡風度翩翩的男人"。人種上黃種人被白人所歧視,然而經濟上這一家白人又根本完全不能與這個中國富豪之家相提並論,有一種可笑的微妙對比在裡面,而且這基本明瞭了他們完全不適合結婚,事實上,小說情節中他們的家庭也相互看不起他們選擇的情人。

杜拉斯:娼家的身體,作家的靈魂,財富種族差異下無情的《情人》

  而他們自己的選擇也不是為了所謂美好的愛情,至少在一起的時候不是。15歲的女孩,被貧窮壓抑,被家庭極度冷淡,心智又早熟,需要一個新出口;這個中國男人卻很喜歡她,像選擇過許多女人一樣選擇了她,有一點朝聖般的敬意,但又出於情慾本身。他們有過第一次,後來又時常發生,但當他們在一起時越來越明確的是使他們相互吸引的不是愛情,是金錢和情慾,還有成長的需要,這些感受就發生在身體親密無間時,杜拉斯對於神情肢體的狀態已經把握到了極致,足夠用一個詞觸動你,這就是最有趣的。

杜拉斯:娼家的身體,作家的靈魂,財富種族差異下無情的《情人》

  這些故事,以及故事中的故事匯在一起,在主線中緩慢流淌。不能輕易概括出她究竟都講了什麼,杜拉斯最大特點之一就是在於最難"一句話概括"。不過主線是很好理的,這樣的"情人",究竟有什麼剩在他們之間也說不清,終於要在杜拉斯回法國時,無情的結束了。

  中國男人的家族宗法責任帶來的那種柔,或者弱,在情事裡就已經一遍遍被她重複,所以最後男人的父親必然否決了自己兒子和這個"白人小娼婦"在一起的可能的時候,女主角表現得甚至沒有一絲心痛,而是理所當然地接收著男人的痛苦。直到這男人已經成為歷史,她踏上回國的船,在印度洋上才回憶起或許自己愛過他。終其一生,杜拉斯所有的作品裡的對象都是"情人",不是愛人或別的,所有男人都有這個風度翩翩的柔弱的情人的影子。這影子還出現在我國許多,特別是女性作家的作品裡。現在可謂是愛過嗎?對愛情勾勒最深刻的作品,總莫名在法國出現。

杜拉斯:娼家的身體,作家的靈魂,財富種族差異下無情的《情人》

  《情人》魅力之一,言之淺薄於此,遠遠未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