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黃顙魚、叉尾鮰發病厲害,好多養殖戶“中招”!

常見症狀:最近許多地方的叉尾鮰和黃顙魚開始大量發病了。死的魚都是體表有水黴;有的在背部及尾柄發生深部肌肉感染;在頭部嘴的下上沿,以及眼框周邊發生潰爛的也比較多見,另外這些魚基本上都伴隨著腸炎腹水。

最近黃顙魚、叉尾鮰發病厲害,好多養殖戶“中招”!

對於這些魚,一旦發病,由於腸道發生炎症脫粘,所以腸胃消化功能大幅減弱,吃食量也變得很小。動網賣魚,需在短期內能銷售大部分魚出塘,否則剩下的魚再捕時容易出現大量死魚。據說,前些天樂山一魚塘老闆賣黃顙魚,總共才賣兩萬斤,可最後死的黃顙魚比賣的魚還多得多。所以動網打魚也是風險極大,尤其是在現在溫度低,魚發病的情況下。

這幾年,我一直通過做記錄,並對開出處方跟蹤反饋,探索其中的一些規律。比如越冬前做好魚塘底質的處理,開春後儘早改底消毒,有減少發病的作用;在越冬時不停料,並在飼料裡添加膽汁酸,再進行一個療程的中藥驅蟲,能大幅減少發病率。

在我們以往的認識中,總覺得魚的肝臟可以發揮功能幾十年,像日本的一條錦鯉都活了九十多年,而我們養的成魚一兩年就出塘了,有時出於為養殖戶節省用藥成本的原因,遇到四大家魚,只要肝臟病變不是特別嚴重,基本是能省就省了。但當我把這幾年開的處方細細進行梳理時,發現了一些特點,比如飼料油脂高、蛋白高,那這些魚的肝臟更容易發病,最多的問題就是出現代謝機能障礙,尤其以這兩年興起的鱸魚、黃桑魚、叉尾鮰養殖更為多見。

案例分享:甚至碰到過一次,一老闆的叉尾鮰死得工人不想撈,老闆不想投料,投什麼藥都要經過肝臟吸收分解,都要加重肝臟的負擔。所以當時就只投餵了我們公司的保肝藥,就單用這一個藥,最後還是保住了幾萬斤魚。

經過這個事情,我發現飼料營養的均衡,比如前段時間寫的維生素A、C、E、K,以及B簇維生素B1、B2、B6、B12,L-賴氨酸、煙酰胺、甲硫氨酸等在魚病防治中,意義重大,這些中許多成分都是生成酶的前期產物,酶的種類又極為繁多,發生的反應環節又是一環扣一環,錯綜複雜,當某一種成分缺乏時很容易出問題。

斑點叉尾鮰黃桑魚發病持續增加,好多人都“中招”了

前兩天的一波降溫,又讓一些魚塘的叉尾鮰、黃桑魚發病增多。按細菌性疾病的特性,隨著溫度的降低,死亡應該減少,可這些天,好多魚塘的死魚,不但沒有減少,反倒是在增加。

究其原因,還是由於溫差,引發了水體對流,讓魚塘底部的腐生菌,比如卵菌,引發了魚體表的水黴、肌肉的肉芽腫、潰爛,好多還伴隨著內臟性的病變。以至於好些人看到魚的體表有水黴,於是反覆地使用治水黴的藥,而不注重內服與環境治理,這樣往往收效甚微。

最近黃顙魚、叉尾鮰發病厲害,好多養殖戶“中招”!

這段時間,有好些賣魚藥的朋友和我交流,我都把我的想法與用藥分享給他們。通過大家的探討與實踐,總體還是認可我的思路,也是從這三方面入手:環境的改善;免疫的增強;驅蟲消炎。

一、環境的改善

昨天我寫了,從捕魚消毒中得到的驗證。那就是通過殺滅水體中的水黴孢子,可以防止水黴的感染;同樣,發生水黴疾病,通過處理底質中的水黴孢子,也可以減緩水黴類感染的增加。通過做試驗,我發現用好的二氧化氯(而不是添加了三氯那種便宜的二氧化氯片),如海光的二氧化氯片用到0.6ppm,可以達到殺死水黴孢子的濃度,所以對於塘底黴菌孢子的抑制作用明顯。


然而對水體中的孢子,片劑的二氧化氯作用欠佳,應改用其他類型,如粉劑的二氧化氯,但許多人不太願意使用,所以好多時候,只好換成水劑的消毒液。

二、免疫的增強

環境處理好了之後,當然是寄希望於魚還能吃料,如果魚不吃料,治療起來非常困難。通常考慮增加魚體免疫力,還有就是調節肝臟代謝,同樣具有增強魚體免疫的作用。

我常用山東濱陽的肝膽康泰或成都魚康保,同時配合內服消炎的抗生素。對於抗生素的選擇,通過藥敏試驗選藥,平時沒事時多做一些試驗,此時就可以派上用場,選用哪種抗生素,應用多大劑量,做到心中有數。

三、驅蟲消炎

最後就是驅蟲,一直以來,當顯微鏡放大超過兩千倍時,看到的那些密密麻麻的小點,說實在,具體是什麼,我問了好些人,至今也沒有弄明白多少。也許正是基於這種對問題的執著,顯微鏡是越用越燒錢,不過到現在還是蠻有收穫的,至少我發現了驅蟲用什麼藥最有效,也發現了一些規律。

對叉尾鮰開春大量死魚的思考

這幾年,在四川每年的開春,都會遇到一陣叉尾鮰大量發病死魚的時候。年年發病的症狀,大體都相似,就是頭部有潰爛,體表有水黴,內臟有炎症,尤其是腸炎。年年發生,年年治,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敗的案例,通過對比成功與失敗的案例,我認為發病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最近黃顙魚、叉尾鮰發病厲害,好多養殖戶“中招”!

一、外傷是引發感染的誘因

最近黃顙魚、叉尾鮰發病厲害,好多養殖戶“中招”!

斑點叉尾鮰是無鱗魚,由於鱗片的退化,露出皮膚與外界接觸,所以魚體很容易受傷,一旦受傷,則極容易感染細菌,從而繼發真菌感染。細菌與真菌的混合感染,這是引起發病的最主要原因。比如冬天動網捕魚,池塘水位過淺有凍傷,以及寄生蟲引起的傷口等。

如果僅是體表水黴感染,內臟沒有炎症,外用水黴爛鰓康,通過加碘鹽來增加對真菌的效果。碘可用複合碘500毫升的一瓶用4畝水體,一畝再加3公斤鹽一起外潑,有增效的作用。

二、魚的免疫降低,誘發肌肉深部真菌感染

最近黃顙魚、叉尾鮰發病厲害,好多養殖戶“中招”!

在治療中,我發現淺表的水黴與細菌混合感染相對好治,可一旦發現腎臟有炎症,腸道有敗血,肝臟有病變時,治療起來就相對困難很多。而出現這些症狀,與魚的免疫力高低直接相關。

如叉尾鮰出現了懷卵,那治療起來難度增大。冬天有停料,魚的抵抗力降低,魚開吃料難度加大,變相的也增加了治療的難度。所以在飼料中添加複合維生素、氨基酸就很有必要。

三、飼料放置時間過長

最近黃顙魚、叉尾鮰發病厲害,好多養殖戶“中招”!

飼料中維生素、油脂的發生氧化,由於一些必需維生素、氨基酸的缺乏,特別是飼料有黴變,如果不能將黴變的飼料替換掉,就會出現久治不愈的現象。死的魚,大個體搶食猛的魚,發生死亡的相對較多,而小個體的魚反而由於搶不到飼料,出現死亡數量相對偏少一點的情況。

最近黃顙魚、叉尾鮰發病厲害,好多養殖戶“中招”!

出現類似病變的魚,有一個通病,那就是肝臟的病變,有的膽汁在膽囊周圍積聚無法正常排出,從而出現綠肝的現象,這就是好些人說的肝臟中毒的現象。出現這樣的魚,前期不能用抗生素,會增加肝臟的負荷,應先用幾天活力素或肝膽康泰,然後再用增加抗生素,並添加專門的防黴脫黴劑,可以大大提高治癒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