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董卓的十八路諸侯都是誰,最後都怎麼了?

董卓是殘暴和權臣的象徵,東漢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峰詔入京,但是董卓卻廢殺少帝,姦淫後宮,禍害百姓,大權獨攬,因此大家也把董卓把持朝政的時期成為董卓之亂。


反董卓的十八路諸侯都是誰,最後都怎麼了?

董卓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面對董卓的囂張跋扈,許多正義之士開始討伐董卓,《三國演義》裡面寫的十分精彩:

時袁紹得操矯詔,乃聚麾下文武,引兵三萬,離渤海來與曹操會盟。操作檄文以達諸郡。檄文曰:“操等謹以大義佈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弒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兇。望興義師,共洩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操發檄文去後,各鎮諸侯皆起兵相應:第一鎮,交遊豪俊,結納英雄,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字公路。
  第二鎮,貫通諸子,博覽九經,冀州刺史韓馥字文節。
  第三鎮,闊論高談,知今博古,豫州刺史孔伷字公緒。
  第四鎮,孝悌仁慈,屈己待士,兗州刺史劉岱字公山。
  第五鎮,仗義疏財,揮金似土,河內郡太守王匡字公節。
  第六鎮,賑窮救急,志大心高,陳留太守張邈字孟卓。
  第七鎮,恩惠及人,聰敏有學,東郡太守喬瑁字元偉。


  第八鎮,忠直元亮,秀氣文華,山陽太守袁遺字伯業。
  第九鎮,有謀多智,善武能文,濟北相鮑信字允誠。
  第十鎮,聖人宗派,好客禮賢,北海太守孔融字文舉。
  第十一鎮,武藝超群,威儀出眾,廣陵太守張超字孟高。
  第十二鎮,仁人君子,德厚溫良,徐州刺史陶謙字恭祖。
  第十三鎮,名鎮羌、胡,聲聞夷夏,西涼太守馬騰字壽成。
  第十四鎮,聲如巨鍾,丰姿英偉,北平太守公孫瓚字伯珪。
  第十五鎮,隨機應變,臨事勇為,上黨太守張楊字稚生。
  第十六鎮,英雄冠世,剛勇絕倫,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文臺。
  第十七鎮,四世三公,門多故吏,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字本初。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投洛陽來。當公孫瓚率兵前往洛陽時,劉備帶張飛、關羽跟隨到洛陽。但不久,因十八路諸侯各自要保存實力,各自散去。


反董卓的十八路諸侯都是誰,最後都怎麼了?

反董同盟

歷史上真正反董卓的有多少諸侯詳細數字沒有,只知道是十多個。《後漢書董卓列傳》:初平元年,馥等到官,與袁紹之徒十餘人,各興義兵,同盟討卓。

所以歷史上差不多也是十多個諸侯,本文就介紹一下三國演義裡面的十八個諸侯,和他們的最後下場吧,由於盟主袁紹和魏武帝曹操大家都很瞭解,這裡就不對此二人進行展開了。


反董卓的十八路諸侯都是誰,最後都怎麼了?

東漢末年割據示意圖

1、拿著雞毛當令箭的袁術

袁術字公路,是一個官二代,是司空袁逢的嫡子。袁術年輕的時候有俠義心腸,後來被舉為孝廉之後作風有所變化。袁紹公開和董卓決裂之後,董卓並沒有全面和袁氏撕破臉,而是給袁術一個後將軍的職務,但是袁術並不買賬,跑到了汝南避禍。在汝南,袁術遇到了孫堅,孫堅作為諸侯的先鋒官斬殺了華雄,打敗了胡軫、呂布。孫堅的後勤是袁術供應的,但是袁術害怕孫堅尾大不掉,於是糧草供應不是很及時。孫堅在袁術面前曉以利害,袁術才將軍需供應保障及時。孫堅攻克洛陽,諸侯們認為反董卓的目標達到開始就做鳥獸散。孫堅因為在洛陽沒有及時返回汝南,袁紹就派了周昕來代替孫堅,袁術機警地發現及時的打敗了周昕。

後來袁術長期割據在壽春、汝南、廬江一帶,前期主要的對手是曹操,後期主要對手是劉備和呂布。由於袁術在戰爭中得到了傳國玉璽,在上袁術認為自己是舜的後人,於是開始妄想稱帝。197年,袁術在壽春稱帝,建號仲氏。然而就在袁術稱帝之後,袁術的很多部下都背叛了他,劉備、呂布、曹操這些原本敵對軍閥也團結了起來共同對抗袁術。199年,袁術在逃向袁紹地盤的時候被劉備打敗,最後吐血而死。


反董卓的十八路諸侯都是誰,最後都怎麼了?

袁術

2、神秘消失的孔伷

孔伷字公緒是189年董卓封的豫州刺史,不過很快到了年底,孔伷就加入了反抗董卓的聯盟中。孔伷的下場沒有交代,給人很大的想想空間,因為190年,豫州刺史就變成了孫堅,所以只能推測,孔伷大概病逝。


反董卓的十八路諸侯都是誰,最後都怎麼了?

孔伷

3、被黃巾軍殺了的劉岱

劉岱字公山是漢室宗親,起兵的時候已經是兗州刺史,不過劉岱和橋瑁關係非常不好,最終劉岱殺了橋瑁。在反董卓聯盟破裂之後,劉岱希望在袁紹和公孫瓚之間找平衡,但是政治一定是需要站隊的,劉岱在詢問程昱意見之後選擇了袁紹。

公元192年,青州的黃巾軍進攻兗州,劉岱想帶兵平叛。鮑信認為黃巾軍人數雖多,糧草不足,不如拖住,等黃巾軍士氣低落了再痛擊他們。但是劉岱不聽,最後被黃巾軍所殺。


反董卓的十八路諸侯都是誰,最後都怎麼了?

劉岱

4、酷吏王匡

王匡字公節年輕的時候仗義疏財,得到了當時大將軍何進的好感,何進為了除掉宦官集團,就讓王匡回到家鄉召集一些部曲來,後來王匡被任命為成為河內郡太守。189年,反董卓聯盟形成,王匡加入其中。190年,王匡中了董卓的聲東擊西的計策,被打的全軍覆沒。於是王匡打算和張邈聯合。

在討伐董卓期間,為了穩固基地河內郡,王匡派幾名讀書人到郡縣中暗中觀察官民的行為。只要發現有人犯罪,就抓來押入牢房,嚴刑拷問他們。這些嫌犯必須拿出錢財或物資才可以抵罪,否則就要與其宗族一同處刑。因此王匡也算是當時的一名酷吏。

190年,董卓派遣了胡母班到王匡的屬地遊說王匡,王匡接到袁紹的要求扣押並處決了胡母班。胡母班是王匡的妹夫,於是胡母班的親戚開始同曹操進行聯合,最終使王匡因他們的攻擊而去世


反董卓的十八路諸侯都是誰,最後都怎麼了?

王匡

5、曹操的朋友張邈

張邈字孟卓年輕的時候名聲就比較好,仗義疏財,結交豪強,跟袁紹和曹操都是好朋友。朝廷徵召他做官,他以出色的應考成績被任命為騎都尉,不久又被任命為陳留太守。189年,張邈以陳留太守的身份加入反董卓聯軍。190年正月,汴水之戰爆發,一代名將虛榮將曹操幾乎打的全軍覆沒,張邈也派兵跟隨曹操。汴水之戰後,關東聯軍開始矛盾重重。張邈曾經多次勸過袁紹,但是袁紹卻暗自將對張邈的不滿記在心裡,有時會暗示曹操殺了張邈。張邈和曹操關係不錯,因此曹操沒有動手。

194年,張邈在曹操部將的慫恿下開始和曹操決裂,張邈最強盛的時候幾乎佔據了曹操的所有領地。然而陳宮卻迎接了呂布,張邈被迫進入濮陽。後來曹操利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打敗了呂布,張邈企圖去淮南求助袁術,不過在張邈沒有走多遠之後,張邈被部下所暗殺。


反董卓的十八路諸侯都是誰,最後都怎麼了?

張邈

6、才子橋瑁

橋瑁字元偉曾任兗州刺史,後為東郡太守。190年,假作京城三公書信,發檄文傳至各鎮諸侯,能有這一手應該算是個大才子了,同袁術等起兵討董卓,推袁紹為盟主。橋瑁和張邈、劉岱、袁遺屯酸棗,劉岱很早就不喜歡橋瑁,最終橋瑁被殺害。東郡太守也被王肱取代。


反董卓的十八路諸侯都是誰,最後都怎麼了?

橋瑁

7、勤學者袁遺

袁遺字伯業是袁紹和袁術的堂哥,當過漢王朝第二大城市長安的市長,也做過山陽太守,收到了一代名將朱儁的認可。曹操更是對他的評價非常高“長大而能勤學者,惟吾與袁伯業耳。”

公元190年參與了酸棗之盟,也就是反董卓同盟。後來反董卓聯盟鳥獸散,袁紹和曹操聯合攻打陳留的袁術,袁術兵敗帶領殘餘勢力逃到九江,殺了揚州刺史陳溫。袁遺被袁紹任命為揚州刺史,袁術當然不願意自己的勝利果實被袁遺摘桃子,於是出兵攻打袁遺,袁遺兵敗逃到了小沛,後來被亂兵所殺。


反董卓的十八路諸侯都是誰,最後都怎麼了?

袁遺

8、眼光獨到的鮑信

鮑信字允誠(待考證)年少的時候有大志向,受到大將軍何進的喜愛,被委任到家鄉招募壯丁,但是十常侍之亂很快爆發,等到鮑信回到洛陽的時候,董卓已經進京。鮑信目睹了董卓的所作所為,於是向袁紹建議趁著董卓立足未聞先下手為強,但是袁紹十分畏懼董卓沒有采取行動,於是鮑信離開了京城,回到家鄉招募軍隊。

酸棗同盟開始,鮑信以濟北相的身份參與其中。當時的盟主是袁紹,而且實力非常強大,但是鮑信認為曹操是真正的英雄,所以一生都追隨曹操。汴水之戰爆發,鮑信派兵跟隨曹操作戰,鮑信身負重傷,鮑信的弟弟也戰死了。

191年,反董卓聯盟已經解散,袁紹企圖與曹操共同對韓馥的冀州開始敲詐勒索,但是鮑信卻勸阻曹操曉以利害,曹操才沒有捲入到這場漩渦之中。

192年,鮑信聯繫曹操的部將陳宮將曹操推舉為兗州牧,由此曹操開始發跡。後來曹操在一次平定黃巾軍叛亂時被黃巾軍圍困,鮑信做掩護讓曹操突圍而走,自己卻戰死。

212年,曹操為了表彰鮑信的功績讓鮑信的兒子鮑邵做了新都亭侯,加拜騎都尉,使持節。

不能不佩服鮑信的眼光,每次都能發現人才。


反董卓的十八路諸侯都是誰,最後都怎麼了?

鮑信

9、高談闊論的孔融

孔融是三國時期最為傳奇的人物之一,以後會單獨寫文章。孔融字文舉,是孔子的後人,孔融讓梨和小時了了是孔融小時候的故事。孔融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並稱。孔融青年時期被當時的司徒楊賜所賞識,負責查處當時的貪汙案件,孔融也不畏懼權貴,查辦了關於宦官的貪汙案。董卓打算廢除少帝的時候,性格剛正的孔融與董卓直接辯論,董卓辯論不是孔融的對手,面上沒有怒色,但是心中卻很記仇,最後指示三公將孔融調到了黃巾軍最為囂張的北海做北海相。

孔融平時好高談闊論,指揮打仗一塌糊塗,最終被黃巾軍將領管亥包圍,被迫派了太史慈到平原去求救於劉備,劉備十分不屑的說:“他孔北海還知道有個劉備。”於是劉備發兵解了孔融的危險。

反董卓聯盟的解散,孔融認為無論是袁紹還是曹操最後都是要篡奪漢室江山的,於是寧死不願意投靠他們。

196年,孔融所在的北海被袁潭所攻佔,孔融僅帶了幾個隨從才逃脫,自己的家人成了袁潭的俘虜。所幸漢獻帝到了許都,孔融被徵召去做大良造,後來又做了少府。雖然每次都參與到重大事項的討論,但是孔融都是虛職,且孔融談論問題喜歡引經據典,所以沒有人真正拿他的意見當回事。

孔融學問比較大,本性寬容不猜忌別人,也視青年人才的培養,所以孔融的學生非常多,孔融常嘆說:“座位上經常滿人,木尊中酒不空,我就無憂了。”

長時間在許昌,孔融已經看到曹操奸雄詭詐,已漸漸顯露,愈發不能忍受,所以說話偏激,常常觸犯了曹操。曹操懷疑他所談論的越來越廣,更加害怕他。然而,因為孔融名重天下,表面上裝著容忍,暗中卻嫉忌他正確的議論,怕阻抗自己的大業。山陽人郗慮揣摩曹操的心事,以蔑視國法為由奏免孔融。

208年9月26日,孔融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被處死,並株連全家,孔融時年五十六歲。


反董卓的十八路諸侯都是誰,最後都怎麼了?

孔融

10、張邈的弟弟張超

張超字孟高是張邈的弟弟,190年任為廣陵太守,在任內發掘了臧洪,臧洪勸說張超舉起義旗反抗董卓。

反董卓聯盟解散之後,張超和張邈擁戴曹操做兗州牧,但是到了194年的時候,張超、張邈和曹操的部將陳宮擁護呂布入主兗州,曹操此時被打的僅僅剩下了鄄城,不過慢慢的曹操開始進行了反攻,呂布被最終打敗,195年,張超被張邈委任保家族守雍丘籠城,曹操猛攻雍丘。最後雍丘被攻破,張超被殺。


反董卓的十八路諸侯都是誰,最後都怎麼了?

張超

11、殺害曹操父親的元兇陶謙

陶謙字恭祖,陶謙少年時以性格放浪聞名縣裡,十四歲時以布作為戰旗,騎著竹馬與鄉里小孩子一起嬉戲。他的同鄉、曾任蒼梧太守的甘公出門時遇見陶謙,見到陶謙的外貌不凡,於是叫上車來與他交談,感到非常高興,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陶謙。

陶謙早年追隨一代名將皇甫嵩和張溫,學到了不少領兵打仗的本領。公元185年,陶謙開始被委任做了徐州刺史,負責對付兗州和徐州的黃巾軍,陶謙本身是將領出身,也很有識人之能,於是發掘了臧霸,臧霸也不負眾望的依據掃滅了徐州境內的黃巾軍。

190年,袁紹在酸棗舉行會盟,但是陶謙根本沒有理會這個對抗中央的組織。所以十八路諸侯有陶謙是羅貫中杜撰而來的。

191年,名將朱儁屯駐在中牟縣,傳信給各個州郡,召請部隊討伐董卓,陶謙與朱儁是老同事,派遣了三千人

192年,董卓遇刺身亡,陶謙計劃與朱儁共同迎接天子回洛陽,但是把持中央政務的李傕調朱儁入朝,朱儁是忠臣,明知是計也義無反顧的回到長安,最後身死,陶謙非常痛惜。

193年,陶謙派趙昱向獻帝進貢以表示對漢室的支持。此時曹操命令泰山太守應劭迎接曹嵩到兗州,陶謙因為曹操屢次進犯徐州心生怨恨於是派人殺了曹嵩一家。曹操十分憤怒帶領軍隊對徐州採取了屠城政策,陶謙親自領兵抵抗,但是被曹操擊敗,陶謙被迫向田楷求援,田楷和劉備領兵擋住了曹操,曹操兵糧不多被迫撤退。陶謙因為劉備的表現上表皇帝推舉劉備為豫州刺史。

194年,曹操捲土重來,劉備和曹豹被擊潰,陶謙就此受驚,打算回老家避難,此時呂布抄了曹操的後路,曹操被迫撤兵,但是陶謙也由於驚嚇得了重病,不就撒手人寰,他死後,張昭為其撰悼文。


反董卓的十八路諸侯都是誰,最後都怎麼了?

陶謙

12、西北豪強馬騰

馬騰字壽成,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代。馬騰長八尺餘(約合現今1.85米),身體洪大,面鼻雄異,而性格賢厚,人們都很敬佩他。187年,漢帝國西部少數民族叛亂,馬騰徵集鄉勇,平定了叛亂正式成為朝廷的一員。189年開始,馬騰、韓遂長期對立。

191年,董卓撤回到長安,想借助馬騰、韓遂的士兵對抗山東聯軍,馬騰、韓遂也認為天下大亂,需要靠著董卓這棵大樹,因此舉兵相應董卓對抗袁紹,所以歷史上的馬騰是袁紹的對立面。

後來董卓遇刺,馬騰、韓遂捲入到西北軍的內戰之中,不過二人畢竟不是董卓的嫡系部隊,195年馬騰退出了關中的爭鬥。官渡之戰的時候,馬騰協助曹操擊敗了高幹。但是很快,馬騰和韓遂的矛盾就爆發,二人開始常年的激戰。

208年,曹操讓張既把馬騰請到中央來做官,馬騰被迫放棄軍隊,讓兒子馬超統領。

211年,馬超居然和韓遂聯合謀反,不過很快被曹操鎮壓。

212年,馬騰被曹操因為馬超謀反而斬首並夷滅三族。


反董卓的十八路諸侯都是誰,最後都怎麼了?

馬騰

13、白馬將軍公孫瓚

公孫瓚伯珪,公孫瓚蘇日安出身貴族,但是因母地位卑賤,只當了郡中小吏。因其相貌俊美,且聲音洪亮、機智善辯,得到涿郡太守賞識,將女兒許配給他。在岳父的幫助下公孫瓚投到盧植的門下和劉備成了同學。公元184年,公孫瓚以三千騎兵追討張純等叛賊,立下戰功,升為騎督尉。此時,屬國烏桓首領貪至王率眾歸降公孫瓚。公孫瓚從此名聲大噪,由於每次一聽到敵人來襲,公孫瓚馬上聲疾色厲,作戰時像是打自己的仇人似的,甚至一直打到夜深,烏桓都害怕公孫瓚的勇猛,不敢再來進犯且公孫瓚常與身邊數十個善於騎射的人都騎白馬,因此公孫瓚有了白馬將軍的美譽。因為公孫瓚是劉虞的下屬,劉虞參加了反對董卓的聯盟,所以也默認為公孫瓚也參加了。

191年公孫瓚受劉虞的委託擊敗了黃巾軍和黑山農民軍,不過公孫瓚對劉虞提的建議劉虞並沒有聽從,於是公孫瓚有了自立門戶的心思。

從192年開始,公孫瓚和袁紹在冀州開始了爭奪,雙方互有勝負。193年,公孫瓚忘恩負義殺了劉虞,佔領了幽州和遼東。

劉虞為人正直,所以霸佔幽州和遼東的公孫瓚很快遭到了劉虞舊部和自己手下的反對,就連鮮卑和烏桓等少數民族都不相互攻打而一心對付公孫瓚,公孫瓚被人圍在了易京。公孫瓚又臨易河挖十餘重戰壕,又在戰壕內堆築高達五六丈的土丘,丘上又築有營壘。塹壕中央的土丘最高,達十餘丈,公孫瓚自居其中,以鐵為門,斥去左右,令男人七歲以上不得進入,只與妻妾住在裡面,又囤積糧谷三百萬斛。公孫瓚又讓婦人習為大聲,使聲音能傳出數百步,用來傳達命令。公孫瓚又疏遠賓客,致使身邊沒有一個親信,謀臣猛將都漸漸疏遠了。從此以後,很少出來打仗。

198年,袁紹開始圍困易京,公孫瓚被迫向黑山的張燕求援。公孫瓚秘密派人送信給公孫續,讓他率五千騎兵於北隰之中,舉火把為應,公孫瓚就從城內出戰。袁紹劫得了這封信,將計就計,舉起火把。公孫瓚以為救兵到了,率兵出擊。袁紹設伏兵襲擊公孫瓚,公孫瓚大敗,又回到城內堅守。袁紹於是掘地道到城樓下,毀壞其望樓,漸漸到達中央的土丘。公孫瓚自料必敗無疑,引火自焚。


反董卓的十八路諸侯都是誰,最後都怎麼了?

公孫瓚

14、好哥們張楊

張楊字稚叔,早年時因為武勇過人先後在張懿和丁原手下做事,在此期間和呂布關係不錯。189年,張楊率領著幷州殘餘的士兵不過幾千人。190年,張楊參加了反對董卓的同盟,張楊責守衛河內地區。

192年,曹操派遣董昭去覲見漢獻帝,被張楊攔截,張楊看出袁紹和曹操雖然是同盟,但是早晚二人會分裂,且曹操一定獲勝,於是主動和曹操較好。

193年,呂布在關中戰敗,先投奔袁術,後來袁術認為呂布胡作非為把呂布驅趕出來,呂布投靠了與自己關係不錯的張楊。張楊手下都認為呂布反覆無常應當殺掉,但是張楊並沒有這樣做。後來呂布果然叛變張楊投靠了袁紹,不過呂布本性難改,袁紹也想殺呂布,呂布被迫又投靠張楊,張楊不計前嫌的接納了呂布。

195年,李傕在關中混戰,漢獻帝與百官被迫向東流亡,張楊率兵前往安邑救援。百官都很飢餓,張楊使數千人揹著米提供食物。

198年,曹操進攻呂布,呂布求救於與自己關係非常不錯的張楊,張楊想要去救援,卻失敗了,於是率軍前往東市,遙與呂布成掎角之勢。張楊部下楊醜,將張楊暗殺。

張楊先後三次幫助呂布,不能不說張楊是個十分值得交的好哥們,但是確實一個不值得依靠的領導。


反董卓的十八路諸侯都是誰,最後都怎麼了?

張楊

15、猛將孫堅

孫堅字文臺。孫堅年少年時為縣吏,性情寬廣豁達,十七歲時就因為捉拿強盜而名聲大噪。184年開始,孫堅跟隨名將朱儁和皇甫嵩作戰,後來成為朱儁的手下大將。

186年韓遂在西北叛亂,董卓鎮壓不利。名將張溫帶領著陶謙和孫堅兩位將領出徵平息的叛亂。

187年,長沙人區星叛亂,孫堅被委任為長沙太守前往平叛。

189年,董卓進京,天下紛紛興兵討伐董卓。孫堅也參與其事。孫堅起兵不久,便做了兩件大事。兵到荊州逼死了荊州刺史王睿;兵到南陽,殺掉了南陽太守張諮。同時迎接了袁術,並與袁術約定,孫堅負責進攻董卓,袁術負責提供後勤保障。

190年,孫堅遂不戰而屈人之兵逼退了胡軫。然而在梁東之戰中,被和朱儁、皇甫嵩一樣的師傅級戰神徐榮給上了一課,孫堅的部隊被打的全軍覆沒,自己也狼狽的逃跑。胡軫趁機圍困了士氣低落的陽人,由於呂布和胡軫是連夜趕路,沒有休息,所以在陽人附近沒有設立工事,胡軫將士們剛剛解甲休息,呂布因為與胡軫有仇,所以令人傳佈謠言,說孫堅率城中將士乘夜來襲。軍眾黑夜中,不明真假,擾亂奔逃,棄盔甲,失鞍馬,十分狼狽。孫堅乘勢出城追擊,胡軫全軍潰敗,部下督華雄也被斬殺。

陽人之戰後,孫堅又擊敗了董卓和呂布,攻佔了洛陽,孫堅清掃漢室宗廟,用太牢之禮祭祀,修復了被盜的皇陵。

然而此時關東聯軍已經內部矛盾重重。袁紹袁術二人互相傾軋,孫堅從屬袁術,被袁術從前線調回來攻打周昂,而後又進攻荊州的劉表。

192年4月,劉表派遣黃祖抵擋孫堅,黃祖失利敗走,逃到峴山之中,孫堅追擊。黃祖部將從竹林間發射暗箭,孫堅中箭身亡,將星就此隕落。


反董卓的十八路諸侯都是誰,最後都怎麼了?

孫堅

16、厚道人韓馥

韓馥字文節,是袁氏的學生。189年,涼州軍閥董卓入主洛陽,挾天子以令諸侯,封韓馥為冀州牧,袁紹被董卓委任為渤海太守,也成為了韓馥的下屬。

韓馥本是袁氏的學生,所以對待袁紹還是比較客氣的,加上沒有什麼主見,所以大事小事幾乎都是袁紹做主。190年,袁紹在魯陽起兵反董卓,韓馥留鄴,供給軍糧。191年,袁紹想立劉虞為皇帝,袁紹打的就是韓馥的旗幟。韓馥雖然很生氣但是隻是身後罵上幾句,忍下這口氣,這也和袁紹結下了矛盾。

192年,反董卓聯軍已經分裂,韓馥的部將麴義反叛,韓馥與麴義交戰,結果失利。袁紹既已怨恨韓馥,就與麴義結交,打算謀取韓馥的地盤。袁紹給公孫瓚寫信讓他帶兵去鄴,面對公孫瓚,韓馥同意了荀諶的建議,讓袁紹進入鄴。

然而請神容易送神難,袁紹很快就想讓韓馥滾蛋,韓馥的手下都勸韓馥和袁紹火拼但是韓馥說:“我過去是袁氏的屬吏,而且才能比不上袁紹。估量自己的德行而謙讓,這是古人所看重的。各位為什麼覺得不好呢?”

韓馥後來離開了鄴,投奔了張邈。後來,袁紹派使者去見張邈,商議機密時,使者在張邈耳邊悄聲細語。韓馥當時在座,以為是在算計自己。過了一會兒,他起身走進廁所,用刮削簡牘的書刀自殺。


反董卓的十八路諸侯都是誰,最後都怎麼了?

韓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