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明显是摆拍的网红景点,摄影师趋之若鹜,作品雷同乏味,你怎么看?

汉字狂草871


许多明显是摆拍的网红景点,摄影师趋之若鹜,作品雷同乏味,你怎么看?

首先,差不多可以断定,凡是对一种景色、一个场景会“趋之若鹜”的摄影者,都不是在进行摄影艺术创作,就好像网文写作,无论被人称为什么大神,由于其网文中缺乏美的创作、缺乏作者的个性创作,所以艺术价值极低,它就不能称为小说艺术,它只是故事,长篇故事,和什么油画村里出来的各种仿制画没有区别,所以那些低档次的网文作者只能说是文字故事写手,仿制画作者只是一个画匠,而这类的摄影者,也就只是摄影匠人而已,无论其拍出的相片画面多么美丽、多么精致,它们只是接近于复制品的产物,不是艺术创作。

其次,我心目中的摄影师,应该是一个艺术创作者,是和作家、诗人、画家、作曲家居于一个艺术创作境界的。但是,艺术创作最起码的一个要求是个性创作和美的独创,即1、它必须是基于创作者的纯粹个人化 的东西,无论思想内涵、形式表现,都极具个人的特色、特征,是毫不雷同的、甚至无法雷同的、也是不应该雷同的,2、它必须是一种美的独创、原创,无论内容内涵还是表现形式,起码其主要组成部分、核心部分是个人独创的、原创的,而绝不能是复制的、模仿的。

当然,对你这个问题说法还是可以具体分析的,“许多明显是摆拍的网红景点,摄影师趋之若鹜,作品雷同乏味”,其中如果仅仅是“摆拍”的“网红景点”,那未必不能创作出杰作,我的是意思“摆拍”也是可能拍出艺术杰作的,同样的“网红景点”,只要一个摄影者能够拍出个人的角度、个人的氛围、尤其是个人的独创的场景内涵,那也是一种创作——与众不同,又极具美感,那就是艺术创作。只不过很多人在摆拍、并对网红景点趋之若鹜后,他们的摄影作品往往“雷同乏味”,那就不是艺术创作了:一大群摄影者都站在一个点上,大家采用的摄影角度都完全一样、场景构图也都差不多、画面内容组成、画面呈现的氛围意境也几乎一模一样,这当然就不是艺术创作了,这只是……他想拍一张好看的风景照而已——创作性的摄影,应该是没有所谓的公认的最佳摄影点、最佳摄影角度、最佳画面之类的说法,创作摄影,每个人的构思都应该不一样、每一个人赋予画面的内涵都应该不一样,否则和油画村里的画匠们有什么区别呢?

如上。


天淞子


许多明显是摆拍的网红景点,摄影师趋之若鹜,作品雷同乏味,你怎么看?

对于这种中国式的摄影,大家已经见惯不惯了。





像这样的网红摄影点很多,国内有,国外也很多。很多人对这种翻拍式的摄影趋之若鹜。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也应该客观的看待。





据我所知,国内很多摄影团体和培训机构特别喜欢挑这些地方进行实战教学。对于这种行为我觉得也无可厚非。毕竟这样的摄影点对摄影教学来说还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学员们可以参考别人拍摄的经典作品,到实地进行拍摄,一来可以检验自己学习的摄影知识,再者可以出去旅游散散心,可以说是两全其美的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这种对经典景点的翻拍,难免会出现大作品多数雷同的现象。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做一个习作,自己当做留念也不错。





我个人是比较反感那些经常把这种翻拍片拿去投稿,参加摄影比赛的行为。风光片还好,毕竟大自然瞬息万变,不同的时刻有不同的风景。然而那些明显摆拍的作品,如“漓江打渔翁”,“榕树下牵牛人”等这类片子,虽然经典,但是千篇一律,毫无创意可言。如果摄影都是这样,我觉得就摄影就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了。





摄影人可以翻拍模仿,但是这只是为了学习和提高技法,我们做这些的目的也是为了能摸索出一套完全属于自己风格的摄影之路。





好了,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和观点。大家有不同的观点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喜欢我的朋友也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苏州三忆影像。


苏州三忆影像


其实您已经在问题描述里非常清晰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了,我表示认同。

造成这种现象泛滥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权威”期刊或者“大型”影赛的有意引导;

2.“摄影团”“摄影班”“摄影群”的错误指导;

3.“景区”“摄影点”“群演”“导师”的利益驱使;

4.“摄影爱好者”的盲目跟风。

归根结底,还在于“利”字,大伙儿都在扎堆地急功近利、追名逐利。从长远来看,当然对中国摄影的发展弊大于利。

这种现象能很快速地制造摄影繁荣的假象,很容易让参与者获得群体激情,让拍摄进入忘我之境,在某种程度上能激发摄影初学者的创作激情,学习一些基本的摄影技法。

但是,当摄影爱好者在这样的氛围下完成学习之后,定然会在心底埋下可怕的种子,对将来的发展非常不利。学习摄影的根本之道,还是多读书,多了解摄影史,多学习摄影的本真。

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含章摄影吧


“群殴式”摄影,越来越令摄影读者所厌恶。摆拍痕迹粗劣、违背生活规律、矫揉造作等诸多诟病暂且不说,其对摄影师的最大伤害就是:摄影创作缺乏独立思考和艺术个性!严格来说,摄影是一门孤独的艺术行为,孤寂往往给摄影师在思维空间里自由行走,从而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摄影作品才具独特风格和魅力!




江南剑客传奇


首先呢,摄影师这个头衔要打个引号,什么样才能称之为摄影师。二来拍的高兴就好,看的人高兴就好,不要觉得自己拍出来或者没拍到而不开心,甚至不服气。三来就是如果这类作品获奖了,那更不用不开心,这个奖就是个SB。


石城兰楼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这被认为是中国式摄影的最好例证,已经成为当地的一种旅游资源来推广。其实,作为摄影初学者来说,这种群拍无可口非,可以作为构图,光线运用,参数控制以及道具运用的练习。在当地导游的带领及指引下,短时间里获取一张“不错”的照片。无论是从刺激旅游业,增加导游及模特的收入,摄影师获取“好照片”上,三者均获其利。这点上是值得提倡的。

但是,从摄影师角度来说,跟着导游在这些网红景点拍了几次之后,懂得基本的构图方法,光线及道具运用,参数调整训练后。还继续跟大队去群拍,这种做法就值得商榷。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照片,特点是雷同、伪人文、扼杀创作性。摄影师就难以突破摄影基础这个瓶颈。摄影作品,到了一定阶段,看的创作理念,时间跨度,还有题材深度。网红摆拍照片明显只顾及了视觉概念。


二言大侠摄影


大家准备好,第二波要开始了。注意相机调到M档,iso400,速度800,光圈F4。色温K值4400。


中国式保姆摄影保你出大片,跟驾校考试有一拼啊!


中国式摄影经济,专门有人吃这碗饭的。退休金高涨,这点钱 还是小意思的。


拍出作品也不参赛,用来向身边时尚奶奶,小少妇炫耀一下还是不错的。要不本地摄影群里长期吃吹牛逼的就那吗几个人


参加摆拍的肯定不是中国摄影的未来,就是一些退休老同志娱乐的一种方式而以,不能用来存放中国摄影的未来

中国摄影未来看华为了,夜空没星星都能拍出星星,弯月都能拍成满月


行走中的令狐


原来是汉字狂草提问呀,老熟人就可以直言不讳说几句了吧。你说的这种现象早己司空见惯,我自已不参与但也不反对,因为人家扎堆玩摄影也许是凑热闹比器材或者就为了消磨时间图个乐子呢,至于拍糖水片以及题材同质化的问题,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据我所知,日本摄影界也有一些喜欢扎堆拍片的发烧者,但他们的摄影已经细化到你专拍一类我就另拍一类,努为把自已所喜好的这一类拍到极致,大连的摄影人边缘就属于这种人吧。但为数众多的摄影爱好者要么囿于生存环境和经济条件,要么是摄影理念还达不到相当的境界,随大流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种令人哭笑不得的现象又何止摄影界啊,我曾经听说美术界搞活动,征来的作品也存在题材严重同质化的问题,赶紧打住,不能再往深里说了。祝好!

图为今天刚拍的丁香图




伯格书房


大可不必大惊小怪,这是一种群主娱乐。但是我自己基本上倾向于敬而远之。


千帆过尽2009


有时谎言多了变成了真的,这样的作品多了就变成拍摄活动,仅仅是相片。摆拍现在成为作品的在比赛中获奖机会越来越少了。查出来还会取消获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