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一新增病例持「綠碼」由湖北自駕返甘,「健康碼」不靠譜嗎?

全文1385字,閱讀約需3分鐘,歡迎訂閱頭條號“公路充電站”,分享公考知識、體制內工作技巧,讓你的公考之路電力滿滿


據新聞報道,3月29日,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新增1例湖北輸入新冠肺炎病例。患者胡某某於2020年1月14日從蘭州返回湖北老家,3月22日從湖北老家出發前往蘭州,3月23日凌晨遇到防疫人員檢查健康碼,無異常。後到達居住地,由社區工作人員轉運至集中留觀點進行留觀。3月27日酸檢測結果陽性。

在湖北時顯示是健康的,沿途一路正常通行,到了蘭州集中觀察後檢測出陽性,有網友疑惑了,說是不是其中有什麼問題,湖北“健康碼”是不是不靠譜?

今天就來給大家說說,全國各地疫情防控均出臺了健康碼,那這個健康碼到底靠不靠譜呢?

先說觀點,健康碼本身就不是100%靠譜的。

甘肅一新增病例持「綠碼」由湖北自駕返甘,「健康碼」不靠譜嗎?

健康碼的產生,其實是依託於大數據構建一個數據庫,再通過設定一些條件,對數據進行劃分篩選,從而實現對與這些數據相對應的人員的分級分類管理。簡單說,目前各省的健康碼,基本上都是利用三大電信運營商的數據庫來進行篩選的,比如在貴州,你的手機在湖北接收或發送過信號,系統就判定為你到過湖北,簡單粗暴。

原理類似於我們到外省出差旅遊時,總會收到移動公司發送的“歡迎你來到美麗的XXX省……”的短信,其實就是因為你的手機發送出的信號被移動公司基站抓取到,於是精確向你推送了旅遊宣傳短信。我們也經常會發現,有時候我們在兩省交界地帶的A省,會接收到B省的短信,平時可能並不在意,但假如B省是疫情嚴重的地區,那你的行動軌跡上就會出現“去過B省”的記錄。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說“健康碼”不是100%靠譜的原因,當然了出現數據獲取失誤的情況還有許多,不一一列舉。

甘肅一新增病例持「綠碼」由湖北自駕返甘,「健康碼」不靠譜嗎?

而在湖北,主要就是通過手機定位、自主申報等方法,確定你是否有密切接觸史、是否居住在疫點(即你生活的小區、公司、單位是否出現過確診病例),以此來判斷你的“健康狀況”。在這種情況下,有可能一些密切接觸者的軌跡沒有被識別出來,有些無症狀感染者沒有被發現,所以就出現了新聞報道中說的這個病例。

報道中這個病例,就屬於典型的“漏網之魚”。但值得慶幸的是,在科技的面前,人們並沒有放鬆警惕。

胡某某從湖北前往蘭州途中,做得還是比較不錯,沿途未與過多人有接觸,即便是接觸也是全程佩戴口罩,而到達蘭州後,當地社區工作者用專用救護車將胡某某及同行人員轉送到集中觀察點進行隔離觀察,整個過程應該說比較規範。(所以再一次敲響警鐘,千萬不要以為科技能夠完全替代人力,這個過程中如果不是工作人員規範操作,將有可能感染到更多人。

甘肅一新增病例持「綠碼」由湖北自駕返甘,「健康碼」不靠譜嗎?

這次疫情期間,各省搞的健康碼,說實話還是非常有效的,它能做到最大限度地將來自疫區人員、有密切接觸史人員識別並區分出來,以便於各地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中能夠迅速對高風險人員落實管控措施。

但大數據不是萬能的,他無法達到100%的準確,應該說沒有任何一種科技能夠做到100%的精準。特別是在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我們能夠如此短的時間裡構建起這麼一個數據庫和系統,非常不容易。而全國疫情防控工作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取得這麼好的成績,大數據功不可沒

甘肅一新增病例持「綠碼」由湖北自駕返甘,「健康碼」不靠譜嗎?

當然也要提醒各個依然奮戰在疫情防控卡點的工作人員,千萬不要放鬆警惕,嚴格按照分級分類管理的工作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實疫區人員隔離觀察措施,儘可能不要出現“漏網之魚”

同時也提醒全國各地的朋友,疫情形勢好轉,依然要做好個人防護,外出務必佩戴口罩,勤洗手,自覺配合公交、地鐵、小區卡點工作人員測量體溫和掃碼,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與他人的健康。

武漢加油,全國人民等著湖北去吃熱乾麵!

甘肅一新增病例持「綠碼」由湖北自駕返甘,「健康碼」不靠譜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