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慕容复:别人都研究你如何成功,我却研究你为何失败

《天龙八部》中慕容复是个悲剧。

他的初始条件很好,武功秘籍、金银财宝、佳人兄弟一样不缺,最后却众叛亲离,精神失常。

为什么呢?

他一直缺能为他指明道路的牛人。

慕容复继承父志,总梦想着天下英雄尊敬自己,为光复大燕奠定基业。

但从小独自一人长大的慕容复,其实对人生是迷茫的,无论对生活、爱情还是职场,他只记得那个宏大的梦想,具体落到实处却总是走入误区。

《天龙八部》慕容复:别人都研究你如何成功,我却研究你为何失败

误区一:尊敬不是靠武力征服获得,而是做一个内心的强者

少室山下,慕容复认为只要打赢了乔峰,征服了在场的武林好汉,就会有人支持他复兴大燕。

但江湖侠士真有那么蠢么?

萧峰之前名动江湖,众人知道他是契丹人后,全跟他割袍断义,在聚贤庄萧峰一身胆气,打得群雄变色,但无一人放下歧视。

后来萧峰反对伐宋被囚禁,天下英雄被他的气节所折服都来救他,玉门关外武林好汉发自内心的尊敬他,愿为他抛头颅洒热血。

尊敬不是靠征服他人得来的,而是自身的修养和自身的能力到达一定层次,成为内心的强者的结果,可惜慕容复不明白个中关键。

《天龙八部》慕容复:别人都研究你如何成功,我却研究你为何失败

误区二:练武不是简单的获取知识,而是掌握思维模式

慕容复看过很多武林秘籍,单论武学储备他和萧峰棋逢对手,但却一直成不了萧峰这样的武林高手。

和丁春秋作战,慕容复处处忌惮毒药,一身武功被完全压制,气势上就先输了一筹。

而萧峰同丁春秋打斗时,无所畏惧直接一招亢龙有悔呼过去,硬是将对方的小伎俩压回去,一招便取胜。

“丁春秋大惊之下,哪里还有余裕筹思对策,但知若是单掌出迎,势必臂断腕折,说不定全身筋骨尽碎,百忙中将阿紫向上急抛,双掌连划三个半圆护住身前,同时足尖着力,飘身后退。”

慕容复脑中有很多绝学,但只做到知识的堆砌,有其形而无其神,与萧峰相比武学战斗的底层思维他掌握得并不到位。

《天龙八部》慕容复:别人都研究你如何成功,我却研究你为何失败

误区三:刚愎自用,“亲小人,远贤臣”丢掉最忠诚的盟友

慕容复父亲的假情报使得江湖大佬们杀错了人,毁坏掉了慕容家的大部分社会关系,但慕容复身边还是有王语嫣、四大家臣这几个忠诚拥趸的。

但慕容复刚愎自用,越来越听不进去盟友的建议。

在灵鹫宫,慕容复居然和七十二岛岛主等人称兄道弟,而至于虚竹这样的高手却视而不见。

王语嫣数次提示他这样不好,但他却根本没看进去。

慕容复一直有个令人不解的地方,他自己很想要出名,但是从来不结交名人,萧峰、大理段家、少林方丈等等。

反而在少室山下,不惜身份和丁春秋、游坦之这样的人联合起来斗萧峰,王语嫣多次暗示他不要这么做,他却不听最终自取其辱。

后来姑苏王家,慕容复想要认恶人段延庆为义父。

包不同说: “公子爷,你用心虽善,可是这样一来,却成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不免有愧于心,为世人所不齿。我说这皇帝嘛,不做也罢。”

慕容复被包不同的快人快语击中痛点,不但没听反而向昔日朋友下了杀手。

慕容复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一直堪忧,对朋友不够义气,对恋人不够热情,还总是刚愎自用,停留在自己的想法里,最后落得精神失常,成为孤家寡人下场。

《天龙八部》慕容复:别人都研究你如何成功,我却研究你为何失败

误区四:没有正确的大局观,只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藏经阁的对话,已经说明慕容家复兴的大燕是地方势力,根本无法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立足,只有慕容复还活在泱泱大国的泡影里。

史料也证明,鲜卑慕容氏建立的燕国从来就没有统一过天下,甚至连整个北方都没有完全控制,最强的时候也就是占据了今天的辽宁,河北,山东,山西,以及河南,江苏的一部分土地。

燕国存在的时间也非常短,前燕33年,后燕23年,南燕12年,即使从慕容皝建立前燕算起,一直到南燕覆灭,前后一共也只有73年。

历史上的燕国,不过是个短期割据地方政权的一方诸侯罢了。

慕容复一直缺乏正确的大局观,当时的政治格局下,复兴大燕在当时是非常不现实的,他后来自己也认识到了这点。

然后他居然想要曲线救国,先是入赘西夏国做驸马,失败之后,又到想到大理国做义子。

为了自己的皇帝梦,慕容复已经完全丧失了大局观,总是选择性的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最后越走越远,越长越歪。


《天龙八部》慕容复:别人都研究你如何成功,我却研究你为何失败

结语:

慕容复一手好牌最终落得如此下场,最主要的原因没有牛人为他答疑解惑。

不信,你看看萧峰能成长为大侠,全是因为他人生中的贵人。

每个人生阶段,都有位人生导师出现,在关键时刻,为他答疑解惑,比如玄苦大师、马帮主、阿朱。

玄苦大师教会了萧峰宅心仁厚,马帮主教会了他计谋和果敢,阿朱教会了他人生的意义和爱。

慕容复呢?全是他一个人在摸索。

其实仔细想想,慕容复身上就有太多我们普通人的影子。

没高手指点工作、生活、情感、学习的疑惑,只能独自一人摸索,慕容复的遭遇,我们很多人都遭遇过。

  • 关于心智模式

我们总是把获得优越感的基础建立在比人强,比人厉害的基础上,像慕容复一样去征服别人来获得价值感。

  • 关于学习

有多少人习惯了把看书当思考,把收藏当学习,把看懂当掌握,仅仅是完成了知识的堆积,而没有学习到思维模式。

  • 关于人际关系

有多少人对着亲信的人随便大吼大叫,转过脸对着陌生人和蔼可亲,渴望和别人亲近?在人际关系上舍近求远,最后落入喜新厌旧的死循环。

  • 关于关键的选择

有多少人总是选择性的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带着有色眼镜筛选信息,在自我的道路上嗨到尽头。

很多人都是积极向上的,也渴望改变,渴望进步,但事实上,我们很难实现不断地转变和自我突破。

转变是件很复杂的事,它涉及行为习惯、心智模式、人际关系、关键期的选择,以及人生阶段的方方面面。

慕容复和萧峰的对比,给我们一个残酷的启示:贵人的指导,关键人物的建议,是人生路上必不可少的东西。

你在实际生活中找到过自己的贵人么?你是如何找到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