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小寒食舟中作》

(唐)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人间词话: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人间词话: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这首诗是杜甫在去世前半年多,即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春停留潭州(今湖南长沙)的时候所写,其暮年落泊江湖而依然深切关怀唐王朝安危。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小寒食是指寒食的次日,清明的前一天。

从寒食到清明三日禁火,所以首句说“佳辰强饮食犹寒”,逢到节日佳辰,诗人虽在老病之中还是打起精神来饮酒。

“强饮”不仅说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

“鹖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点出作者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

穷愁潦倒,身不在官而依然忧心时势,思念朝廷,这是无能为力的杜甫最为伤情之处。

人间词话: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舟中的所见所感,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

左成文评此二句: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

“天上坐”、“雾中看”非常切合年迈多病舟居观景的实际,而在真切中又渗出一层空灵漫渺,把起伏的心潮也带了出来。

时局的动荡不定,变乱无常,也正如同隔雾看花,真相难明。

人间词话: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布幔闲卷,舟中寂寥,所以蝴蝶翩跹,穿空而过。

正是这样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才易于对比,引发出困居舟中的作者“直北”望长安的忧思。

清代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引朱翰的话评价:“蝶鸥自在,而云山空望,所以对景生愁。”

人间词话: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云说“白”,山说“青”,正是寒食佳节春来江上的自然景色,“万余里”将作者的思绪随着层叠不断的青山白云引开去,将深长的愁思凝聚在“直北是长安”上。

舟中舟外,近处远处,以至漂泊时期诗人对时局多难的忧伤感怀全部凝缩在内,全做一“愁”字,无限的深情俱在言外。

这首七律在自然流转中显出深沉凝炼,很能表现杜甫晚年诗风苍茫而沉郁的特色。

人间词话: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人间词话: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人间词话: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人间词话: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