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不怕被打劫吗?

吾史无终


郑和何许人也,人称三宝太监,因在朱棣造反中表现出色,被朱棣信赖有加。除了被大明皇帝宠信外,郑和还有一个显赫异常的身份,他是道衍和尚姚广孝的嫡传弟子。

据说姚广孝一生收徒无数,但能够得其几分真传者,便是三宝太监郑和。姚广孝何许人估计不用我再多加强调了,他辅佐朱棣以区区燕地夺取整个天下,其文治武功,放眼古今天下,几乎无人能够与其匹敌,可以毫不扩张地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和尚。(本人有一篇微头条曾经专门介绍过姚广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翻一翻。)

姚广孝如此之厉害,作为其嫡传的郑和,能差得了才怪。

那么,郑和七下西洋,怕不怕被人打劫呢,自然是怕的,但是在当时却没人敢打劫他?这是为什么呢?

  • 郑和下西洋,带的随从人数多,武力强

据历史记载,郑和数次下西洋,每次所带随从两万多人,且随行军士都是精兵强将。大家不妨设想一下,明时期西洋多为一些小国,郑和每次出行都带有两万多人的队伍,其声威之壮,实力之强,恐怕所到之处皆望风而逃吧,谁还敢生有打劫他的心思呢?

  • 郑和下西洋,所用军舰规模庞大,类似于今天的航空母舰

查阅历史资料可知,郑和下西洋所带军舰,数量多,规模庞大,如果放到今天,郑和所带军舰就是一整个航空母舰群啊,有国家和小毛贼,敢觊觎这样的主顾吗,如果有那恐怕真的是嫌自己的命太长了。

  • 郑和下西洋,代表的是大明帝国

实际上,郑和下西洋,众国皆不敢惹,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郑和背后站的是大明帝国。在明朝,大明帝国声威浩荡,比今日鼎盛时期之美国都有过之无不及。因此打劫郑和,那就相当于是对大明宣战,试问,哪个国家有这样的胆识呢。

  • 郑和是姚广孝的嫡传,本事了得

其实,除了倚仗大明和舰队实力外,郑和本身也是本领了得,还记得西洋路上那些有贼心的小国们吗,郑和往往数千人便能覆灭一个国家,其智谋之出众显露无疑。

因此,在郑和七下西洋时,虽然沿途众国都知道他是行走的宝库,但却连打劫他的想法都不敢有,就更不用说有所动作了。


史海钩沉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从《明史》中的记载来看,郑和在七下西洋的过程中,打过三场“硬仗”,在这三场战争中,均取得了大胜,每次明朝水军都摧枯拉朽,将敌方主帅生擒,所向披靡。

第一场硬仗:永乐五年,郑和首次远航归来,各国使者随船队觐见朱棣。在此期间,郑和将俘虏的旧港匪首陈祖义押回京城震惊朝野。所谓“旧港”就是当时的三佛齐国,位于今天的苏门答腊岛。永乐年间,朝廷曾在此地设立旧港宣慰司,作为明朝管辖南洋诸国的最高行政机构。

郑和的舰队开赴旧港后,打算招抚陈祖义为国家所用,陈祖义表面上答应归顺朝廷,暗中却与其团伙商量抢劫,打算将“郑和水军”这块大肥肉囫囵吞下。但是海盗头子怎么会是明朝水师的对手“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郑和三下五除二击溃海盗,将陈祖义押回京城,斩首示众。在这场战斗中,水军围歼了旧港海盗,毙敌五千余人,击沉数十艘海盗船,一举建功。这场战争对于南海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海道由是而清宁,番人赖之以安业”。

第二场硬仗:永乐六年,郑和经一番调整后再次率领水军扬帆起航,南下印度洋与锡兰国进行外交活动。锡兰国王亚烈苦奈儿准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将郑和骗进都城,随即将其软禁,向水军勒索财宝。郑和被软禁在锡兰城内的几天中,迅速掌握了城内的守军情报,随即派遣斥候联系驻扎在城外的水军,以两千精兵攻占锡兰山城。战斗结束后,锡兰国王亚烈苦奈儿及锡兰国的官员成了阶下囚。郑和班师回朝后,将锡兰国王等人进献给朱棣。为了彰显大国之风,朱棣赦免了亚烈苦奈儿的死罪,放其回到锡兰国。

第三场硬仗:永乐十一年,郑和再次奉命出航,率水军前往苏门答腊与该国建交。苏门答剌事件,按照现在的观点来看,多少有些像干涉番国的内部事务,用武力协助国王剿灭敌对者。郑和与小王子的部队合力一击,便将对手打得落花流水,追至南渤利国,俘获了苏幹剌,等于替小王子解决了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


Sylar弈


天哪,要打劫郑和?这种事情还真是第一次听说,不过不可能的啦,下面说说我的看法!

第一,郑和船队规模庞大

郑和的船队有三万多人,其中战斗人员就占据两万多名。同时,大小船只超过200艘!这叫什么?这支船队完全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侵略活动!想当年鸦片战争的时候,英军的第一波海上舰队,也就2000多人,这规模是无法比拟的!所以,见到这么庞大的舰队,希望他别侵略自己就好了,还有谁敢上去抢劫他?

第二,外国领导人对郑和的态度

这就涉及一个问题,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有不少人说是为了寻找建文帝,这点我不清楚是真是假,但到处花钱买朋友倒是真的!所以外国领导人看到,这么强大的一支船队下乡送慰问来了,开心都来不及了,所以他们肯定得好好保护郑和。

另外还有一点,如果郑和在他们的国家里遭遇不测,那大明王朝会不会派兵把这个国家给灭了?相信一个正常的外国领导人都会想到这一点!


明17890714


人家一艘船就是几万人,带着先进的(当时)的武器,并且有统一的指挥。

路过的国家呢?有的根本就是小城邦,一个国家全部人口也不过几千人,能跟郑和对抗吗?

也有些大点的国家。但国家大了,文化也发达,总听说过“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不,是有一个大明国吧?大明国来的船队,没事惹人家干什么?

打劫郑和?别逗了。你要惹了他,一不小心就会被灭了国!下西洋的路上,又不是没有这样的事。

怕被打劫,那是因为你实力不够。


栖鸿看红楼


关于这个问题,我只说一点:是沿海国家天天担心,郑和会不会打劫?


文史并蒂


郑和年轻时从侍燕王朱棣,后来在靖难之役中有功,得到朱棣的信任。因其具备军事才能,且兼涉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宗教背景。在朱棣决策下西洋时被选为正使。当然,一路也是很凶险的,不可能一帆风顺。

在一望无际的海上航行不但要经历大风大浪,更可怕的是遇到海盗。1405年郑和第一下西洋时,经过苏门答腊三佛齐旧港时旧港广东侨领施进卿来报,海盗陈祖义凶横。郑和派人对陈祖义加以劝谕,陈祖义诈降,阴谋袭击郑和船队。郑和识破了他,兴兵剿灭贼党五千多人,烧贼船十艘,俘获贼船七艘,生擒海盗陈祖义等人并带回国后被处斩。

  • 1409年,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在回程中,访问锡兰山国,国王亚烈苦奈儿诱骗郑和到国中,发兵五万围攻郑和船队,又伐木阻断郑和归路。郑和发现贼寇倾巢而出,国都已空虚。便带领随从二千官兵,趁夜突袭亚烈苦奈儿王城,破城而入,生擒亚烈苦奈儿并家属。郑和回国后,进献俘获的国王。明成祖朱棣显示央央大明的气度,免此死罪,放其回国。

1412年,郑和受命第四次远洋。此次航行中,抵达今印尼苏门答腊岛。伪王子苏干刺正策划杀主自立,因怨恨郑和到此未赏赐自己,便率水军拦截郑和水师。郑和便率明军及苏门答腊当地武装击败并生擒了他。永乐十三,郑和带着苏干刺及其妻儿回国,朱棣下令杀了苏干刺。


不得不说,郑和下西洋,每次遇到危险,都能巧妙的化解。可见郑和,有勇有谋。当然当时的造船术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展示了大明王朝军威,国威。以至于后来的远洋不再有人敢侵犯了。。。


左手指伤


笑死人了。

看那阵势吧,当时的郑和船队是一支规模庞大完全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进行编制,在当时堪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特混编队,郑和就是海军司令。明代海军在全世界杠杠的,在亚洲称王称霸不说,甚至于所有的欧洲国家的海上力联合一起都无法与大明王朝海军匹敌。

这支特混船队.历史上有记载的人数有四次,每次27000人以上,有宝船63艘,最大的长44丈(约151.18)米,宽18丈(约61.6米)。

试想这支船队航行在海上,就如同现在的美军航母特混编队一样,想打劫?找死呐!


真嗨0


郑和下西洋根本无需害怕打劫,因为当时的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投入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海上大探险。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80多年,这种征服海洋的壮举是当时世界所仅有。况且郑和的船队有大小船只二百多艘,各级官兵27800多人。船上总是满载货物,主要有丝绸 瓷器 铁器 铜钱等。而每到一个国家也是完全表现出种礼仪之邦的大国气派,不但没有征服和杀戮,还对各国进行礼节性的访问,并且赠送大量的物品,并缔结友好关系。

有一次旧港王陈祖义劫掠郑和的船,结果自然免不了被押解回京正法。这种情况完全是出于自卫,而且也是为民除害。还有一个国王也是重蹈覆辙,结果先被郑和带回南京后又被成祖放归自己的国家。




亮子669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只想问,为啥美帝的航母战斗群满世界乱窜,不怕被打劫么?

虽然确实不能直接等同,但郑和舰队的实力在那个年代基本也是属于横着走的,也是“灭国舰队”…曾经直接一言不合登陆锡兰,来了一场成功的“国际维和行动”…你细品…

这是要喝成啥样才会去打劫这样的舰队?


不知道叫啥子3


郑和中国著名三宝太监,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两万七千多人组成舰队远航,途径访问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对外友好关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那有没有想要打劫舰队呢,答案是肯定有的,因为整个舰队所载的财富是很多国家说不能比拟的。据说有一次郑和到达锡兰山国,那里的国王看到船上的财物彻底傻眼了,所以就想据为己有,但他也不是傻瓜,冥思苦想了一个计划就是先引诱郑和下舰然后在整个舰队群龙无首的情况下洗劫整个舰队。但郑和跟朱棣南征北战好多年这点手段还是轻松应付的,当他发现大多数士兵在去抢劫船队后直接带人抄了这个国家的王宫,抓到了国王,度过了这次危机。像锡兰国王这种莽夫送人头的毕竟是少数,因为郑和下西洋不学西班牙人烧杀抢掠就不错了。

明朝的社会财富在整个世界来说首屈一指 ,郑和率领两万多人搭乘二百多艘宝船就是个象征。有了经济作依靠,剩下的就是军事实力了。在郑和碑记中记载及临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蛮寇之侵略者剿灭之。这一句话就看出了郑和舰队的军事之强大,你不服我去你家里抓你,并且打到服。郑和下西洋时是没有后勤基地的全靠舰队自身供给。由此可见郑和舰队的强悍不是欧洲舰队所能比的。

由于郑和舰队是世界上第一支远航船队,所以很多外国学者称呼郑和为海军统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