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湖北首例!從廣州到武漢,這顆心臟跨越千里,為11歲女孩帶來生的希望!

3月19日晚7時36分,一顆珍貴的心臟,從廣州經高鐵到達武漢。隨後,這顆心臟送達至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手術室中,經醫院專家團隊實施手術,於9時27分在一位11歲女孩的胸腔中重新跳動起來,為她延續"心"的希望。這次手術是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湖北省實施的首例心臟移植手術。

疫情之下湖北首例!從廣州到武漢,這顆心臟跨越千里,為11歲女孩帶來生的希望!

11歲女孩嚴重心衰,心臟移植是唯一生的希望

11歲的欣欣是四川樂山縣人,本該無憂無慮的年齡,身體卻比正常孩子弱。去年9月初,欣欣突然出現食慾不振、腹脹、腹痛等症狀,被送到華西醫院治療,沒想到卻確診為擴張性心肌病。醫生說,孩子的心功能已經出現衰竭,不能再延誤了,抓緊治療。

欣欣突然心臟衰竭讓父母憂心忡忡。於是,一家人輾轉成都、重慶、北京等地求醫。在北京安貞醫院專家推薦下,欣欣一家於今年1月初來到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在兒科進行強心等治療無效後,1月底排除新冠肺炎風險後,轉入心臟大血管外科。

協和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國教授介紹,正常成人的左心室直徑不會超過50毫米,兒童則是35毫米,但欣欣的左心室直徑已達到71毫米。同時,代表左心室收縮功能的EF值,僅為13%(正常成人至少是50%以上),可以說孩子病情非常嚴重。由於兒童擴心病進展會非常快,很容易出現猝死。對於病情逐漸加重的欣欣來說,心臟移植已是她唯一可以延續生命的方法。

疫情之下湖北首例!從廣州到武漢,這顆心臟跨越千里,為11歲女孩帶來生的希望!

盼來的供心遠在廣州,一段跨越千里的生命接力開啟

疫情期間的等待太漫長。自武漢"封城"後,交通按下暫停鍵,欣欣和媽媽被迫留在了武漢。在心外科,欣欣只能通過強心針維持治療,贏來等待心臟供體的時間。

3月18日下午,好消息傳來,廣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一名15歲男孩因為外傷不幸去世,家屬同意器官捐獻。經評估,男孩的血型等各項指標與欣欣非常合適。

"太好了,孩子有救了!"當即,董念國教授召集該科"護心跑男"團隊,商量如何在最短時間取心並安全及時地護送回武漢。為此,心外科反覆討論,設計了一個精細的轉運方案。首先由一位正在南京的同事,3月19日一早飛到廣州取心,再於當天下午從廣州坐高鐵直達鄭州。經停武漢高鐵站時,人不下車,在站臺將心臟交給早已守候的心外科團隊。這樣,就能無縫對接上運送的問題。

疫情之下湖北首例!從廣州到武漢,這顆心臟跨越千里,為11歲女孩帶來生的希望!

醫護人員在高鐵站外接過裝有供體心臟的提包

救命心臟到漢後23分鐘進手術室,高難度手術重燃女孩"心"希望

3月19日下午4點30分,這顆珍貴的心臟從廣州隨高鐵火速出發,晚上7點36分及時安全到達武漢,8點32分護心跑男急速獲取,8點55分飛奔至協和醫院手術室……

疫情之下湖北首例!從廣州到武漢,這顆心臟跨越千里,為11歲女孩帶來生的希望!

協和醫院護心跑男一路狂奔護送這顆寶貴的心臟


在廣州同道的幫助下,在武漢火車站的協調下,讓這顆寶貴心臟的獲取、保存、運送,中間的每一個環節銜接得有序而緊湊。

當晚,以董念國教授為首的專家團隊穿上防護服,提前在手術室做好準備。為欣欣開胸、取出病變心臟、修剪供心、縫合血管……一套流程順利進行。

19日晚上9點27分,心臟慢慢地呈現出穩定的節律,跳動也越來越有力,這顆心臟在欣欣的胸腔重新有力地跳動起來,為她延續"心"的希望。經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專家、徹夜奮戰,晚上11時30分,順利撤除體外循環,欣欣的心律血壓等一系列監測指標也處於一個安全的範圍,手術達到預期結果。

疫情之下湖北首例!從廣州到武漢,這顆心臟跨越千里,為11歲女孩帶來生的希望!

20日凌晨12時45分,欣欣成功關胸並完成止血。凌晨1點,欣欣轉到心血管外科重症監護室進行術後治療。目前,欣欣的相關生命指徵如心跳、血壓、呼吸、血氧及血氣等都很平穩。

封城之下,殊為不易。董念國教授坐鎮總指揮,多方聯絡、協同合作,制定詳細的取心方案、護心方案、換心方案,排除種種困難完成的此高難度手術,意味著伴隨疫情積極向好,正常的醫療秩序也在快速重建恢復中。此外,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在董念國主任的帶領下連續多年保持全國心臟移植例數領先,本次移植手術是繼去年完成119例心臟移植手術以來再次開啟的生命接力。


關注"華中科技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