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內蒙古科協推動“志智”雙扶取得新成效

2019年內蒙古科協推動“志智”雙扶取得新成效

人民網呼和浩特3月31日電(張聿修)3月30日,記者從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獲悉,2019年,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以組織動員廣大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技助力精準扶貧行動”為抓手,促進“志智”雙扶,助力貧困地區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據介紹,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切實發揮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助力精準扶貧領導小組的作用,統籌推進科技扶貧工作。建立健全科技助力脫貧攻堅工作機制,制定《2019年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助力精準扶貧系列行動實施方案》《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作考核評估辦法》,明確了工作目標,為工作有效開展提供了保障,並且通過考核督促工作落實。

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打造“縣會協作”科技扶貧模式,廣泛動員學會投身脫貧攻堅。精心選擇內蒙古31家學會與31家旗縣科協結成對子,重點針對31個國貧旗縣開展“一對一”定向科技幫扶服務。一年來,共推廣實用技術8項,組織科技培訓256場次,進行現場技術指導60多次,開展科普宣傳81次,輻射帶動農牧民20500人。

同時,打造“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專家旗縣行”扶貧模式,科技扶貧影響力不斷提升。及時建立了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科普專家團隊伍110支,專家人數達到2183人。分兩個批次在31個國貧旗縣開展“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專家旗縣行”活動,組織實用技術培訓695場次,受益農牧民18萬人次。舉辦“院士專家草原行”系列活動,分兩批次7位院士分別深入巴彥淖爾市7個旗縣和呼倫貝爾市2個旗縣區“問診把脈”。

此外,堅持問題導向、發揮科普優勢,推動“志智雙扶”。加大科普資金投入,全面加強貧困旗縣科普陣地建設。全年投入1103萬元,在全區18個區貧旗縣、邊境旗縣重點實施“基層科普行動計劃”項目,支持貧困旗縣科技館內容建設;加大貧困旗縣流動科普設施建設力度,31個國貧旗縣科普大篷車配備率已達到80.65%;全面加大中國流動科技館在貧困地區巡展力度,為國貧旗縣較多的興安盟、通遼市、烏蘭察布市等8個盟市配備中國流動科技館展品8套。投入600萬元,在全區實施提升重點人群科學素質建設項目,在嘎查村、農牧業科普示範基地、農技協、社區和學校建設科普e站,組織科普信息員和科技志願者開展科技志願服務活動。加強“互聯網+科普”平臺建設,完善內蒙古廣電網絡4K智能終端“科普內蒙古”專欄內容,充實加入20種“中國知網”理工農醫類電子期刊,公民科學素質在線答題等豐富的科普視聽節目和內容。

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還整合社會資源,打造社會化扶貧工作模式。爭取自治區組織部和科技廳的支持,協調通遼市奈曼旗政府積極參與,在通遼市奈曼旗建立首家藥材種植精準扶貧院士專家工作站,大力發展當地中草藥種植業,提升中草藥品質,增加種植利潤,輻射帶動當地農民脫貧增收。聯合內蒙古衛健委成立內蒙古自治區健康大學,通過向健康從業者和廣大人民群眾免費提供健康教育課程及培訓,採用線上線下相互結合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