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味屠夫
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立下卓越功勳,最終卻被漢景帝害死,這其實都是因為他自身的性格原因所造成。
周亞夫
周亞夫是大漢開國功勳繹侯周勃的次子,因為善於治軍領兵而聲譽傳揚在外。漢文帝時,匈奴來犯,漢文帝派三路大軍抵進邊關抗擊匈奴,其中一路由周亞夫統領。漢文帝為了鼓舞邊疆戰事士氣,親自到邊關慰問。漢文帝進入周亞夫駐地後,發展周亞夫帶兵有方,軍令嚴明,比前兩路邊關大軍強的不止一丁半點,漢文帝對周亞夫非常的讚賞,多次提拔周亞夫。
漢景帝三年,吳王劉濞聯合其他六國以“誅晁錯、清君側”的名義發動叛亂,史稱七國之亂,攻勢非常猛烈。景帝啟用周亞夫,率兵平定叛亂。七國叛軍軍隊人數數倍於周亞夫率領的王軍,而且兵鋒正盛,周亞夫於是率軍繞過叛軍背面,截斷了叛軍的糧道,叛軍極力求戰,而周亞夫卻堅守不出。叛軍由於缺乏糧草,又久攻不下,士氣低落,不多久七國聯軍開始瓦解撤退,周亞夫趁這個機會率軍追擊叛軍,叛軍大敗,吳王劉濞首級被叛軍割下送給了周亞夫,周亞夫平定了七國之亂。
周亞夫畫像
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可謂有再造大漢之功,其功勳並不亞於其父親周勃立國之功。為何這樣功勳卓著的人為何漢景帝卻容不下呢?因為周亞夫不僅是個懂得治軍領兵的人,還是一個性格剛烈,敢於直言納諫的人,也是這樣的性格,害了他。
七國之亂形勢圖
周亞夫有平定七國叛亂之功,漢景帝對周亞夫非常的器重,封周亞夫為丞相。有一次,漢景帝欲廢掉太子劉榮,周亞夫以廢掉太子會導致王朝動盪為由,諫言反對廢太子。漢景帝對周亞夫的諫言感到很不高興,開始疏遠周亞夫。
七國之亂
後來,又發生了兩件事,使得周亞夫徹底惹怒了漢景帝。竇太后想讓皇帝冊封她的族人為諸侯,景帝歷來孝順竇太后,欲批准,但周亞夫以高祖皇帝有“異姓不得稱王”的遺言為由,向景帝納諫,反對封異姓諸侯王,不然,就是違背主訓,景帝被博得啞口無言,同時周亞夫也得罪了竇太后。又有一次,匈奴五個將領前來歸順漢朝,景帝為了激勵其他匈奴人前來歸順,打算封他們位諸侯王,但周亞夫走出來反對,說:“將這些背叛自己國家的人封為諸侯,這不是在鼓勵臣子們背叛我們大漢朝嗎?”景帝直接呵斥周亞夫:“越老越迂腐。”並直接將那五個匈奴人鬥封了諸侯,周亞夫感到非常失落,於是稱病辭職,景帝倒是爽快的批准了,可見景帝對周亞夫的不滿和嫌棄。
不僅於此,景帝還在宴會的時候故意不給周亞夫筷子,羞辱了周亞夫一把,以示對周亞夫的厭惡。
伴君如伴虎,不久之後,漢景帝給周亞夫找了個謀反的理由,直接把周亞夫投進了大牢,周亞夫氣得絕食死在了牢獄,可惜了一代忠良猛將!
月夜讀春秋
周亞夫的出身和背景
1、周亞夫的父親是周勃
周勃是跟隨劉邦打天下的一個沛縣的老夥計,雖然沒有獨當一面的指揮大兵團作戰的戰績,但是從劉邦起義開始就跟著劉邦東征西戰,也立下了不少的汗馬功勞。
周勃在興漢滅楚的過程中,守衛嶢關,保衛漢軍後方的安全;又守衛敖倉,保證漢軍糧餉的儲備與供應;最後在追擊項羽時平定楚地泗水、東海等郡,取得二十二個縣。在楚漢戰爭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楚漢戰爭結束後,周勃被封為絳侯。在漢朝和匈奴作戰過程中又立下大功,被劉邦封為太尉,執掌漢朝軍事。
此後周勃因為擁立代王為漢文帝立下功勞,被任命為右丞相。周勃害怕功高震主,辭去右丞相之職。周勃被人陷害謀反入獄,請公主和薄太后作證,被釋放後來死於封地。
2、周亞夫的哥哥是周勝
周勝娶的是漢文帝的女兒,按理說世襲了父親的爵位,能夠保證沒有事情。但是周勝對公主不和心意,後來又犯了死罪,所以因罪被處死了。周勝死後,周亞夫繼承了父親絳侯的爵位。
周亞夫的歷史功績
1、細柳營、真將軍
周亞夫最初是河南太守,後來匈奴進犯,被漢文帝任命為將軍,駐軍細柳。漢文帝到前線慰問士兵,到別的軍營都是長驅直入,唯獨到了周亞夫的細柳營受到了盤查。
漢武帝派人持節詔令將軍,周亞夫才下令開營門。並且周亞夫以穿著盔甲不便下跪為由,給漢武帝行的是軍禮。
漢武帝非常受感動,對周亞夫肅然起敬,稱其為“真將軍”。漢武帝臨死前對太子劉啟說,有事找周亞夫。
2、平定吳楚七國叛亂
漢景帝七年,漢景帝採納了晁錯的意見進行削藩,吳、楚等七個諸侯王國趁機在吳王劉濞的帶領下發動了武裝叛亂。
周亞夫奉漢景帝的命令以中尉的身份代行太尉的職務,率領大軍東進,反擊吳楚叛軍。
周亞夫採取了了正確的戰術對策打敗了吳楚聯軍,平定了七國之亂。
周亞夫之死
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後被正式任命為太尉,後來又升為丞相,結果升為丞相後周亞夫離死亡也就不遠了。
1、被漢景帝疏遠
景帝想要廢掉慄太子,周亞夫不贊成,兩個人為此起了爭執,廢太子的時沒有成功。因為周亞夫在平定七國之亂的時候,沒有及時發兵救援梁王劉武,雖然是正確的戰術對策,但是因此得罪了劉武。劉武深受竇太后喜愛,經常在太后面前說周亞夫壞話,竇太后也經常給漢景帝告狀,漢景帝於是對周亞夫開始疏遠。
2、同時得罪了竇太后和王皇后
竇太后要漢景帝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為候,漢景帝不想封,藉口找丞相商量。周亞夫明確表示王信沒有功勞不能封侯,漢景帝沒有說話,也沒有封王信為候。這樣周亞夫不僅得罪了提建議的竇太后,也得罪了王皇后。
3、徹底得罪了靠山漢景帝
後來又匈奴人來投降,漢景帝想要樹立榜樣,鼓勵匈奴投降,想要封這幾個人為候,周亞夫又不同意,這次漢景帝沒有聽從周亞夫的意見,執意將這幾個人封了候。
於是周亞夫謊稱自己有病,開始不上朝了,漢景帝說有病就歇了吧,於是漢景帝於是罷免了周亞夫的丞相職務。
4、被人抓住了小辮子
周亞夫的兒子買了五百具盔甲準備作為父親死後的殉葬品,因為沒有結清工錢,被人給告了謀反,後來告到了漢景帝面前。
漢景帝於是詢問周亞夫,結果周亞夫死鴨子嘴硬,一句話也不說,本來認個錯也就沒事了,結果漢景帝一生氣要求有關部門進行調查。
漢景帝讓人調查,結果就有人落井下石,私下買通了廷尉。
廷尉問:“你準備造反嗎?”周亞夫說:“我買的是用來陪葬的,怎麼說我要造反呢?”廷尉說:“你地上不反,準備地下反吧。”
非常經典的一句話!!!
周亞夫非常生氣,感覺受到了侮辱,開始閉口不再說話,絕食五天後吐血而亡。
周亞夫死後,封國也被廢除了。
古代帝王誅殺忠臣良將的案例太多了,如果皇帝想要你死,隨便調查一下,就會有許多的小人配合收集證據。
如果皇帝不想讓你死,你就是犯了多大的錯,其實也能夠免了所以一定不能得罪皇帝,不能跟皇帝鬥氣。
逝去即歷史
功高震主的周亞夫,縱使他為大漢江山社稷立下不小功勞,權力達到巔峰,但他性情耿直,也不給皇帝面子,伴君如伴虎,周亞夫亦不懂得退位以求自保。周亞夫最後以窮途末路,最後被強加「 你縱使不是活著在地上謀反,也打算死後在地下謀反」的罪名,被誣陷入獄,周亞夫不堪受辱,絕食五天,吐血而死,實在令人悲傷惋惜。
出身顯赫
周亞夫出生於名門世家,是漢朝開國的功臣,漢絳候周勃之後,周勃曾經幫助漢文帝登上帝位,周勃有兩個兒子,一個周勝,一個周亞夫,,後來周勝因為與公主關係不好,【不相中,坐殺人,國除】候位無人承襲,漢文帝仁慈,讓周亞夫襲候,被封為【條候】
征戰沙場,建立功業
公元前158年,匈奴大舉進犯北部邊境,文帝調集三支軍隊到長安附近的細柳駐紮佈防。之後,漢文帝親自檢閱這三支部隊,發現前兩支部隊混亂不堪,惟有周亞夫戎裝相見,並下令皇帝馬車不得疾馳。漢文帝認為周亞夫軍隊軍紀嚴明、訓練有素,他治軍有方。警報解除後,文帝升周亞夫為中尉。文帝臨死前,對太子劉啟說:「即有緩急,周亞夫真可任將兵。」
平定七王之亂
後來文帝崩,景帝即位,由於景帝還是太子的時候因為【弈棋事件】殺死了吳王劉濞的兒子劉啟,吳王有更耿於懷,再加上漢景帝採納了晁錯的削藩建議,吳王聯合其他六位不願意被削奪封地的劉氏王親,起兵反叛,聲稱【誅晁錯,清君側】。公元前154年,【七王之亂】爆發,漢景帝任命,周亞夫,竇嬰平叛。當時,叛軍聲勢浩大,有幾十萬軍隊之多席捲而來。周亞夫看出了他們的破綻。「楚兵剽輕,難與爭鋒。願以梁委之,絕其糧道,乃可制。」
經歷了3個多月,【七王之亂】被基本平定,漢景帝劉啟的帝位保住了。景帝重視周亞夫,讓他【封候拜將】此時的周亞夫到達了人生的頂點。
矛盾的開始
漢景帝因為想要廢掉太子劉榮,遭到周亞夫的反對,景帝因此沒有懷恨在心,漸漸疏遠他,又因為【七王之亂】沒有救梁王,粱王每次都在景帝面前說周亞夫的壞話。景帝想要立皇后的哥哥為候,周亞夫就搬出漢高祖劉邦的祖訓【非劉姓不得封王,非有功者不得封候,異姓封王者,天下共擊之】景帝不得已,打消了念頭。後來平定匈奴,景帝想封五位投降於漢朝的匈奴王為候,周亞夫又反對,但是景帝執意要做。後來周亞夫稱病不朝,被景帝免去了丞相之位。
死於耿直,犯了皇帝忌諱
有次,景帝請周亞夫吃飯,「獨置大胾,無切肉,又不置櫡」,吃肉不給筷子,其實他是在考驗周亞夫。沒想到耿直的周亞夫心中不高興,就叫人去取餐具:「心不平,顧謂尚席取櫡」,景帝問:「閣下還不滿意?」
周亞夫才急忙向景帝跪拜謝罪。漢景帝叫周亞夫起來後,周亞夫就快步出宮,不告而別。聚餐不歡而散,景帝看著周亞夫背影說了一句:「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少主就是後來的漢武帝劉徹,即景帝認為周亞夫不是能夠輔佐少主的人選,就必須除掉。
沒多久,周亞夫兒子購買了五百甲盾,打算為父親百年後當陪葬品結果被人告發,這也是因為他兒子剋扣了工人的工錢,按照漢律,買賣軍需物品是死罪。庭尉更是火上澆油說,你買了甲盾,是想死後也造反嗎?說周亞夫打算謀反。廷尉秉承漢景帝的旨意「侵之益急」。剛直不阿的周亞夫憤而絕食,死在獄中。
結語:周亞夫不學[安生立命之道】,功高震主,為人剛烈,犯了為人臣子的大忌。剛直取禍,應該學秦國的王翦,王翦帶兵總會問秦王政要美女良田。秦王認為他沒有野心,就沒有再去猜忌他。而周亞夫死於【正】為人太過正直,甚至有些行為傲慢無禮,給了景帝殺他的理由。還有景帝為人也很殘忍,殺吳王的兒子劉啟,只是為了在棋局裡爭勝。這樣的君主,更加應該做到【順起尾巴做人】明哲保身。建立了不朽的功勞,卻死於皇帝的猜忌和自己剛直的性格,著實讓人惋惜。
子非魚
漢朝前期的皇帝疑心病都比較重,漢高祖殺害了韓信,漢文帝囚禁過周勃,漢景帝逼死了周亞夫,漢武帝屠殺衛青後人,漢宣帝將霍光後人滿門抄斬。這些大臣有的是因為謀反而死,有的則是因為皇帝的猜忌,被皇帝以“莫須有”的罪名逼死,周亞夫是這些人中死的最冤的一位。
周亞夫是周勃的兒子,周勃是漢朝的開國功臣,為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呂后去世之後,周勃控制了漢朝的禁軍,邀請代王劉恆入朝為帝。代王劉恆就是漢文帝,漢文帝稱帝僅僅一年,就開始卸磨殺驢處置周勃,將周勃趕回了封地。
周勃回到封地後,擔心漢文帝會加害自己,讓孩子們都穿著鎧甲迎接漢文帝的使者。漢文帝以此為理由抓捕周勃,想要將周勃殺害。薄太后知道周勃有大功,出面阻止了漢文帝的暴行,周勃才被漢文帝釋放。
周亞夫成年後被漢文帝任用為將軍,因為周亞夫治軍嚴明,漢文帝給予了周亞夫極高的評價。漢文帝去世前對漢景帝說:“以後國家發生大的變動,周亞夫是可以放心使用的將軍。”
七國之亂爆發後,漢景帝派遣周亞夫帶領大軍平叛,周亞夫採用以逸待勞的打法,僅用了三個月就平定了七國之亂。周亞夫平定叛亂後,漢景帝任命周亞夫做了丞相,周亞夫的聲望達到了頂峰。
隨著周亞夫勢力的增大,漢景帝和周亞夫的關係越來越緊張,於是漢景帝開始刻意怠慢周亞夫。周亞夫的性格暴躁,從來不肯向任何人服軟,漢景帝想要給外戚封侯,周亞夫不肯同意,漢景帝因此十分怨恨周亞夫。
後來漢景帝請群臣吃飯,故意不給周亞夫筷子,周亞夫十分的憤怒,向漢景帝索要筷子。漢景帝說:“這樣你還不滿足嗎?”周亞夫起身謝罪,隨後憤怒離開了宴會,漢景帝因此對周亞夫動了殺心。
過了沒多久,漢景帝藉口周亞夫私藏鎧甲,將周亞夫下獄拷問。周亞夫不願忍受獄吏們的羞辱,在監獄裡面絕食而亡。周亞夫為漢朝立下汗馬功勞,漢景帝因為小事就逼死周亞夫,的確是伴君如伴虎呀!
史海泛舟擺渡人
周亞夫的死,有六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七國之亂中,得罪了梁王劉武。
劉武是竇太后的小兒子。漢景帝在梁國危急時,也派人讓周亞夫,竇嬰二人去支援。但是,周亞夫沒去。不管朝廷當初與周亞夫怎麼交待的,反正破殺吳楚後,梁孝王劉武與周亞夫結下冤仇了。梁孝王回長安一次,告周亞夫一次,多幾次,竇太后就沒好臉色看了。而漢景帝當初是讓周亞夫"便宜行事"的,這是一把尚方寶劍。結果是周亞夫成功平叛,保了中央,又保了地方梁國的同時,招來梁孝王的憎恨。由此梁孝王與太尉有隙。
第二,眾所周知,周亞夫成功之後,回朝又被委任為太子劉榮的老師,與竇嬰一塊兒教育太子。
慄姬是太子的媽,不會處事,先得罪大長公主的送阿嬌為太子妃,次又反感皇上的託付照顧兒女們的願望。漢景帝特別反感慄氏,因此狠心廢了無錯的太子劉榮。周亞夫等外人不知道其中的緣故,堅決反對,但反對無效。漢景帝認為興廢乃皇帝家事,周亞夫不分裡外,一味反對,有何目的?
景帝廢慄太子,丞相固爭之,不得。第三,周亞夫一根筋,學王陵不知時勢,不會體昧皇家權威,一味冒犯。
讓漢景帝全家特別反感。竇太后讓漢景帝封王信為侯,王信是王夫人的哥哥,已經立為皇太子的劉徹的舅舅。漢景帝不願意封沒功勞的王信為侯,把皮球踢給周亞夫,周亞夫不深淺,淌了這趟渾水,倔著脖子對太皇太后說,高皇帝說,非有功不得侯,非劉氏不得王,不如約,天下共擊之。人家領導哪有不知道的?周亞夫自認沒錯,結果招來一団權利尖端的人的不滿。今信雖皇后兄,無功,侯之,非約也!
第四,漢朝的軍威嚇來了一幫子匈奴人。漢景帝要把帶頭過來的頭孑徐盧封為列侯,以達到招撫外夷的政治目的。周亞夫堅決反對。但是 反對無效。周亞夫由此稱病,漢景帝也不管他,讓他去算了。但是心裡非常的不高興。
景帝曰:丞相議不可用,乃悉封徐盧等為列侯,周亞夫謝病。第五 ,有一次,宮中請他吃飯,漢景帝要試探他對新太子的看法和忠心。
就故意給了他一塊大肉,沒有給刀叉。周亞夫的態度非常的惡劣。自己站起來就走了。這樣,漢景帝徹底寒心了 說了一句,周亞夫你不是小主子的臣子呀!心裡就有除掉他的意思。
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之臣也。
第六,也是周亞夫的被害的藉口和被找碴的由來。
周亞夫自己感到冷落,活著不容股,那死後就活好點。不操勞國家大事,就操辦自己的最後歸宿。他就讓兒了買了些兵器軍械作陪葬品。他的兒子沒把錢給夠幹活搬運的人。這些人就向官府告狀,狀告條侯定亞夫的兒子私買國家違禁物品。牽扯到周亞夫。漢景帝派人去查,周亞夫不配合調查。漢景帝這回大罵:"吾不用也。"接著讓廷尉去,廷尉知道主子要辦周亞夫死罪。於是態度惡劣地質問,君侯你不在地上反,難道還要在地下反不成?
吏曰:"君侯縱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這樣下去,周亞夫一個軍人,哪裡對付得了兇狠的刀筆吏。他知道這次是逃不過了,與其被判罪受辱而死,不如自己了結,或許還牽扯不到更多的人蒙冤。
周亞夫絕食,五天後吐血而死。
周亞夫的死,漢景帝為主體的權勢集団實在干係非輕,而周亞夫自己的固執和不學習也是取禍之道。
劉一千五
想想歷史上那些得以善終的名人,如湯和范蠡之流,哪個不把帝王的脾性摸的透透的,次之也要懂得看臉色行事。打天下和守天下的做皇帝是不一樣的,用人之法自然也不同。周亞夫之死雖冤,實則錯在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