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全球疫情催熱的糧食漲價風波中,誰才是幕後的真正受益者?

疫情在全球暴發,世界多個國家的糧食生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引發全球糧食恐慌,一些糧食出口家為了保持國家糧食安全,以應對接下來可能發生的全球糧食漲價風波,開始限制糧食出口。部分糧食進口國,也快速擴大進口規模,包括馬來西亞、埃及、伊拉克、阿爾及利亞和土耳其等在內的國家都加入了“囤糧”的隊伍,國際糧食應聲而漲,並持續拉高,一場世界級的糧價風波開始在全球蔓延。

這場風波對於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糧食儲備充足的我國來說,也開始受到影響。對於經歷疫情期間口罩、消毒水高價搶購風波的我國百姓來說,出於對國際糧食危機的擔憂和恐慌,不少市民也開始加入屯糧隊伍,部分商家藉機開始炒作糧食漲價話題,一時之間,糧食漲價的輿論大潮一觸即發。如果我國糧實真的漲價,你認為漲多少比較合理?在這場被全球疫情催熱的糧食漲價風波中,你認為誰會是幕後真正的受益者?

被全球疫情催熱的糧食漲價風波中,誰才是幕後的真正受益者?

被全球糧食恐慌催熱的資本市場,糧食股全線飄紅,成為收割糧價風波中的首批受益者。

近期,由於新冠疫情在全球的持續蔓延,出於保證國內糧食安全的考慮,多國採取禁止糧食出口的措施,截至3月30日,據不完全統計,至少已有6國宣佈停止或限制糧食出口,國際糧食危機開始引發市場資金的極大關注,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把大米作為疫情期間的硬通貨,國內一些農產品板塊個股也聞風而動,連續拉出多個漲停板,繼而引發國內糧食概念股的大漲。截止3月30日,A股上市公司金健米業再度漲停,這是金健米業在短短六天內的第四個漲停板。據數據顯示,3月以來農林牧漁板塊累計漲幅位於前五的個股分別是金健米業、北大荒、蘇墾農發、神農科技和百洋股份,全周累計漲幅分別為35.32%、28.35%、27.15%、24.68%、24.66%。

被全球疫情催紅的資本市場,短時間內便拉昇糧食概念股的全線爆紅,讓不少資本投資者賺的盆滿缽滿,成為我國糧價風波中的首批紅利受益者。


被全球疫情催熱的糧食漲價風波中,誰才是幕後的真正受益者?

國家會讓糧食漲價嗎?如果要漲,你認為漲多少比較合理?

糧食是寶中之寶,糧價是百價之基。糧食價格的上漲,會牽一髮而動全身,導致百物的價格上揚,它一漲其他東西都要漲,甚至引起社會動亂。 我國政府對農業生產尤其是糧食生產是非常重視的。前些年就曾多次提出,要把糧食安全列為首要任務,要把飯碗拿在自己手中。

為了穩定市場糧價,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我國在糧食管理上一直通過糧食儲備管理機制,對市場糧食進行調控管理。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中央儲備和省、市、縣三級地方儲備體系,糧權分屬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地方儲備糧主要用於區域市場保應急、穩糧價、保供應,是國家糧食安全的第一道防線。中央儲備糧主要用於全國範圍守底線、應大災、穩預期,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除了中央儲備糧,我國還有一套完善的糧食應急保障機制。根據國家數據統計,2018年全國共有標準糧倉容量6.7億噸,簡易倉容量2.4億噸,就算今年糧食沒有產量,糧食的庫存也夠吃幾年。

所以,在目前國際糧食恐慌對我國糧食安全和糧食價格影響不大。但從全球糧食生產情況和農民利益分析來看,如果全球疫情持續得不到控制,我國進口高端糧食產品,如泰國大米、柬埔寨大米等,受全球多國糧食出口限制令的影響,相對來說會有一定幅度的價格上漲。但國內自產中低端糧食價格會相對平衡,基本不會有大的價格波動。

從我國農業種植的實際情況和保障農民利益來看,我糧食價格確實需要一次上升的調整,一方面可以提升農種糧的積極性,讓農民種糧掙到錢,保障我國糧食的穩定供應。另一方面通過糧食價格的調整,帶動整個農業產業的良性發展。

如果,我國糧食真的要漲價,你認為漲多少比較合理?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被全球疫情催熱的糧食漲價風波中,誰才是幕後的真正受益者?

在糧食供應鏈中,生產商、經銷商、農民,誰才是糧食漲價風波中的最大的受益者?

  • 從糧食的供應過程來看,糧食首先從農戶手中被賣到國家糧食儲備庫和大米生產商,再經過大米生產商加工成成品糧,流入到糧食批發市場和社區終端,最後再進入到市民餐桌。在整個流通環節中,糧食經歷從初級產品到成品,價格被一路拉高,市民成為最後的買家。
  • 從糧食的收儲過程來看,農戶受自身儲備條件和資金影響,以晚秈水稻為例,每年10月稻穀收割後,糧食都會以國家收購保護價被收入國家糧庫和民間大米加工廠(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國家糧庫),每年的這個時候糧食價格都會相對穩定,而到了12月份後,糧食價格才會有小幅上漲,而這時農民手中已經基本沒有糧食了。

所以,當你在超市等市場終端所購買到糧食,並非是農民最初糧食賣價。糧食價格在銷售終端的被拉高,並不意味著是受農民賣糧價格上漲影響所致。

從歷次的市場糧油價格波動來看,最先受益的其實是中間商(糧食收儲商、生產商和終端銷售商)。糧食價格上漲而獲得的利潤空間,被中間環節扣除了大頭或者全部,而作為種糧農戶的利益很少或者沒有。處在產業鏈最底層的農民由於分散經營和資金受限,很難享受到終端市場帶來的漲價利潤。所以在這場漲價風潮中,農民在很大程度上還只是旁觀者,而不是參與者。


被全球疫情催熱的糧食漲價風波中,誰才是幕後的真正受益者?

袁隆平院士認為:“政府要以較高的價格收購農民的糧食,然後再平價出售糧食”,你認同這種觀點嗎?

糧價偏低,則穀賤傷農,影響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農民種糧不掙錢,導致越來越多的農民不願意種植糧食。長此以往,勢必影響到我國的糧食安全。為了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國家也出臺和實施了多項惠農政策,如糧食保護價、糧食直補、良種補貼等,對促進糧食生產也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力度還是不夠大,種糧農民的收入仍然相當微薄。德高望重的“世界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曾建議,應將直補款項改為國家高價收購,以高出市場0.4元左右的差價從農民手中收糧,再以平價在市場出售,將差價款補貼給農戶。這樣既可鼓勵農戶多種糧種好糧,又可將國家有限的扶持資金做到有的放矢。筆者認為袁隆平院士的建議非常合理也符合市場需求,從根本上保證了農民的利益,杜絕了中間商趁機抬價。對於我國的糧食生產和糧價穩定,是一種非常好的措施。


被全球疫情催熱的糧食漲價風波中,誰才是幕後的真正受益者?

只有讓農民成為糧食漲價的最大受益者,才能真正帶動我國的農業發展,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

糧食價格低迷,國家要保護農民利益;糧食價格上漲,國家同樣不能放鬆對農民利益的維護。在糧食漲價風波中只有讓農民成為最大的受益者,才能真正使價格上漲起到調動和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的作用。所以,國家一方面要加強對農民種糧補貼和資金扶持,引導農戶合理管理糧食生產和糧食銷售。另外,還要加強對糧油流通環節的監督和管理,規範糧油市場秩序,確保糧油價格機制傳導及時和糧油市場競爭公開透明,保障糧油價格上漲所獲得的利潤空間讓直接從事糧食生產的農民得到,起碼有應得到大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才能從根本上帶動我國的農業發展,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