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行不良率5降1平,疫情影響幾何?

又到了國有銀行一年一次“拼家底”的日子。淨賺1.12萬億元、日均盈利30.59億元、資產規模皆穩步提升……

截至3月30日晚間,國有六大行2019年度成績單悉數揭曉。在資產質量上,相比2018年末,工、農、中、建、交五大行去年均實現了不良貸款率的下降,郵儲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保持不變。


不良率5降1平

在大力處置不良貸款等一系列措施下,6家國有銀行的資產質量均出現好轉,除郵儲銀行不良率與上年末持平外,其他5家銀行2019年末的不良率均有所下降,降幅在0.2個百分點內。其中,郵儲銀行不良率最低,交通銀行最高,分別為0.86%和1.47%。


六大行不良率5降1平,疫情影響幾何?

值得一提的是,在六大行中,農業銀行繼續保持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率“雙降”格局。截至2019年末,該行不良貸款餘額為1872.1億元,較上年末減少27.92億元;不良率為1.4%,較上年末下降0.19個百分點,已經連續四年出現下降;撥備覆蓋率為288.75%。


疫情對不良衝擊有多大?各行高管這樣回應

此外,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然暴發,給整體經濟運行造成一定影響,也令銀行業的資產質量承壓。

受疫情的影響,國有大行的高管們在業績發佈會上坦言,今年的資產質量將有所下行,不過,工行和建行管理層均表示,儘管如此,對今年的穩健經營有信心。

工行行長谷澍表示目前提出延本延息申請的小微企業佔貸款戶的5%左右,並不是特別多。儘管疫情會對今年銀行資產質量管理產生一定壓力,但工行對維護資產質量的穩定和穩健經營比較有信心。

疫情對出口消費都會形成挑戰,對銀行資產質量形成衝擊。

中行行長王江表示,疫情對中國銀行經營的衝擊將是短期的,對全年業績影響總體可控。風險總監劉堅東表示,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與全球金融市場巨幅波動影響,從逾期貸款的情況來看,預計今年一季度和半年會有所上升。因客戶償債能力降低,一些司法程序受阻,清收工作推進難度也在進一步加大。

建行副行長紀志宏表示,今年一季度,國內消費受疫情衝擊比較大,但目前建行的零售業務受影響不是很明顯,主要是一季度個人住房貸款仍平穩增長,這部分客戶都是前期積累的。

交行副行長侯維棟表示,從短期看,疫情發生以後經濟活動明顯的放緩,實體經濟受到了負面衝擊,已傳導至銀行體系,對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從客戶維度來看,個人客戶、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受到的影響程度也是比較大的。其中信用卡業務新增影響是最大的。

此外,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分析稱,在目前內外部環境比較複雜、不確定性很大的情況下,大型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穩中向好是很不容易的,也是銀行加大存量不良資產處置、採取措施嚴控新增不良下努力的成果。但是,也需要認識到目前不良率下降主要與加大核銷力度、加大貸款投放有關,銀行遏制不良、防控風險的內生機制還不是很牢固,因此,未來防控不良貸款的壓力還是很大的。


淨賺約1.12萬億元,日賺超30億元。

從淨利潤規模來看,6家國有銀行2019年合計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超過萬億元,為11166.74億元,日均盈利30.59億元。從盈利能力來看,工商銀行依然是六大行中“最賺錢”的銀行。該行去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122.24億元,日賺8.55億元。


六大行不良率5降1平,疫情影響幾何?

從淨利潤增速來看,去年新加入國有大行陣營的郵儲銀行淨利潤衝至兩位數,為16.48%,位居國有大行之首;其他5家銀行因基數過大徘徊在4%-5%區間

淨息差水平普遍下降的情形也引起關注。在六大行中,只有交通銀行的淨利差、淨息差出現回升,年報顯示,該行2019年淨利差為1.48%,淨息差為1.58%,同比分別上升9個和7個基點;其他5家銀行淨息差都呈現同比下降態勢,降幅在5-17個基點之間。

隨著利率市場化加速推進以及美聯儲降息等衝擊,淨息差仍面臨下行壓力。交通銀行副行長郭莽表示,2020年銀行的息差將承受壓力,主要是基於受MPA定價考核、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利率下行,以及疫情對貸款定價、資產質量綜合影響的結果。建設銀行首席財務官許一鳴在該行業績發佈會上指出,預計2020年息差大概下降10個基點左右。

來源:不良資產頭條綜合《北京商報》《澎湃新聞》,原標題“六大行不良率5降1平,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已傳導至銀行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