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怎么办?为什么孩子不听话?原来是你没看到真实的孩子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为什么孩子不听话?原来是你没看到真实的孩子


Part 1


很多家长最爱问的问题就是“孩子不听话怎么办?为什么我的孩子这么不听话?”


之前,太太也从育儿的角度分析了一箩筐“关于孩子各种方面不听话”的文章,详见微信订阅号:蛋饼太太——《育儿问题目录锦集》。


今天,太太想从家长的角度来探索一下,“为什么你总是觉得孩子不听话呢?”


比如,孩子很想玩水,拿着茶壶和茶杯,接了水在地上倒来倒去。


一般情况,家长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想法是——完了,等一下满地是水,又够我收拾的。


从前的家长很少懂教育,直接根据第一想法,简单粗暴地开始骂孩子,“让你别玩水,你怎么又玩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后来,家长们发现简单粗暴地骂孩子是完全没有效果的,也渐渐开始关心学习各种育儿知识了。


于是,就允许自己停一下,培养自己产生第二想法——孩子爱玩水,那是在探索世界,这是一件好事,我应该支持。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为什么孩子不听话?原来是你没看到真实的孩子


最后,第二想法打赢了第一想法,家长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孩子又在给我添麻烦了”给打压下去,告诉自己,这是错误的;然后告诉自己——“允许孩子自由地玩是正确的”。


这样养育孩子,看上去并没有什么不妥。

我们不就是要摈弃那些陈旧的错误的观念,用新的育儿理念来养育孩子吗?


Part 2


说到这里,太太要插入一段“对第一想法和第二想法的新认知”。


这要从日本人对于吃到美食的第一反应说起~


日本人对于美食好像有着一种很夸张的热爱,每当他们吃到美味的食物时,都会带着异常夸张的表情来说“好吃!!!”


从前太太一直想不明白,只能解释为“这就是日本的文化”,然而最近却有了恍然大悟的新认识。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为什么孩子不听话?原来是你没看到真实的孩子


其实,日本人在吃到美味的食物时,想表达的并不是“这个食物真的很好吃!”

而是——“这个食物中特别美味的那个点,我get到了。我为我能感知到这个点而感到激动!”


在那个时点,日本人是和食物产生了链接,非常地美好和愉悦,

他们喜欢这样生活中的“小确幸”。


对于食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对人?

在日本,曾经有一位经常一起吃午餐的同事,得知我即将回国之后,很严肃地和我说,“我们能在一起的时光,只有现在了。”


太太是中国人,虽然同事说的话我也明白,可是文化教会我“习惯隐藏情绪”,所以在我这儿过滤出来,就变成了“人生无处不分别,这很正常”。


对于日本或中国,抑或是文化或传统,太太并未钻研了解,此处不发表任何意见。

只是,太太发现,日本人这种“善于发现当下被隐藏的真实”的能力,是很适用于养育孩子的。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为什么孩子不听话?原来是你没看到真实的孩子


如果我们自己多一点真实,就能更多地看到真实的孩子。

真实的孩子当时想要玩水,觉得玩水很快乐。


而家长只要打开心,去看见真实的孩子,认识到“孩子现在就是想玩水”,千万不要跳跃过这一步骤,去想后面要收拾等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就好了。


Part 3


所以,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


“我们不是应该摈弃‘不准玩水’等错误观念,用新的育儿理念来养育孩子吗?”


答案是这样的——

对于孩子来说,这样养育孩子是对的。

可是对于家长来说,总是去否定“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而按照“最正确的做法”去做,这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因为长期如此,家长会越来越感到心累,越来越感到自己为孩子改变了这么多,付出了这么多,这些“心累”会长年累月被积攒起来,并不会烟消云散。


甚至,对于一些脾气火爆的家长来说,更加容易一点就着。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为什么孩子不听话?原来是你没看到真实的孩子


所以,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答案非常简单——想办法让“孩子是在探索世界,我应该支持他”的第二想法,转变为自己的第一想法。


答案的确是非常简单,但是做起来可不是一般的难。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难就不去做,而放任自己去和负面情绪为伍,或者告诉孩子“我就是不允许你这么做”。


想到做到转变自己的第一想法,道路非常漫长,需要阅读和学习大量的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书籍,并持续思考和感悟。


短短的文章里,无法叙述这么庞大的一个课题,不过太太可以帮助把

思路整理出来。


首先,我们要去探究自己“孩子怎么又给我添麻烦了”的第一想法是从何而来。


其次,当我们探究出从何而来了之后,认清这套思维方式只不过是从前你在某一个特定的剧情里学到的,并奉之为真理。

其实,那并不是你真正的想法。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为什么孩子不听话?原来是你没看到真实的孩子


然后,在平时生活中,尽可能多地练习感知寻找自己真正的思维和想法,分辨哪些是在从前经历中学到“剧情”,哪些是自己真正发心的想法。


当以上这些都做了之后,那么你在孩子面前展示出来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


和这样的“真实的父母”在一起,孩子自然会感到轻松愉快。

而以“放任自己负面情绪”或“就要强制孩子”为“真实的自己”的父母,那是一种“伪真实”。


好的教育是会被传承的,坏的教育同样会世代相传。

爱孩子,就从自我做起,保持学习和思考,给孩子做榜样的同时,也向孩子呈现最真实的父母。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为什么孩子不听话?原来是你没看到真实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