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這是最壞的時代

最近啊,很多自媒體都說要趕緊買房了,現在就好比是2008年次貸危機,“夜壺”要被拎出來啦。還有部分中介跟打了雞血似的:


買房,這是最壞的時代

乍一看,現在還真像08年次貸危機那會兒,各國都在紛紛出臺刺激政策。難道樓市真要爆發了?


淡定一點。掌櫃我要奉勸各位一句:買房,現在是最差的時代。


生搬硬套08年的經驗,你就是別人鍋裡的韭菜,被爆炒還在喊“加油”。


我來給你捋捋裡面的邏輯啊。


先講個段子:

一群人在電梯裡。有的做俯臥撐,有的原地跑,然後電梯升了上去。


大家各自分享上去的成功經驗,有的說是俯臥撐撐上來的,有的說是自己跑上來的。


電梯裡的人啊,就好比早些年的購房者。他們覺得房價漲了,是因為自己的眼光好。根本沒察覺到是一部“電梯”把他們載了上去。


對於普通人,財富快速上升的電梯,就只有一個:


槓桿


01


別誤解,我說的槓桿並不是你自個兒貸了多少款,而是市場整體的槓桿。


當市場的槓桿在飆升的時候,你只要參與在裡面,就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賺到大量的錢。


拿股市來舉例:2014-15年,上證綜指一路飆升攻破了5000點,直接原因就是,當時的槓桿資金高達現在的五倍。


我印象很深。那會兒和朋友們聚餐,有位哥們兒很傲氣地說,他股票一個上午的漲幅,就是普通人一年的工資。這種“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感覺,是極其夢幻的。


不過後來他賺的錢全吐出來了,本金還虧了不少。這裡就不細說了。


樓市的行情,也一樣靠槓桿。


現在的房價大約是2008年的5倍。但你得注意,這5倍的房價可不是每年均勻地漲上來的。


大致是,2009-10年翻了一番,2014年-16年又翻了一番,這就是四倍。其餘的七、八年,總共也就漲了25%的樣子。


為什麼不同時期,漲幅的差距這麼大呢?關鍵還是在於房地產是否在加槓桿:


--2009-10年,限貸寬鬆,首付兩成,利率七折;


--2014-16年,既調低了首套房認定標準,又下調了首付比例;


而其他的年份,都在嚴格執行限貸。


你看啊,過去十多年,城鎮化、經濟增長一直沒停過。但只要槓桿一收,樓市就熄火了;槓桿一放,又點燃了。


說明什麼?槓桿才是樓市行情的主菜。


買房,這是最壞的時代


我一直記得。2014年,央行宣佈“930政策”,取消“認房認貸”。


當時我剛登機。在手機上看到這則消息後,就立馬就反應過來了,房地產要加槓桿了,房價得飛啊。


這個時候,你就該果斷買房,房貸貸足。因為放水最終會稀釋掉債務,你的資產越大,收益也就越大。


但當時很多人沒整明白,還在沉迷於炒股。結果一年沒買房,十年又白忙,搞得心態都崩了。


現在,疫情在衝擊經濟。在決策層面前,有一條很容易的老路:


只要給房地產加槓桿,經濟立馬快速增長,居民資產增值了,地方財政也充裕了,農民工都上建築工地,就業也穩住了...


一印解千愁,每個人都是贏家,何樂而不為呢?


但掌櫃我很篤定,這一次絕不會再加槓桿了。


02


槓桿很迷人,但它會帶來一個非常大的隱患:當收入負擔不起槓桿的時候,房地產泡沫也就來了。


要是放任泡沫的膨脹,收入兜不住槓桿,居民供不起房子了,就會有房產拋售潮。


這會導致抵押品價值大跌,整個金融體系都得崩盤。


日本,香港,美國...一次次的危機,都在重演這個規律。


疫情之下,居民的收入水平,並不樂觀。


我說說身邊的幾個案例:


--朋友A每晚加班到凌晨,毫無怨言。倒不是精力充沛,而是因為已經有一半的同事被“優化”了。活多總好過失業嘛;


--B開了多家幼兒園,目前無期限停擺中;她僱傭了很多老師,實體經營面積很大,每個月的虧損大約是500萬元;


--C年初賣了套房子。下家是位小老闆,很豪氣,定金直接拍了三成房款。本來約好3月初付尾款,結果小老闆的企業倒閉了,員工也都遣散了,實在是拿不出一分錢了。目前正在協商中。


見微知著,收入縮減才是大趨勢。這時候貿然加槓桿,只會積累金融風險和泡沫,留下無窮的後患。


最近的政策信號也很明顯了。駐馬店和寶雞試圖降低首付,結果一天內就撤回了。


央行在一季度例會上表態,“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翻譯過來就是,加槓桿的政策,你想都別想。


日本是前車之鑑。泡沫刺破、房價腰斬,經濟彷彿按下了暫停鍵,蕭條了三十年。


買房,這是最壞的時代


千萬不能重蹈日本的覆轍。


現在的形勢,就好比在山路上騎馬,周圍一片漆黑。貿然加速,一旦失控,腳下就是萬丈深淵。


03


講了很多,總結一下:不要把現在看作是2008年。我們不會再像當時那樣,在房地產行業加槓桿了。


2015-16年的加槓桿,大概就是中國樓市最後的狂歡。今後再也不會有那麼火爆的行情了。


明白了這個道理,你會有一種宿命感:


--70後的條件優渥,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他們在2015年至少都36歲了,已經買好房子了;


--80後則混得參差不齊。早些年下了決心買了房的,和一直猶猶豫豫沒買房的,可以說是天上地下的差別;


--90後是最倒黴的一代人。他們剛畢業開始工作,就面臨著樓市的高槓杆。揹著高額的負債,就是90後註定的命運。


無論如何,人生還在繼續,我們都要往前看。


今後,槓桿戛然而止,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放水,只會讓手裡全是房子的生而逢時者躺著獲利。


現在這樣挺好。對於有本事有幹勁的年輕人,專心打磨自己的專業技能就夠了。


未來是屬於你們的。


04


短期看,房價不僅不會大漲,甚至還有不小的回落的風險。


危機的味道越來越濃了。


歐美停擺,導致全球的產業鏈支離破碎。


有民間調研顯示,除了醫療行業,其他的行業都面臨外貿訂單取消、甚至無單可接的困境。


都說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但我勸你要保持敬畏之心。


千萬別信雞湯,相信什麼危中有機,什麼眾人恐懼我貪婪。


也不要輕易出手抄底,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底。


如果你當年連房地產加槓桿的機會都沒看懂,你憑什麼有自信,能在危機中翻盤?


我們唯一應該做的,就是抱團取暖,在這漫漫冬夜中觀望,靜候黎明的到來。


(以及,任何黎明來臨的信號,我都會第一時間在這裡分享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