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聲燭影:趙光義弒兄?不可信,宋太祖確有傳位之意

兩宋以來,最大的八卦大概就是趙匡胤、趙光義這對皇帝兄弟的"斧聲燭影"秘案。

什麼是斧聲燭影呢?就是宋太祖崩逝前一晚,請自己的兄弟趙光義吃飯,宴間沒旁人,就兩兄弟,吃得正到酣處時,隱約有人聽見殿內傳來斧聲,外面伺候的人,遠遠看著,似乎太祖拄著一隻立斧,身影倒映在窗上,還連聲大呼:"好為之!好為之!"

當晚,太祖就崩了。

宋皇后派內侍王繼恩去請太祖四子趙德芳,結果來的卻是太祖之弟趙光義。

後來,趙光義繼位,宋皇后被移居別宮、變相軟禁,太祖之子德昭、德芳相繼離奇死亡,關於趙光義弒兄奪位的八卦消息,也就流傳下來。

那麼,趙光義真的弒兄奪位嗎?太祖趙匡胤的本意真是傳位給兒子,被王繼恩、趙光義搶先劫胡?

未必如此,且聽我慢慢道來。

斧聲燭影:趙光義弒兄?不可信,宋太祖確有傳位之意


01 斧聲燭影的記載

關於斧聲燭影的記載,主要是司馬光所著《涑水記聞》提及,《宋史》中對此次皇權交替只是一筆帶過,提到太祖病重,宋皇后派人尋趙德芳前來,卻被趙光義搶先等事,至於說斧聲燭影,則隻字未提。

我們仔細分析《涑水記聞》中的記載,非常含糊,如果看作兇案現場,並無目擊證人,只有穿鑿附會的傳聞。

傳聞當中,太宗趙光義並不是執斧之人,手持"兇器"的反而是"被害人"趙匡胤,這難道是一起行兇不成反被害的反轉事件?

顯然不太可能,趙匡胤雖然比趙光義大12歲,但他崩逝時也不到50歲,正當盛年,即使在醫療條件較差的古代,武將出身、又當了皇帝的趙匡胤,身體素質不會太差。

趙光義稍微年輕一些,卻是文臣出身,自小愛讀書,武力值比不了兄長,更別說還想從兄長手裡搶奪武器反克為主,難度不亞於搞一次宮廷政變。

再來說那句"好為之",可以有兩種解讀,一種是好之為之,表示對趙光義不滿,但也無奈接受;另一種是好好為之,表示對趙光義的鼓勵,願意傳承帝位。

無論是哪一種,似乎都只有一個結果:趙匡胤將皇位傳給或是默認傳給趙光義。

因此,僅從斧聲燭影的相關記載來看,趙光義並不具備作案的能力、動機以及時間。

斧聲燭影:趙光義弒兄?不可信,宋太祖確有傳位之意


02 杜太后的遺命?

那麼,為何趙光義上位,一直倍受後世詬病呢?原因就在於,當時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已經成年,另一子趙德芳也接近成年,都不是無法處理朝政的小兒。

按照當時的禮法,理應由嫡長子繼承這份家業,而不太可能將家業拱手讓給兄弟。

然而,根據《宋史》的記載,太祖、太宗之母杜太后,在建隆二年去世之前,將趙普召進宮中,傳下一份遣詔,大致是說,將來太祖傳位給趙光義,趙光義再傳給趙廷美,如此才能保住大宋江山。

這份遣詔是太平興國六年,也就是趙光義當皇帝后第六年,才由趙普獻出,在朝廷公佈的,史稱"金匱之盟"。

然而,杜太后的遣詔靠譜嗎?

杜太后死於建隆二年,此後趙匡胤還當了十五年皇帝,即使有遺詔,一個已經過世十幾年的太后的遺詔,真的能起作用?

而宋太宗即位時,也並沒有拿出這份杜太后遺詔,同樣順利即位。

這說明什麼?

說明宋太宗得到皇位,與杜太后的安排基本沒什麼關係,他當時能壓制兩位皇子趙德昭、趙德芳,成功上位,一方面是因為自身具備一定的勢力和威望,掌控禁軍,大局在握;另一方面,還是因為趙匡胤為他鋪路,有立他為繼承人的意思表示。

也許有人要說,怎麼可能?趙匡胤有兒子的啊,還已經成年。

可我還是要說,太祖是偏心三弟(太祖行二),勝過兒子的。

斧聲燭影:趙光義弒兄?不可信,宋太祖確有傳位之意


03 趙光義封王,比趙德昭地位更高

太祖偏心,是擺在明面上的。

趙光義曾先後做過殿前軍都點檢、開封府尹等要職,前者事關京城軍防,後者管理著京城治安,都是動輒要命的職位。

要的不是別人的命,而是王公貴族、朝臣官宦們的命。

如果仔細翻閱《宋史》,會發現從太宗開始,宋代的皇帝們,成為太子前,有不少人都曾在開封府尹這個崗位上鍛鍊過

這說明什麼?

或許趙匡胤崩逝時未必心甘情願傳位給兄弟,但在他當皇帝這十幾年裡,他一直優待趙光義,勝過四弟趙廷美,也勝過自己的親生兒子趙德昭,絕不是毫無緣由的。

後周“主少國疑”的悲劇,趙匡胤是看在眼裡,定然有所觸動,所以他沒有完全否定兄弟繼位的可能性,甚至為兄弟創造條件。

太祖執政後期,趙光義受封為晉王,而太祖的兒子趙德昭、趙德芳均沒有封王。

不僅如此,晉王"班宰相上",意思是晉王在朝堂上的排位次序,高出宰相,這不僅是爵位抬升,更有朝事上更多話語權的隱含意味,絕非普通王爺身份能夠比擬的。

值得一提的是,趙匡胤一生都未冊立太子,而唯一冊封的親王便是趙光義。

如果趙匡胤真的有意立兒子為繼位者,就不該如此安排。

斧聲燭影:趙光義弒兄?不可信,宋太祖確有傳位之意


04 宋後宣召的趙德芳是怎麼回事

另外,趙匡胤死後,皇位繼承風波中,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疑點:

宋皇后派王繼恩去召趙德芳,但來的卻是趙光義,有說是王繼恩違背宋皇后指令、私自通知趙光義的;也有人說是趙光義堵住王繼恩,這老太監就順水推舟,促成大局。

不管是哪種情況,至少史料中都記載著,宋皇后想要宣召的是趙德芳,也就是她想推趙德芳當皇帝。

但趙德芳並非長子,他上面還有成年的哥哥趙德昭啊?宋皇后真的遵從了趙匡胤遺旨?

趙德昭當時已經二十多歲,並且擔任要職、積累從政經驗(如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是趙匡胤的重點培養對象。

如果說趙匡胤想立自己的兒子為帝,那必然是選中趙德昭,而非趙德芳,無論職位還是封邑,趙德昭都比趙德芳更高,基本與小叔叔趙廷美持平。

從宋皇后宣昭趙德芳這一細節來看,她也藏了私心,想立一個年紀更小、與自己更親近的皇子為帝,但這一做法,卻與趙匡胤的本意是背道而馳的。

從趙光義的迅速反應來看,宋皇后這一手險著顯然玩砸了

低估了趙光義,也錯算了趙德昭,扶趙德芳上位簡直是一步昏招,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成功的。

斧聲燭影:趙光義弒兄?不可信,宋太祖確有傳位之意


小結:

宋太祖傳位兄弟,雖然充滿各種謎團,但從他生前各種安排來看,確實不斷抬高晉王趙光義的身份地位,而且從未冊立親生兒子為太子,這也就為皇位歸屬留下無數可能。

趙光義能上位,也許有兄長的明旨,也許是兄長的無意放縱,但無論如何,當時他是京中身份地位最高的王爺,又掌握著大局,即使宮變上位,也並非難事

或許,趙匡胤正是看透這一點,才不願意傳位於子,以免害了自家孩兒

可惜,他的一番盤算終究落空,幾年之後,趙德昭自殺、趙德芳離奇死亡,連四弟趙廷美都被貶為涪陵縣公,鬱鬱而終。

論心狠手辣,武將出身的趙匡胤,終究贏不了文藝青(中)年趙光義。

秀才遇上兵,吃虧的還是兵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