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得不到的糖,長大就不要了”,只要過了期限,我再也不稀罕


“以前得不到的糖,長大就不要了”,只要過了期限,我再也不稀罕

這幾天,廣州終於引來了屬於他的冬天。

可是週末還要加班,今天無法懶洋洋的躺在被窩享受屬於自己的假期了。

還好今天週日,上班的人不多,地鐵不太擠。車上有位媽媽帶了一位五六歲的小男孩。

小男孩哭喊著要吃糖,但是她的母親和他說地鐵上不能吃東西。

小男孩就一直哭,後來小男孩被旁邊的一位正在玩遊戲的男生吸引力,止住了哭泣。

車裡也安靜了不少,哪位媽媽對小男孩說,下車了再給他糖吃。

但是,小男孩奶聲奶氣的說了聲:“我現在不想要了”。

人就是這樣善變,不僅僅是小孩,大人也一樣。

1

以前總聽老人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吃。但是,懂事的孩子一般都會被忽視。

這樣的情況獨生子女一般很難體會,然而,在農村家庭卻是顯露的淋漓盡致。

大學時期,有一次去鄉下支教,那時候有位學生敏敏,她來自農村家庭,兄弟姐妹也比較多,父母在外打工常年不怎麼回家,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幫忙帶大的。

她是爺爺奶奶眼中的乖孩子,從小就很懂事聽話。不僅學習好,還要幫著爺爺奶奶幹農活,照顧弟弟妹妹。

弟弟們卻是很調皮,經常和同齡的孩子到處玩鬧,身為姐姐的她只能在家餵豬做飯。

當我們問她:“想不想和他們一樣出去玩呢?”,小女孩猶豫了一會,怯怯的說:“不想,我還要幫家裡幹活。”

爺爺奶奶也是點點頭說,這孩子比較懂事,很內向的,不喜歡出去玩。

玩耍湊熱鬧,是孩子的天性。小女孩不想出去玩並不是內向,不喜歡玩。

只是她比別的孩子更早熟,更懂事。她挑起來本不該屬於她這個年紀的責任重擔,放棄了本該屬於她的快樂童年。

“以前得不到的糖,長大就不要了”,只要過了期限,我再也不稀罕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如果有任性的資本,誰又會選擇成熟懂事呢?

懂事不是她不想要,而是她不敢要,她知道一旦選擇了,爺爺奶奶就會更累些。

但是大人們總是理所當然的覺得她很懂事。慢慢的她就真的不想要了。

宮崎駿的《龍貓》中有這樣的一個場景,主角的媽媽對爸爸說:“懂事的孩子往往更讓人心疼。”

小的時候想要的糖得不到,不知何滋味,卻嚐到了生活的苦頭,長大了就不再需要糖了。

2

愛情中也是一樣的,成熟穩重的人往往嘗不到愛情中的蜜糖,得到的只不過是一如既往的索取。

有人說:“撒嬌的女人最好命。”

真的就是這樣子,有一個從小就認識的女性好朋友,因為她從小就是屬於那種懂事會體諒別人的女孩。

在感情中她就是一個非常沉穩的女生,完全沒有小女孩氣。

她的男朋友工作比較忙,她總是主動做家務,做好飯等對方下班。在他忙的時候不會打擾他,也沒和他提過任何小要求。

就連生日禮物或是戀愛紀念日的禮物都是自己提前準備好的……

最後的結果就是她的每一段感情都是無疾而終。

後來,她結婚了,如今的日子過的非常幸福,有一次問她:“這麼早結婚,都沒有體會過你以前夢寐以求的浪漫愛情,不後悔嗎?”

她說:“不會啊,以前的糖都只是自己想象中的糖,嘗試了幾次也得不到,現在有他了已經不需要了。”

“以前得不到的糖,長大就不要了”,只要過了期限,我再也不稀罕

那個女生不希望聽到一個男生對她說:“親愛的,有我,你不需要這麼懂事,你可以任性,可以撒嬌,可以小女生。”

可她卻懂事的不再需要任何人也能生活的很好。

那一刻,我相信她放棄了以前得不到的糖是正確的選擇。

3

生活中的我們未嘗不是這樣的,看上了一件特別好看的衣服,但是一看價格,暫時付不起。

於是擱在購物車裡,想過幾天發工資了在入手。可是,當工資到手了,打開購物車想了想,卻把它刪掉不買了。

小時候喜歡的,現在就不喜歡了。與我而言,現在提起糖果巧克力辣條雪糕沒有那種迫切想吃的感覺了。

以前是因為自己沒有,所以想擁有,現在長大了是不想要了。

因為知道得不到,所以現在別人問我你想要嗎,我都覺得要不要無所謂了,不要心懷希冀,就不會有失望難過。

“以前得不到的糖,長大就不要了”,只要過了期限,我再也不稀罕

也許你應該給自己設定一個期限,就算是再想要的東西,只要過了那個期限,你就該對自己說,我再也不稀罕。

每個人生階段追求的東西都不盡相同,最好的價值就在當下,一樣東西如果得到的過程時間太長、太委屈,那即便最後得到了,也不會有當初的憧憬和喜悅。

想要什麼,就要立刻、馬上去爭取,不要等到很久以後才去追逐。

等你長大,原來得不到的糖已經不想要了。


  • 作者|林先森
  • 關注【迷途有鹿】頭條號。
  •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哦!
  • 林先森,自媒體人,新媒體運營,短視頻運營,公號“迷途有鹿”作者。一個故事,一段情,我有酒,你有故事嗎


    “以前得不到的糖,長大就不要了”,只要過了期限,我再也不稀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